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念详情

“人群健康状况白皮书”:北京人健康状况如何?

  5月13日,《北京市2009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市首次编发的“人群健康状况白皮书”,也是落实市政府《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的重要举措。北京力争通过十年努力,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的国际化大都市。

  卫生部门表示,从今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北京市人群健康状况白皮书”,向社会公布北京人的健康状况。本市还计划公开征集“健康北京人”标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47岁

  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多3.7岁


  报告摘要:200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0.47岁。其中,男性78.63岁,女性82.37岁,女性高于男性3.74岁。

  解读: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谢学勤介绍,人均期望寿命指当年出生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这里指的是2009年出生的孩子平均预期寿命是80.47岁。

  自2005年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达80岁后,期望寿命处于缓慢递增阶段,近年来每年平均递增约0.1岁。这是因为北京期望寿命已经达到一个很高水平,增长空间有限。下一步,卫生部门的任务是提高居民的健康寿命,不能只是带病生存,而是要提高生存质量。

  去年出生男孩比女孩多3000多人

  报告摘要:2009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数为89353人,其中男婴46373人,女婴42968人。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08∶100。

  解读:尽管一年中出生的男孩比女孩多了3000多人,但整体看,男性自然增长率却低于女性,原因是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并且各年龄段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死亡数为73147人,其中男性40879人,女性32268人。

  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鱼钩状,即在婴儿期出现一个死亡小高峰之后迅速下降,5岁至14岁组死亡率降到最低,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本市已进入老龄社会

  报告摘要: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68.8万,占13.6%。

  解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据此,北京已进入了老龄社会。

  北京人疾病谱发生变化

  传染病从死因首位降至第十


  报告摘要:传染病在北京居民死因中的位次从解放初期的首位降至去年第十位,死亡率5.05/10万,占总死亡的0.85%。恶性肿瘤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三年成为户籍人口的首位死因,占总死亡的25.72%。

  解读: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谢学勤表示,近几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有所下降,广泛开展的健康教育起到了作用,这些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等进行干预。而恶性肿瘤目前干预手段还很有限。

  北京不是恶性肿瘤高发地区

  报告摘要:2007年北京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增病例32406例,发病率为259.36/10万,比2006年(161.88/10万)上升3.30%,10年来年平均增长率为2.58%。

  居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体癌、食管癌,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占总数的30.92%。

  解读:北京市肿瘤登记处负责人王宁介绍,虽然北京市肿瘤发病率这些年一直在上升,但这与北京城市老龄化相吻合,与全国其他地区对比,北京并不是恶性肿瘤的高发地区。

  近些年,北京人的肿瘤发病情况有所变化。过去以食管癌、胃癌等发病率比较高,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女性乳腺癌、子宫癌等有所提升。肺癌、乳腺癌分属男女第一大癌。

  约三成居民患高血压、血脂异常

  报告摘要:北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0.3%。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了50%。

  北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8.6%。

  北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7%。

  北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肥胖率为19.1%。

  解读: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专家李刚介绍,本市50岁以下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这与国际上很多国家情况一样。女性在更年期以后,发病率会超过男性。

  富贵病郊区赶超城区

  报告摘要: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8.1%,郊区居民为34.8%,郊区高于城区。城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8.7%,郊区居民为8.4%。城区居民肥胖率为17.5%,郊区居民为22.5%。城区居民缺乏体力活动率为30.7%,郊区居民为37.1%。

  解读: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这些百姓俗称的“富贵病”已经成了郊区居民的常见病,本市郊区慢性病的患病率已经逼近甚至超过城区。参与起草《报告》的市疾控中心专家焦淑芳介绍,从近些年两次监测看,高血压患病率都是10个远郊区县已经大于城八区。糖尿病患病率城郊已经非常接近。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京郊、特别是山区经济发展由滞后到提高的速度较快,体力劳动的机会和强度减少,体重增加。

  传染病多是“时髦病”

  报告摘要:2009年北京市共报告甲乙丙三类法定传染病27种,报告发病数137923例;报告发病数居前10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痢疾、甲型H1N1流感、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梅毒、流行性腮腺炎和淋病,占总报告发病数的97.47%。

  除甲型H1N1流感外,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与2008年相比下降0.93%。

  报告死亡病种从高至低依次为: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肺结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狂犬病、痢疾、梅毒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解读:与20多年前相比,北京传染病的病种已经发生变化,多了很多“赶时髦”的病,例如甲流、手足口、艾滋病,与国际上传染病发病情况基本相同。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吴疆介绍,目前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下降了很多。2009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率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7.54%。其中甲肝与未分型肝炎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43.71%和37.12%;乙肝下降了19.34%,丙肝下降了5.98%,戊肝下降了10.28%。

