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北京三年内再新建10所优质校、升级25所普通校、帮扶15所郊区校
“两三年内城六区新增一批优质学校;支持城六区帮助远郊区一批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在城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建一批优质学校”,在《北京市教委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中,新增了加大市级统筹力度的内容表述,和往年相比,这是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中的一大显著变化,这将意味着本市将在以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市级层面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区域间和区域内资源布局均衡。
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事实上,近三年来,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立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百姓的“实际获得感”为检验标准,紧紧围绕推进公平和提升质量这条主线,打出了系列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组合拳,由此形成了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北京路径”和具有鲜明首都特色的教育综合改革“北京理念”,北京基础教育已然呈现出良性、健康的新生态。
市教委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市将继续加大市级统筹力度,重点在城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布局,力争两三年内,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
市教委负责人介绍,2017年,城6区还将启动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
“2017年,6个城区将启动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两三年内,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
对于广大学生家长来说,这就意味着在东城、西城、海淀等基础教育传统高地之外,朝阳、丰台、通州、大兴、昌平等区域也将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个个基础教育高地。未来,在本市基础教育版图上,一个个优质教育高地将相继隆起。家门口都有好学校,家长还用费尽心机托关系去择校吗?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这是本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导向和目标,也正在成为本市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今后义务教育入学将更多的以学区、集团为单元,改变以一所学校为单元的单点模式,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进一步推进学区化、集团办学和九年一贯、对口直升等资源管理和入学方式改革,推进首都基础教育实现全面优质均衡。
回放
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集团化、深度联盟、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学区制、一校多址、教育集群……近三年来,北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坚持以人民为导向,立足于打造全面、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新地图,通过系列组合拳不仅有效盘活了存量,而且快速提升了增量,扩大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横向联手发展
优质资源大幅增加
在北京市级统筹推动下,各区立足本区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以扩大和重组优质教育资源为突破,推出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育新地图”。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在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方式上,两区主要选择了内部盘活优化结构,扩大优质资源覆盖,破解择校难题。
东城区在原有八大学区基础上,实施六大路径融通“学有优教”,包括深度联盟制、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带、托管制、小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跨学校、通学段,推进全面优质品牌化。
东城区在深度联盟校中,创造性地运用“大校年级组制”:将一所优质校与一所薄弱校联盟结对,实现软硬件优质资源“大通道”;同时力推“初中双优建设工程”,即:优质初中(示范高中的初中部)扩大招生比例,带动辐射周边普通初中校,通过实施深度联盟一体化管理提升普通初中校办学品质;优先发展初中(“老二类”初中)实施精品特色战略,通过控制办学规模、实施小班化教育,优质高中指标到校等措施,快速实现全面优质品牌化。
西城区推出了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的11个学区,有序扩大教育集团规模。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7个。将长安小学、天宁寺小学等19所普通小学,并入实验二小、北京小学等11所名校,通过集团化办学的辐射效应,大幅提升优质学位供给,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担负着拓展外向经济服务、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区域功能,对优质教育布局的需求迫切。
朝阳区根据10大功能区定位优质教育分布,其中CBD功能区所布设的优质校达近40所。丰台、石景山与西城、海淀相邻,着力在结合带上布点留生源,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海淀区提出,中部、南部地区是优质学位增量供给的重点。车道沟小学并入北京理工大附中建一所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6中学和群英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十一学校承办,更名为十一学校一分校;人大附中和十一学校与中部、南部部分学校建立深度联盟。仅中部和南部地区就增加7000余个优质学位。
纵向贯通学段
九年一贯渐成趋势
教委君发现,各区域在纵向上打通学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连贯布局,包括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改革。
