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避免指责,让孩子愿意说
首先,在与孩子沟通前,我们要营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避免情绪话,让孩子愿意开口说话。比如,孩子期末考试数学考了70分,比平时足足低了20分,你很生气,想打骂他,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用过激的言行去刺激孩子,孩子会出现压力感和你对抗的情绪,这样孩子可能什么也不想说,也更不想听你说。
有的爸爸妈妈看到孩子的分数大相径庭可能会说:“你看嘛,不知道你这学期在做什么,读了一学期才考那么多点分,你丢人不。”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平复孩子的情绪。如果你们双方的情绪很不稳定,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让彼此情绪激动,这样正常的交流就有可能变成争吵,最后让孩子不想再听你说。然后,把指责变成对孩子的理解。
可以这样说:“这次数学没考好,我想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妈妈想听你说说心里的想法。如果孩子听到这个话,可能情绪会缓和一点,他会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开口说话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少说,多听孩子说他的真实想法。如果你说的太多,孩子可能又会觉得你又在教训他,然后又不想听你说话
(2)避免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回应孩子的真实感受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听我们说是因为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对你说的话很烦躁。这个方法是让我们对孩子心里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回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感觉很累想休息一会儿,很多妈妈的错误回答是:“累啥,别磨蹭,赶紧做作业”。孩子再次说:“我真的很累。”
妈妈又说:“你一天好累嘛,做作业就找各种借口,你实在不想做作业就算了,随便你。”妈妈用自己的想法代替了孩子的想法,没有回应孩子的真实感受,相当于就直接堵住了孩子的嘴,这样孩子就不想再说话了,也不想听妈妈说了。
妈妈可以这样回答:“哦,是有点累哈,那我们就休息一下,你看休息几分钟比较合适。”这样孩子就感觉妈妈是在以平等商量的语气和他沟通,觉得自己得到了大人的理解。以后,他就会很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能去共情他人的感受。
(3)引导孩子一起寻求解决办法
当我们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后,接下来就应该引导孩子寻求解决办法。比如:孩子因为起床磨蹭被老师点名批评,回家很难过,首先,你可以这样说:“今天你迟到被老师点名了,你一定很难过,知道你自己也并不想迟到。这时孩子一定会认同你的意思,迟到不是他的本意。
然后,你可以继续引导孩子分析迟到的原因,孩子可能会说因为起床晚了,然后早晨起来又找自己要穿的衣服耽误了时间导致了迟到。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说:“很好,你意识到了自己迟到的问题所在,那么你觉得迟到给你带来了哪些不好的影响?”孩子听你的话后他就会说自己被老师批评,班级被扣分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引导孩子说:“你自己已经意识到迟到的不良影响,那么以后你想如何避免迟到呢,妈妈想听听你的办法”?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从心里接受你说的话,意识到迟到的不良影响并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全程没有责怪命令,而是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引导孩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才愿意听我们说话。
上一篇:怎样帮孩子克服夜间惊恐
下一篇:幼儿美术活动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