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和小学从教育体制上虽同属基础教育,但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 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学习新 阶段的开始,是人生一大转折,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试从衔接过程的变化、特点入手,探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对策,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一、幼小衔接过程的变化特点 学前儿童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对社会不负任何 责任;而学龄阶段的儿童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因此, 幼儿教育后一阶段,要充分提倡两阶段教育特点,使幼儿在过渡期逐渐适应以下变化,顺 利进入小学教育。
(一)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户外体 育活动一小时,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进入一年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 短,每天上课时间增多,平均每天4~6节课,每节课40分钟。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粗浅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 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 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训练。
(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 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 注意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少。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大多 局限在课堂上。
(四)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设有自然角、玩具柜、图 书架,各类区角活动及体育设施,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为 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小学教育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自由角、 玩具柜等,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五)社会要求的提高 幼儿园教育是保教并重,注重全面发展,对幼儿进行粗浅知识的传授。没有严格的约 束力和规范性,因此,幼儿不会感到厌倦和紧张。小学则实施义务教育,各种知识技能的 传授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教育,要达到一定质量 要求。
二、幼小衔接不当所形成厌学原因浅析
由于以上诸方面的变化,幼小过渡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容易在开学初期 感到疲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
(1)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学前儿童虽然在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想像等方面都 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由于对外界的新异刺激缺乏准备,反应极不稳定,对环境的变 化缺乏适应性,从而导致精神紧张,无所适从。
(2)自制力差。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贫乏、活动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控制、掌握自 己的行为,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缺乏恒心。
(3)自理能力差。幼儿园的教育强调老师像妈妈一样地关心、爱护幼儿,一些孩子力所 能及的事情也被教师取而代之,而家庭对孩子的娇惯甚至溺爱更是司空见惯,因此,一旦 孩子需要独立面对新的环境时,使他感到束手无策。
三、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教育对策
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一环,我认为要顺利实现 这一过渡,应让幼儿园、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主动适应儿童生活、系统发展的渐变 规律,注重其发展的连续性。
1.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心理过渡。小学教育处在不断改革、前进的动态之中,幼儿园 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固定的基本印象,要加强与小学联系,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 向幼儿进行学做小学生的教育,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幼儿参观 小学的环境,参观一年级小学生上课,参加小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以帮助幼儿认 识入学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较高的要求,了解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各种行动规则,使之克 服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的心理过渡,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学动机 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2.适当调整大班下学期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每节课可延长到 35分钟,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持久性。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比重,以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 如计算课,在让幼儿了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多进行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进行 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语言课应增加看图说话及说话绘图等方面的训练内容,以此 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入学后的看图写话及看图作文等打下基础。
3.大班后期,应逐渐把握笔姿式、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项活动,如绘画的握笔方式 与坐姿、幼儿自己名字的书写、看书的方法等;在认识文具之后,可让幼儿准备常用的文 具,养成独立整理文具盒与书包的习惯,也可模仿一年级的排座方法,两人用一张课桌, 以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增强其积极乐学的情绪,但切忌把小学的教学搬进 幼儿园,把衔接变成幼儿提前上学,那就明显违反过渡期幼儿教育特点。
4.专家提醒:幼小衔接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将之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幼儿园教育的 目的,不仅仅为了幼儿上小学,这只是一个近期目标而已。帮助幼儿为入小学做准备的最 终目的,乃是为其适应终身学习做准备,不应急功近利。这一工作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 的全过程,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来突击完成。 另外,还可建立跟踪调查档案,进一步完善今后衔接中各方面的工作.
上一篇:注重幼儿入学前的读写教育
下一篇: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