  青少年个头增长逊于体重增加

  18岁男生比全国平均高3.5厘米

  报告摘要:北京市18岁年龄组男生平均身高达到174.51厘米,女生平均身高达到161.37厘米,男生平均身高比全国平均值高3.51厘米;女生高2.47厘米。

  北京市18岁年龄组男生平均体重达到66.71千克,女生平均体重达到55.29千克,男生平均体重比全国平均值多6.41千克;女生平均体重比全国平均值多3.79千克。

  男生身高11岁至13岁是身高增长最快的年龄。16岁以后男生身高增长逐渐趋于平缓。女生10岁至11岁是身高增长最快的年龄。14岁以后女生身高增长逐渐趋于平缓。

  解读:“北京孩子身高的增长速度要低于体重和胸围的增长速度。”北京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所长段佳丽表示,中小学生能够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比例还不够高,还有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与上一调查年(2000年)相比,北京市7至18岁男、女学生身高平均增长1.01厘米和0.39厘米,体重平均增长2.19千克和1.23千克,男、女学生胸围分别平均增长1.31厘米、0.60厘米。

  2008至2009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9.51%,比2007至2008学年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肥胖率是小学高于中学。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最高,六年级学生达到25.87%。中学随着青春期开始,长个头,女生控制饮食,因此肥胖率均有所下降。

  小学入学近视率已到三成

  报告摘要:2008-2009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09%,比2007-2008学年度上升了2.13个百分点。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0.98%,初中生为62.28%,高中生为80.16%,职业高中生为58.76%。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4.62%,女生为63.77%,女生高于男生。

  2008年9月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已达到36.28%。

  解读:以往社会都关注中小学生的视力问题,而《报告》显示,视力不良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小学一年级入学就有三分之一近视。段佳丽分析,这与目前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孩子学习有关,有些孩子2、3岁就开始写字,看书。此外,手机、电脑、电视等对孩子视力发育也有不良影响。

  段佳丽表示,由于生活环境卫生状况改善,原来儿童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沙眼、蛔虫、缺铁性贫血等,目前发病率都非常低。

  劳动力人群体育锻炼不足

  一老一小体力活动多


  报告摘要:北京市成年(18至79岁)常住居民缺乏体力活动率为32.7%。18至29岁组缺乏体力活动率最高,男性为41.8%,女性为52.2%。

  2008年北京市有23.16%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还有15.14%的学生几乎每天的锻炼时间均未达到1小时。

  解读:焦淑芳表示,最缺乏体力活动的反而是劳动力人口,也就是25岁至65岁的人群,学生在学校里有体育锻炼,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大都进行体育锻炼。

  大学生和中学生每天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比率随年级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初中生最高,为32.14%,高中生为18.84%,大学生最低,为6.22%。

  三成大中学生尝试吸烟

  报告摘要:北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吸烟率为29.0%。北京市大、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30.0%。男性40至50岁组吸烟率最高,达到66.8%;女性70岁以上年龄组吸烟率最高,为9.3%。

  解读:从整体人群看,男性吸烟率为53.9%,女性为3.0%,男性远高于女性。但大学和中学男生尝试吸烟率为39.9%、女生为20.9%。女性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不低。

  此外,普通中学学生的尝试吸烟率高于重点中学学生,职业高中学生尝试吸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学校。

  饮酒造成精神障碍

  占精神发病第四位


  报告摘要:北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饮酒率为44.2%。男性饮酒率为68.1%,女性为19.4%,男性远高于女性。男性40-49岁组饮酒率最高,达到74.2%,女性18-29岁组饮酒率最高,为25.4%。女性饮酒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

  解读:去年本市新诊断重性精神疾病5851例,其中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156例,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占第四。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 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幼儿 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 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 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 的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 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 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一大早,班里的老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班里的有些小朋友 就是不爱喝水,道理说了一箩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里的出勤率始终 不高,真拿他们没办法。”看着老师们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带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情绪时,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遇到问题就会哭闹,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1、自理能力强。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穿衣、洗漱、吃饭,中大班的幼儿还要自己 学习整理床铺,用餐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进行简单的打扫工作,这些 工作在家中很可能是由长辈帮助他们做的,因此全托的幼儿他们的自 理能力很强。
  •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1、 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如果家里夫妻俩喜欢英语,而且也会说,不妨每天进行一些生活上简单的英语对话,英语短语经常说出来,让孩子从小感受,而且还能感受到父母的恩爱,家里暖暖的爱。
  •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第一,数学幼小衔接需要结合孩子不同年龄层次来制定学习目标,切记揠苗助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数学能力目标进行针对性数学启蒙训练,清楚知道每个阶段孩子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数学能力,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方向就不再焦虑了。
  •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孩子们在活 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辩论会"便是其中的一种活动 形式,它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则 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促使每个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倾听同伴的观点,接受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
  •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等专业组织均建议:纯母乳应喂至六个月;随后,坚持“母乳+辅食”的喂养方式,至孩子两岁或更长。有一些研究表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婴儿,肺炎、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更低。而母乳喂养时间更长的孩子,成年后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