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规划详情

写给通信人的“失业”生存指南

去年的形势,比想象中还要严峻。

宏观经济环境就不用说了,大家有目共睹。站在通信行业内部的角度,情况也不容乐观——5G大规模建设进入尾声,目前,除了广电5G、5G室分、传输网扩容之外,较大金额的运营商集采会越来越少。

换言之,通信行业的周期性投资已经从波峰走向波谷,行业企业的营收将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

在运营商市场逐渐趋冷的情况下,整个通信行业开始转型,将政企(政府企业)市场作为新的增长点,投入资源进行布局,以求维持未来的生存。

然而,政企市场的经营难度丝毫不亚于运营商市场。复杂的定制化场景,加上对成本的极度敏感,决定了这是一个“更难啃的骨头”。而且,在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个市场的局面更加难以打开。

毫无疑问,对于通信行业来说,凛冬已至。

凛冬之下,所有通信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将受到冲击。裁员和失业,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每一个通信人,都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

今天这篇文章,小枣君作为一个过来人,一个曾经失过业的通信中年人,和大家认真聊聊失业的应对和准备,提一些个人建议。如果不幸的事情万一发生,也可以有个参考。

 裁员概率的差异

通信行业很大,企业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裁员的概率远远不同。

作为行业的上游,作为国企,三大运营商的裁员概率很低,最多也就是减薪。而设备商,包括国企、民企、外企,未来几年的裁员概率就非常高。分包商就更不用说了,一直就没低过。

通信行业的几大设备商,目前都有各自的苦恼。

华为作为最大的设备商,增长势头被遏制,情况不是太乐观。未来,华为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不排除部分产品线存在规模裁员的可能性。

除了华为之外的几个国内设备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受益于华为市场收缩导致的真空,反而短期内会有获益。但是,从稍微长远的角度来看,通信整体市场的疲软,最终会导致这些设备商的营收下滑,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更严重的是,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已经逐渐形成了“划地而治”的市场格局。这种局面是双伤的,既不利于国内企业,也不利于国外企业,既不利于设备商,也不利于客户。长期缺乏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很难有健康的发展。

作为外企设备商的中国雇员,这几年的失业风险是最大的。

虽然外企设备商反复强调坚守,但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下,市场占有率下滑不可避免,企业营收肯定会下降。长期的入不敷出,肯定会导致裁员或者是规模缩减。所以,外企设备商同事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拒绝成为“螺丝钉”

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容易形成企业内部的“小型社会”。

员工如果身处大公司,因为被公司“保护”得很好,反而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迟钝,缺少风险意识。

“自己公司的产品是否受欢迎?是否有销量?在和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什么状态?整个行业的趋势,是否有新的变化?……” 很多员工对此并不了解,只知道埋头做自己的事情。

有的公司又特别喜欢报喜不报忧,每天没事就群发宣传邮件,说公司中了什么什么标,拿了什么什么奖,获得了什么什么客户的表扬。这就更让内部员工缺乏危机感,以为公司整体形势一片大好。

小枣君以前就说过,现在的公司用人很“聪明”,尤其是大公司,喜欢把一个员工“往小里用”——让他做特定的岗位,嵌套到公司的整个流程中,做一颗“螺丝钉”。

这是一颗“专用螺丝钉”。他也许业务能力很强,但一旦离开了公司,就没地方可以用。这反向导致了员工对公司产生依赖,减少了离职率。

对很多公司来说,使用员工是一种平衡术,既不想让员工太弱,也不想让员工太强。将员工打造成“专用螺丝钉”,对公司来说,最为有利。

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公司可以把你当作螺丝钉,但你自己千万不能把自己当成螺丝钉。一个优秀的员工,不能只干眼前的事情,更应该具备把事情端到端做好的能力,能够主动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能够胜任多重角色,带脑子去工作,把事情搞定,做到尽善尽美。

裁员不分你我

对于裁员,很多人认为,自己部门的业绩不错,自己又是部门的老员工或骨干,裁员怎么都不会轮到自己。

这种想法,非常危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是不会打招呼的。

现在的企业裁员,越来越多地出现“整建制”裁员,就是整个部门或整个产品线裁掉。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遭遇这种情况,任何人都无法幸免。

