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身心健康详情

儿童心理辅导 家长是关键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孩子的心理与性格,其实大都是在父母潜移默化的行为中被塑造起来的。有“长不大”的父母,就不会有“长得大”的孩子,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刘金同教授建议广大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以榜样力量塑造孩子性格,以实际行动完善孩子心理。

  心理问题重视而不恐慌

  英国作家罗德亚德·吉普林曾在一篇著名的写给自己12岁儿子的诗中写道:如果你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在灾难之后勇于咀嚼苦果……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的儿子。但现实中很多家长却唯恐给孩子“苦果”,每天源源不断供给孩子的都是“甜果”。

  “自私、被过度保护与溺爱,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刘金同教授说,“但是这种通病是否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是否需要接受治疗或者严厉惩罚,是需要经过严格判断或者诊疗之后才能下定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心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绝不应恐慌。”

  刘金同教授表示:“很多父母喜欢采用非此即彼的极端方式来教育孩子,过分溺爱是一种,过于严苛、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是另一种。两种方式都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

  奖惩方式适当而不教条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奖励与惩罚。有的孩子可能通过父母的指正批评能够自我改善,但有的孩子确实屡教不改,这时候该不该惩罚呢?又应该怎样把握惩罚的度呢?

  “奖励与惩罚都是必要手段,但是在具体使用中,应该合理正确运用。”刘金同教授告诉记者,“比如有的孩子年纪很小,不懂得道理,这时候采用一些惩罚措施,利用行为矫正手段,是可以起到良好效果的;适当的,而不伤害人身与人格的体罚,也是可以被运用的。”对于如今很多家长过度敏感、干涉教师体罚孩子的行为,刘金同教授也建议家长们应该正确冷静看待:如果体罚在适度范围内,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如果超出适度范围,伤害到孩子身体或者人格了,应当予以及时制止。

  很多家长谈起对孩子的奖励也是多有顾虑,既想鼓励孩子行为,又怕孩子养成“无利不起早”的习惯。对此,刘金同教授认为不同类型孩子应该区别对待:对于一贯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所做的诸如打扫家务、完成作业等份内事的行为,不必予以奖励,但是对于那些原本没有养成这样良好习惯的孩子,应该给予奖励,等孩子慢慢做得好了,奖励也逐渐减少,最终达到让孩子自觉行事的习惯就可以了。

  习惯养成践行而不说教

  “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需求。”刘金同教授告诉记者,“孩子如果有了‘病’,病根大多数都在家长身上。”

  在家庭中建立起良好的秩序,让孩子明白长幼有序,是形成孩子良好性格的关键。这方面父母是否起到了好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不像血压等数值,有标准可供我们参考,所以把握孩子心理走势,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能否以身作则。

  “比如,对于那些要求不断提高,甚至超出合理范围的孩子来说,家长们首先应该思考,是谁长期以来,一直在放纵着孩子的欲望。”刘金同教授说。

  最后,在寒假到来之际,刘金同教授也建议家长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活动,培养孩子融入集体、与他人分享的习惯。孩子心理究竟能否健康成长,家长是最关键的“引路人”。如何做好这个“引路人”,是家长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 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幼儿 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 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 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 的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 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 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一大早,班里的老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班里的有些小朋友 就是不爱喝水,道理说了一箩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里的出勤率始终 不高,真拿他们没办法。”看着老师们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带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情绪时,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遇到问题就会哭闹,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1、自理能力强。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穿衣、洗漱、吃饭,中大班的幼儿还要自己 学习整理床铺,用餐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进行简单的打扫工作,这些 工作在家中很可能是由长辈帮助他们做的,因此全托的幼儿他们的自 理能力很强。
  •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1、 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如果家里夫妻俩喜欢英语,而且也会说,不妨每天进行一些生活上简单的英语对话,英语短语经常说出来,让孩子从小感受,而且还能感受到父母的恩爱,家里暖暖的爱。
  •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第一,数学幼小衔接需要结合孩子不同年龄层次来制定学习目标,切记揠苗助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数学能力目标进行针对性数学启蒙训练,清楚知道每个阶段孩子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数学能力,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方向就不再焦虑了。
  •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孩子们在活 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辩论会"便是其中的一种活动 形式,它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则 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促使每个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倾听同伴的观点,接受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
  •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等专业组织均建议:纯母乳应喂至六个月;随后,坚持“母乳+辅食”的喂养方式,至孩子两岁或更长。有一些研究表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婴儿,肺炎、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更低。而母乳喂养时间更长的孩子,成年后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