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创意手工详情

儿童美术教学,“范画”该如何取舍

  美术活动中该有范画吗?少儿美术教育的要求是不局限幼儿的绘画想象力,但是如果没有范画,美术活动又该如何进行呢?“范画”这个烫手山芋似乎成了“存在又不合理”的事物。另外,幼儿绘画中的一些绘画技巧,如线条、构图、涂色等在没有范画的情况下,又该怎么向幼儿讲解、教给幼儿呢?

  “范画”的理解与实践

  “示范演示法”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范画”教学法是“请你照我这样做”还是引导幼儿“我想怎么做”?线条、构图、涂色等幼儿绘画技巧是教出来的,还是顺应幼儿美术表达的特点,在幼儿身心成熟基础上的自然提升?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时,需要始终结合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具体地说:

  1—3岁的幼儿处于儿童绘画的涂鸦期,绘画内容更多受手眼协调的动作发展水平所限。如,精细动作水平较低的小班幼儿画花,可能就是用一个圈或者一个点来表示;

  3—6岁的幼儿处于儿童绘画的象征期,表现为能够用线条或图形的简单组合来表征事物,如中班幼儿画的花可能会有一个圈加一个棒,可能还会有一些圆形的花瓣;

  5—7岁的幼儿为图式期,其写实性表达开始萌芽,能用相对固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特定的事物,如大班幼儿会发现每朵花都是不一样的,故在花型、花瓣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所以,老师的作用并非“教”孩子画,而是应该激发孩子对事物的真实体验,引导孩子在强烈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真实表达。

  从这种意义上,“范画”用其“一刀切”式的方式局限了孩子的想象,让所有的孩子以一种方式进行模仿表达,毫无情感可言,丧失了儿童的“百种表达”及儿童画应有的“童趣”。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惯用的的“范画”作深入的思考。

  此“范画”非彼“范画”

  范画并不仅仅是几幅作品,它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有效地进行创作的途径。这就涉及到“范画”可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问题。

  一、生活经验:“脑中的范画”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比如,进行小金鱼的绘画活动时,为了让幼儿积累相关的经验,我们请家长带宝贝们到鱼市场去观赏各种各样的金鱼。班上也饲养了三缸小金鱼,一缸是独自生活的、一缸是三条小金鱼、一缸是大金鱼和小金鱼一起生活。孩子们可以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随意地去观察小金鱼的姿态,在脑中积淀了关于金鱼的深刻印象。关于金鱼的生活经验就是孩子们“脑中的范画”。

  二、绘本故事:“眼中的范画”

  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将范画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知人物、动物的鲜活与多彩。比如,在小金鱼的绘画活动中,我们欣赏了图画书《小金鱼逃走了》,让孩子们体验视觉的联想效果,激发想象力,画出有着各种故事的、千姿百态的小金鱼。由绘本故事引发的视觉联想就是孩子们“眼中的范画”。

  三、音乐作品:“耳中的范画”

  在孩子们进行小金鱼的创作活动中,我们不但让孩子们进行了“目染”的想象,而且让孩子进行了“耳濡”的开阔,比如欣赏了《我是小金鱼》的歌曲。这样,孩子们的作品就有鱼缸里的小金鱼、池塘里的小金鱼、小河里的小金鱼、大海里的小金鱼等。开阔孩子思路的音乐作品就是孩子们“耳中的范画”。

  四、中外名画:“心中的范画”

  名画作品中,色彩与结构、技能与技巧、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都能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表现手法及情感体验。在小金鱼的绘画活动中,我们给孩子呈现的是著名画家亨利·马蒂斯的作品《金鱼》,画出了鱼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由于光线的折射,从水面观察与透过玻璃鱼缸所见到的鱼是迥然不同的。我们期待孩子们欣赏名画,能够从多个角度表现自己的感受。表现手法特别和情感表达丰富的中外名画就是孩子们“心中的范画”。

  五、同伴赏析:“口中的范画”

  相互赏析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讨论中进行交流与学习,使得印象变得更深刻,从而提高孩子们的绘画能力。有讨论和交流的互相赏析就是孩子们“口中的范画”。

  没有范画,更具魅力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 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幼儿 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 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 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 的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 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 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一大早,班里的老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班里的有些小朋友 就是不爱喝水,道理说了一箩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里的出勤率始终 不高,真拿他们没办法。”看着老师们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带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情绪时,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遇到问题就会哭闹,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1、自理能力强。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穿衣、洗漱、吃饭,中大班的幼儿还要自己 学习整理床铺,用餐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进行简单的打扫工作,这些 工作在家中很可能是由长辈帮助他们做的,因此全托的幼儿他们的自 理能力很强。
  •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1、 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如果家里夫妻俩喜欢英语,而且也会说,不妨每天进行一些生活上简单的英语对话,英语短语经常说出来,让孩子从小感受,而且还能感受到父母的恩爱,家里暖暖的爱。
  •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第一,数学幼小衔接需要结合孩子不同年龄层次来制定学习目标,切记揠苗助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数学能力目标进行针对性数学启蒙训练,清楚知道每个阶段孩子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数学能力,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方向就不再焦虑了。
  •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孩子们在活 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辩论会"便是其中的一种活动 形式,它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则 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促使每个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倾听同伴的观点,接受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
  •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等专业组织均建议:纯母乳应喂至六个月;随后,坚持“母乳+辅食”的喂养方式,至孩子两岁或更长。有一些研究表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婴儿,肺炎、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更低。而母乳喂养时间更长的孩子,成年后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