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家长自认为“我是个成功者,我的孩子也要成功”。在日常生活中不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无视孩子的喜好强加给孩子兴趣班,甚至有的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业,更别提孩子兴趣喜好了。
尊重子女的兴趣,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对子女不溺爱也不过于严厉,管理的尺度是逐渐开发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自己心高不能给孩子拔高,不要给他们过大的负担。因为孩子是你自身愿望的“复印”。发展自己兴趣!帮助他培养健康的兴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千万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不要做令孩子厌烦的“唠叨家长。多给孩子一些自由,也就是在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的快乐,也体味到了责任的分量。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能让我们认认真真感受童年的乐趣和成长的艰辛。但是更多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很少顾及孩子的想法,只要自己认为某个习惯应该培养,就安排孩子去做。不考虑孩子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的区别,在父母的安排下,孩子要做这个做那个,要这样或那样,孩子很少知道为什么做,如何去做。
孩子始终处于被动,对好兴趣喜好很不利的。父母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意愿,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去思考问题。尊重儿童的主体意愿,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
西晋时,左思的父亲左熹一心想让儿子学书法,还花了重金聘请名家指导。可左思不感兴趣,学无所成。左熹又让儿子学琴,结果学了很长时间竟弹不出一支像样的曲子。这时左熹才明白尊重孩子特点的重要性,根据儿子性格内向、记忆力好、对文学有特殊偏好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儿子学赋诗。左思如鱼得水、进步神速,不出几年,写得一手漂亮文章,最终成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考科举屡次失败,于是将入仕的希望寄托在李时珍的身上,而李时珍对八股文不感兴趣,但对医以特别酷爱。可是在“父权”时代,儿子只好从命,攻读八股文,结果三次科考都不中,李时珍感到再也不能虚度光阴,便说服父亲同意他弃中从医,他后来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医学家。
除了爱好之外,一个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也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而孩子的理想和追求,更应得到父母的尊重。当然,这其中还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比如孩子刚刚开始学钢琴,就逼迫孩子每天坚持练琴多久多久,而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
树立理想的过程就好像种树,最开始只是孩子的一个初步设想。在萌发之初,它需要精心呵护,不理不睬的态度是错误的,但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做法更不对。父母真正的支持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理解以及尊重的基础之上,以现实为前提,进行适当的启发和诱导,这里所说的启发和诱导不是命令和要求。
比如,当孩子提出以后想当歌星时,家长可以这样说:“当歌星也很好啊。孩子,你觉得大明星能得到人们的欢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呢?”启发孩子自己去思索,这样孩子才能对自己的理想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上一篇:父母应鼓励孩子满足好奇并获取知识
下一篇: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