科室业绩好,不代表部门业绩好。部门业绩好,不代表公司业绩好。分公司业绩好,不代表母公司业绩好。总之,公司高层在业绩压力下,需要考虑的是整个公司的安危。每个部门或整个产品线,都可能成为牺牲的对象。

在裁员决定做出后,公司领导和HR需要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的去留,不可能为每个人都做出妥善安排,只会是一刀切。

现在公司裁员,讲究的是“短平快”——突然喊你面谈,当场宣布,当场签字,然后一小时内,你就要打包走人,封你的权限。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它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

其实别说中层或基层,即便是高层,现在失业风险也很高。

高层的失业,更多是由于激烈的权力和派系斗争所致。有的时候,高层在斗争中失败离开,会连带底下一堆人员的变动。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天都在上演。

需要做哪些准备?

公司是否裁员,不是员工所能决定的。但员工面对潜在的失业风险,可以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员工的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两个词——能力和资源。

能力这块,很多人会认为,我都干了十几年了,能力肯定没问题。其实这并不一定。很多人的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公司之所以用你,多半只是因为你熟悉而已。

现在的年轻人很厉害,他们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熟悉你的工作。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精力都比你强,职场的竞争力也远胜于你。

如今,通信行业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薪资“倒挂”(新员工的工资比老员工高),就是因为技术更新太快,年轻人肯加班、肯学习、肯出差,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更容易被洗脑。所以,企业更喜欢用年轻人。超过35岁的员工,往往成为公司的累赘。

国内职场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人不太愿意持续学习和知识更新。

我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到大都习惯于突击式的学习方式。为了升学和求职,他们可以拼命地努力,看书、熬夜。但是,一旦成功,他们很快就放弃了学习习惯,将学习强度从200%降低为10%。

换句话说,很多人学习是短期目标驱动的,而非长期目标下的人生习惯。如果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他们不会学习,不愿主动接受新知识。他们进入舒适区的速度很快。

现在很多企业只管用人,不管培养人,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

正如前面所说,格局小的企业,不希望员工获得全方位的能力提升,而只希望员工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所以,他们刻意限制了员工的成长。

而且,有的企业给员工设置了很大的工作量,故意让员工非常辛苦、疲惫、麻木,从而剥夺了员工学习的时间和激情。

其实,给员工留20%的空闲时间是很有用的。员工有了空闲时间,才会去总结和复盘,去思考工作如何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就能力提升方向而言,很多人因为焦虑,所以什么都去学,感觉好像花钱报名了就是学了,听了就是懂了。这显然也是不对的。

一项知识,如果你长时间不用,学了也会忘记。一个人的学习方向,也是需要经过自己审慎思考的。要么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要么是出于自己对行业趋势的判断,要么是出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反正不应该出于焦虑,更不应该出于跟风和炫耀。

再说说资源。

中国是典型的关系型社会,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资源比能力更重要。

国内的体制并不是彻底市场化的体制。在大部分行业,都是以国企为主导力量的架构。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好坏,并不是完全由产品和服务决定,而是由其它复杂因素决定。

企业为什么不尊重技术人才?因为一方面中国长期的人口红利带来了劳动力红利和工程师红利,所以供大于求,造成了人才成本的廉价。另一方面,在企业市场竞争中,技术人才往往没有办法带来商务资源型人才的同等价值。

这是企业内部市场往往比研发强势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用户需求,而是因为市场人员在资源上、在项目成败上,有更大的作用。换句话说,产品其实大家都大差不差,就看谁和客户的关系更硬。设备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酒桌上统统都能解决。真正决定份额的,往往不是产品好坏,甚至不是报价高低,而是其它因素。

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很差,法律也不能给予有力的支持。小企业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大企业很容易就可以利用人力或资金进行复制,这种氛围和环境,无法孵化真正有竞争力的创新。没有创新的商业环境,是没有长期竞争力的。关系大于技术、大于需求,技术人才就会永远被压制。在核心竞争力上,我们永远赶不上国外的对手。

