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身心健康详情

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各种案例分析

  明明早就习惯了幼儿园生活,怎么又突然不愿上幼儿园了呢?幼儿园老师为你总结了宝宝不愿上幼儿园的四种类型,试试能否对号入座,学学如何见招拆招。

  第一类:年龄小依恋家长

  案例1

  越越是班级年龄最小的男孩,正因如此,他是小班第二学期才插班入园的。和其他孩子一样,越越也经历了入园分离焦虑期,然后慢慢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但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越越又开始哭闹不愿上幼儿园,甚至只要发现妈妈的车子往幼儿园开他就会开始哭闹,更别说和妈妈分开时了。越越妈妈头疼不已,不明白儿子到底怎么了,是不是该等他大一点再送到幼儿园来呢?

  原因分析

  越越这种小年龄宝宝,不愿上幼儿园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想和妈妈分开,当然也和他插班生的情况也有关。刚开始上幼儿园自然非常不愿意,每天哭闹、缠着老师要找妈妈。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幼儿园其实还是有很多好玩的人和事的,就开始尝试去探索,慢慢融入新集体。然而,这对他来说有些困难,他会发现在幼儿园不像和妈妈一起时那么随心所欲,有的小朋友还会“欺负”自己,如不和自己玩等。这时他就不愿来幼儿园了。

  告诉你,老师都会这样做

  1.老师给予更多的关爱。

  幼儿园老师会对插班且年龄小的宝宝多一些关注和照顾。除了在精神上多给予鼓励和关爱外,还会在生活中给予更多帮助,让他心理上逐渐接受幼儿园,生理上也能够胜任幼儿园的生活。如一日三餐多一些实质帮助,午睡时多一些时间陪伴,游戏时多一些单独谈心等等。

  2.专门的“大带小”服务。

  老师还会在班上邀请一位能力强的哥哥或姐姐照顾他,提供一对一的“大带小”服务。担任哥哥或姐姐角色的小朋友要负责帮助越越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更要在游戏时间带着越越一起融入班级集体中。如教会越越班级的一些行为规范,带越越一起上厕所、洗手,帮越越完成穿脱衣裤等等。

  建议你,家长这样做

  1.接受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情绪。

  当小年龄的孩子说“不想去幼儿园”时,他们是真的不想去,因为对陌生的环境和离开父母非常不安。这时,很多家长会用“你怎么能不想去幼儿园呢”,“幼儿园多有意思啊,爸爸妈妈都特别想去幼儿园”等来回应孩子,以期带动孩子的积极性。殊不知,这其实是在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

  ●家长首先要理解、承认孩子的感受,“是啊,你不想去幼儿园啊,我知道,你会想妈妈啊。”让他知道,妈妈其实是理解他的;

  ●然后再说一些能让孩子安心的话:“妈妈也一样会想你的,你放学了妈妈就来接你,你又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这样能让孩子逐渐放心。

  2.和孩子一起直面幼儿园生活

  不要因孩子暂时排斥幼儿园,就避而不谈,而应该和孩子一起直面幼儿园生活。

  ●家长先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适应新班级时哪些环节会遇到困难。

  ●在孩子心情好时通过轻松的方式来聊一聊。如在幼儿园里如果想妈妈了怎么办?吃饭只想吃一碗怎么办?别的小朋友抢自己的玩具了又该怎么办?

  不用刻意教孩子遇到此类情形怎么办,孩子会在实践中尝试,当他发现聊的这些很有用时,他会越来越喜爱和你聊他的幼儿园生活。

  3.让孩子明白和妈妈一起也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和妈妈一起与在幼儿园生活反差较大。和妈妈一起时很自由,想要抱抱、亲亲都可以,遇到任何困难,只要用点小伎俩,妈妈就会帮我做好,但在幼儿园里却截然相反。

  因此,妈妈要尽量缩小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让孩子明白,和妈妈在一起,自己的事情也要自己做,遇到困难也需要自己去解决。当两者之间无论孩子选择哪种都差不多时,对幼儿园也就不那么排斥啦!

  第二类:躲避幼儿园压力

  案例2

  瞳瞳是班级年龄较大的女孩,上幼儿园对她来说一直都比较轻松。她凭借自己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较强的适应力,很快成为班里的大姐姐,老师的小帮手。然而,自从班级开设体育课后,瞳瞳每天上幼儿园都会闹情绪,而且还会伤心哭很久。

  原因分析

  很明显,幼儿园里的体育课给瞳瞳一直以来如鱼得水的幼儿园生活带来压力了,而且,一直以来作为“大姐姐”的自豪感以及被老师表扬的自尊心,让她不允许自己的良好形象受到挑战。于是,不上幼儿园就成为了躲避压力的唯一途径。

  告诉你,老师都会这样做

  幼儿园老师会观察是什么事情让孩子感到压力。明确了这一压力事件后,老师会观察孩子在压力事件中的具体表现,弄清孩子到底是因为心里排斥不愿意做,还是因为其中的某项活动没法完成,或是完成时没得到老师、同伴的正确评价。

  1.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挫折是成长路上的一笔财富,适当经历挫折并在成人引导下正向面对挫折,孩子才能形成较完善的性格。老师会通过和孩子聊天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暂时没法完成的事,但只要自己努力去尝试、练习,就会克服困难。

  此外,老师还会通过一些简单事让孩子去实践、体验经历挫折、面对挫折、解决挫折的过程,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重拾自信心。

  2.积极鼓励,进行正向引导。

  在孩子感到压力的事情上,老师会通过语言上的鼓励以及行动上的更多指导,来帮助孩子达成,从而将压力事件最终解决。

  建议你,家长这样做

  家长首先应和班级老师积极沟通,一起找出幼儿园压力事件。了解原因后,应调整自己的角度,将孩子的负面情绪转换为正向引导,和孩子共同面对。

  1.将负面情绪转换为正向引导

  家长自己一定有真切体会,焦虑不安时也学习不好。要想学好一件事,首先要有自信。可对孩子说“你吃饭这样慢到了幼儿园可不行”、“你还是做不好这个动作,到了幼儿园可怎么办呢”,这些话可没法帮孩子建立信心,反倒会给孩子“幼儿园很可怕、我去不了幼儿园、我做不到”的印象。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 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幼儿 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 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 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 的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 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 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一大早,班里的老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班里的有些小朋友 就是不爱喝水,道理说了一箩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里的出勤率始终 不高,真拿他们没办法。”看着老师们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带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情绪时,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遇到问题就会哭闹,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1、自理能力强。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穿衣、洗漱、吃饭,中大班的幼儿还要自己 学习整理床铺,用餐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进行简单的打扫工作,这些 工作在家中很可能是由长辈帮助他们做的,因此全托的幼儿他们的自 理能力很强。
  •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1、 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如果家里夫妻俩喜欢英语,而且也会说,不妨每天进行一些生活上简单的英语对话,英语短语经常说出来,让孩子从小感受,而且还能感受到父母的恩爱,家里暖暖的爱。
  •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第一,数学幼小衔接需要结合孩子不同年龄层次来制定学习目标,切记揠苗助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数学能力目标进行针对性数学启蒙训练,清楚知道每个阶段孩子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数学能力,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方向就不再焦虑了。
  •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孩子们在活 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辩论会"便是其中的一种活动 形式,它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则 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促使每个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倾听同伴的观点,接受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
  •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等专业组织均建议:纯母乳应喂至六个月;随后,坚持“母乳+辅食”的喂养方式,至孩子两岁或更长。有一些研究表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婴儿,肺炎、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更低。而母乳喂养时间更长的孩子,成年后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