1、在学龄前儿童正式进入小学开始学习后,要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
2、鼓励各个学区内的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
3、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
4、在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
此次《指导意见》包括一个主文件和两个附件,聚焦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从具体要求来看,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同时,小学要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以期强化园方和校方的衔接合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也进一步表示,在未来工作中,幼儿园和小学的同步行动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切实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
聚焦两个主体 设入学适应期
此次《指导意见》将主要目标设定为: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而为实现这一目标,《指导意见》也围绕幼儿园和学校两个主体出发,分别进行了部署。
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在幼儿园阶段,园方要做好对儿童的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助其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在学龄前儿童正式进入小学开始学习后,要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推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的学校要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需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打通双向衔接 建立联合教研制度
为进一步加深园校双方的衔接,此次教育部在部署幼小衔接工作时也进一步明确,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并鼓励各个学区内的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专家指出,幼小衔接应该是让儿童从生理、心理多个方面去衔接。这个学习过程是一种平稳的成长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看学生能考多少分。
严抓违规培训 今秋起推行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指导意见》还明确了相应时间节点,在2021年5月底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遴选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实验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地方各级教研部门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先行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要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实际上,要想真正推行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扭转家长的焦虑情绪、治理社会上存在的违规培训机构也至关重要。
要扭转家长的焦虑心理,官方的政策势必先行。据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前曾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此外,《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也明确要求“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
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也再次强调,各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在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
上一篇:幼小衔接中的家、园、校三方对话
下一篇:浅谈拓宽幼小衔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