扯远了,我们回来继续说失业。

站在现实的角度来看,通信人如果要应对失业风险,一方面要进行能力更新和储备,另一方面要使劲挖掘资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出舒适区,克服社交恐惧症,努力和更多的圈子形成交集,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刷新对事物的认知,这是我能给出的建议。

当然了,小枣君并不是让大家到处交朋友。其实,大家都会发现,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基于资源互换的社交过程,功利性非常明显。这种社交应该是你整个社交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

你现有的能力和资源,是你融入别人圈子的资本。认识别人,不代表别人会帮助你。如果别人发现你没有能力,没有资源,他们会很快把你排除在圈子之外。基于共同兴趣、共同价值观、信息分享的社交,会更加有价值,更具生命力。

万一被裁,怎么办?

最后说说,如果真的被裁员了,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真的突然被裁员,首先要稳住心态,不要慌。然后,应该迅速评估一下自己的当前情况。

任何人,都应该具备应对“6个月零收入”的能力。半年时间没有任何收入,你和你的家庭能不能扛得住,这很关键。

失业的最大衍生风险在于断供。

35岁以上的通信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资产和积蓄。如果抛开贷款因素的话,即便当场失业,大部分人的中短期生活是不会有问题的。

主要是怕贷款,贷款断供非常可怕(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法拍房,还有很多断供新闻,大家应该都有看到),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如果有贷款的话,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现金流,以防万一。必要的话,各个银行的信用贷额度开起来,备用。

楼市目前的情况也比较微妙,各地都有出现政策的松绑。需求肯定是有的,但并不一定有想象得那么高,主要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人们买东西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买涨不买跌”。越是降价,人们反而越是不买。

房产是否还是资产保值的第一选择,是需要观察的。我个人不是太看好,人口拐点出现的情况下,供大于需是必然的,好房子还会继续涨,一线城市之外就很难说了。

如果没有贷款断供的压力,那就,至少不用那么慌了。如果遭遇裁员,一方面要极力给自己争取最合理的补偿,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休整一下,或尽快找下家。

以前我还会建议考虑创业。现在的话,我已经不太敢这么说了。宏观经济形势太差,创业的成功率太低。搞不好,自己的一点积蓄都会赔进去。

即便是打算做自己的事业,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跟着朋友干,少投点钱,趟趟水。后面等条件合适了,再自己单干。

我个人觉得,男同胞到了40岁之后,一定是要有自己的事业。一辈子打工,40多岁了被比你年轻的领导指着鼻子骂,这种人生还是有点那个。

如果是找下家,就是时候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了。

我个人建议,这个时候找下家,不要太过挑剔,可以本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有合适的先做着,然后再看是否有更好的。尤其是经济压力大(有房贷)的话,先有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比较稳妥的。

至于要不要换行业,还是要看个人职业规划。行业是死的,人是活的,就不要放过,不要让行业限制住自己。

通信行业比较狭窄,发展空间本来就不大。行业里的大公司,就那么几家,选择余地很小。信息业相比之下就大了很多,中小企业也比较多,海绵效应明显,适合去占个坑。现在针对政企数字化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门槛很低,有通信行业背景的人去做,也算是轻车熟路。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及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格局,落实落细有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组织规模化近12万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全年目标的47.6%。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乡村振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挣,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增收。
  •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大学生离校、迁户、转档、就业的必要凭证。
  •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日前印发通知,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与此同时,地方人社部门发布各种政策,高校、企业等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吸才、引才,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出实招真招。
  •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购买一辆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购车容易,但修车却很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处奔波才能找到汽车故障的源头。
  •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1、积极促进市场化就业:对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加大就业服务保障:针对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3、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对于离校后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针对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见习培训等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
  •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5月30日,该厅联合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质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5月16日,成武县社区矫正对象“百人参训 人人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县技工学校开班,当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百余人,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此次培训班局党组高度重视,派专人与县人社局、技工学校沟通协调、精心部署。经过前期摸排、走访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本期培训为期3天,分为中式面点、中式烹调2个班,为确保教学质量,特意邀请县经验丰富讲师现场授课。
  •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日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为培训机构“立规矩”,为经办部门“明职责”,为培训监管“聚合力”,为技能培训“提质效”,填补地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规章制度空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
  •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促进人岗精准匹配,6月6日,人社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