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从来都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渴望父慈子孝,膝下言欢的场景,一方面又幻想孩子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一天;一方面嘴说着孩子大了要独立自主,一方面又早已为孩子规划好了“最佳”道路。这些美好的愿望并非不能全部实现,但在现实中,父母要的越多就有可能失去越多。正所谓幸福就像手中的流沙。有多少殷切的期望到最后都变成了对孩子急躁的埋怨,有多少付出的心血到头来都变成了孩子叛逆的理由。孩子并不是不争气,不努力,只是他背负的使命太多——自己的、父母的、社会的——已经迷失了前行的方向。他也许可以去争名夺次,但他可能无法再做回那个爱笑的天使了;他也许可以学着自立自强,但他可能从此再难从父母之命了。
当孩子还是稚嫩的样子时,她曾经是那么需要我们;当她个子一天天高过父母,我们准备好做一个不再被需要的人了吗?你可能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可能满眼看到的还是一个不成熟不稳重的毛头小子,毛头丫头,你有诸多的教诲和担心还没来得及念叨,你还未觉得自己尽了父母该尽的全部职责,你还没有享受到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温情……我们还深爱着孩子,但孩子已经不需要我们,甚至变得有些陌生。也许你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操碎了心,也许你一直骄傲有个省心的孩子,但到了孩子要长大的那一刻,所有的父母都是失落的:没有人可叮咛,没有人可呵护,没有个小淘气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的了。父母也迷茫了,养一个孩子,到头来到底得到了什么?
孩子越有出息就离家越远,越孝顺就越不能有自己的人生,越努力工作就越不顾忌生活,越平衡生活就越难在事业更上一层楼……就算是完美的孩子,也未必是父母心底里真正想要的,因为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的很多,我们是矛盾的。时不时我们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更懂事,但细想想,又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最好,就算不能成为人中龙凤,但守在自己身边共同经历着酸甜苦辣,便是最大的慰藉——有什么办法,我们就是矛盾的。孩子小的时候曾以为鞭策着他考个大学就算完成了教养的使命,但长大后学位、工作、房子、车子、婚嫁样样都是挑战,于是父母们又坐不住了,又开始“争当活雷锋”延续自己的使命……没办法,我们一路矛盾惯了。
当孩子慢慢长大,很多的爱与担忧都难免变成孩子刺耳的噪音,无形的压力,而我们能做的只有祝福,祝福他们能追求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期待,期待他们在社会上学到该学会的东西;倾听,倾听他们最近的成绩和对未来的打算。和孩子年龄相差二三十年,说实话,我们所谓的智慧和经验已经在他们身上不适用了,我们也越来越找不到和孩子的共同乐趣和共同语言。当我们在一厢情愿地念叨着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早就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这样的关系,连做朋友都机会渺茫,更别说做个有威严的父母了。年纪大了讨人嫌,也许这句话真的轮到我们了。
也许我曾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那样的人,但他现在即将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我心里知道他还不够成熟稳重,但我不愿做那个告诉他“不可以”和“不行”的恶人;他开始质疑大人的建议和观念,我可以拍桌子争个面红耳赤,但我不愿给孩子留下一个歇斯底里的形象;他即将离家、交朋友、谈恋爱,父母不再是他们眼中的红人,我只希望他将来遇到困难,可以打电话回家汇报自己的近况。有多少次,我希望再教给他一点东西,再扶他走上一程,但我忍住了,只告诉他“你快乐,爸妈就放心”。孩子在青春期遭遇各种人生问题,我不能为他解决所有困惑,只求有一点信念在他心中万年不变:家是永远的家,以后不管以后有多大本事,飞多高,都还是是父母的孩子。
父母们,为了孩子,该做的我们真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也一厢情愿的做了很多)。孩子大了,就该放下从前种种设想,让孩子真正地去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了。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他们想学什么都能学到,我们能教的其实也只是沧海一粟;除了做个称职的“拉拉队员”,我们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了。至于他能不能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是他最好的榜样,我们只有静待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