小学毕业后直升本校初中,不仅省去了家长们“小升初”选校派位的麻烦,而且由于学校在管理上、文化上的一脉相承,有利于学生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专家分析说,学校接手小学后,能较好地依托中学原有优质资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小学部教师的教科研培训,推进中小衔接的改革。这一改革普遍受到家长们的关注,有不少家长把孩子转回片区入学,并入优质中学的小学也成为入学阶段学生及家长们的选择之一。
截至2016年底,东城区新建了33对深度联盟学校、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条教育优质资源带、4个教育集团,42所首都高校对口支援区内具有体美特色和英语外教的学校。
西城区推出多所优质初中,对口10多所普通小学。从2015年起,有30%毕业生直升对应初中,以后逐年递增10%,直到2020年。一些学校由于过去片内生源招不够,大部分学生流向周边学校,生源不稳定;经过学区划片调整后,出现了学生“回流”现象,京籍生源数量迅速上升。西城区划定学区、扩大组建教育集团的方式受到家长们的认可。
地处海淀的十一学校一分校,超九成小学毕业生直升本校中学部。学校在师资、课程建设上与十一学校实现全面对接,对家长们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一年级片内学生全部回流,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是独特的“全科教育”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九年一贯对口直升的新模式,从近期看,是为家长提供了中小衔接的“快车道”,丰富了入学选择,引导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从长期看,将会发挥优质学校文化引领作用,激活普通初中办学的内在活力,提速普通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最终受益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
优质高中校额到校
家长提前吃上“定心丸”
2014年以来,北京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坚持从供给端发力,以招生入学方式改革为杠杆,撬动义务教育学生减负,推动基础教育均衡由机会公平向实际获得的均衡转变。
在具体操作中,重点是规范义务教育入学和统筹优质高中资源。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入学始终坚持免试就近原则,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满足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但由于历史原因,校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推动基础教育均衡由机会公平向实际获得均衡转变,北京市教委从2016年起特别加大了优质高中的统筹力度,除了扩大优质高中的招生规模,还不断加大名额分配比例,并将招生名额精准投向一般初中校,提前让学生及家长知晓2019年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计划,让每一名就近入学的孩子都能平等享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
据多次建模测算,以2016年初一入学新生数据为基数,精准安排2019年每所一般公办初中校额到校计划,预计到2019年,全市91所优质高中将安排18325个招生计划用于校额到校工作。届时,全市411所一般公办初中的3万余名学生(占具有升学资格学生50%以上)将通过校内选拔方式享受校额到校政策。
为了兑现三年后的承诺,让学生及家长提前吃上“定心丸”,从2016年起,北京市将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计划打印在一般公办初中的新生入学通知书上。
多部门支持中小学建设
普通校快速跻身优质校
北京市通过高校支持中小学建设、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等举措,把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普通中小学。通过扩优杠杆撬动优质教育流动,使优质教育既有实质性增量,也有流动性均衡。
截至目前,已有26所在京高校与海淀、朝阳、丰台、昌平、石景山、通州、房山、顺义8个区教委签署合作协议,对口支持56所中小学建设,已经有8万名中小学生和6000余名教师在项目中受益。高校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丰富课程、培训教师和开放大学校园上。例如,北京化工大学在化大附中先后开设了健美操、街舞、围棋等各具特色、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与新建的附中、附小英语教师共同开发了“斑斓阅读”“多语体验坊”和“有氧英语坊”三个模块的英语校本教材等。
“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也是北京市“扩优项目”之一。内容主要包括教科研人员在中小学兼课、做示范课和研究课、组织教师培训、加强骨干培养、健全研修制度、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等。三年来,项目单位从第一批城六区9个教科研机构拓展到覆盖全市各区的21个教科研部门、41所学校。目前,市级教科研部门派出优秀教师122名,完成专题培训和学科课程共计2000多课时,区级教科研部门派出238名优秀教研员,完成学科课时15000多节。
从2014年起,北京市教委通过购买服务、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新东方、好未来、学大等13家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大兴、平谷10个区的101所中小学的学科教学改革中。机构共派出教师600余人进入学校,产生约18万课时,覆盖学生约4万人。受益与此,家长不用额外“投资”,孩子就能享受到校内和校外的“交叉”教学。
在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项目中,整合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0所在京高校和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等市教委直属单位,以及学而思等民办教育机构,协助东城、通州等9个区的150余所普通中小学聘请英语外教。使外教不再是过去名校独有的“奢侈品”。除了常规口语课之外,外教还积极参与了校本课程开发、英语社团、戏剧,甚至篮球、艺术等多方面活动,全面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如果把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比作“峰”,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比作“谷”,那么从最近两年观察北京市的教育资源分布,就会发现,“峰”继续增高、“谷”加速抬升,二者“高差”不断缩小,一个个教育“高原”正在形成,渐成连片之势。兜“底线”、补“短板”、填“洼地”的方式,正在让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