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养育不了天才或者干才,但是,至少你可以尽早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状态。
上面列举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接下来我会用一些事实从各个方面印证这些原则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很多人反对早教,原因就是早教给孩子增加了太多的负担,让孩子疲累不堪,结论就是让孩子学多了不好。
其实,关于早教,我们有太多的误解,不少人将早教单纯地理解为“教”,于是,“早教”就演变成了“早期的灌输”,因为孩子们无法接受父母的这种灌输方式,于是不少父母反映:“我们家孩子就是不肯学。”“我们家孩子就是笨,教他多少遍他都记不住。”
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不少孩子在父母的“早教”模式影响下变得没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成了一个纯粹承载知识的被动而没有活力的载体,或者成了一个虽然懂不少事情,但是情商低下、自理能力极差、性格怪异的小东西。
父母的教育导致这样的后果惟一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不得法。
因此,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既然早教成了一个叫人如此矛盾如此无所适从的东西,那么我们还要不要早教呢?
当然要。狼孩的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早期养成的一些习性可能伴随他终生并且有可能无法更改。实际上,从宝宝降生那一刻起,他就一直都在利用他的各种感官接受各种信息,在环境的刺激下逐渐了解、适应他周围的一切,并学会和谐地与他周围的环境相处,学习应对各种随时都在变化的情况。
父母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特点,跟着他的需要走,而不是想当然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牵着宝宝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他最恰当的教育,让宝宝这颗娇弱的小苗,在我们给予的阳光照耀下,雨露滋润下茁壮地成长起来。
当宝宝小的时候,因为他不能及时而恰当地对父母的行为给予回应,因此,不少父母认为这个时期只要保障宝宝的温饱,让他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我不想夸大孩子的潜能,但是不管多小的孩子,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很多令你惊诧的事实。
比如新生儿,你跟他说话,他会表现出在听的样子;你轻轻地抚摸他的身体,他会表现出很愉快的表情;你给他放音乐,即便他正在哭闹,他也会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对周围传来的美妙乐音产生兴趣……
给宝宝放些古典音乐、优美的儿歌;抱宝宝在手的时候,温柔地跟宝宝说说话;拉拉宝宝的小手,捏捏宝宝的小脚丫;适当地制造一些声音,让宝宝听;给宝宝看一些色彩鲜艳、轮廓分明的图片,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宝宝眼前逗引他;经常给宝宝讲解他见到的一切事物,不管他懂与不懂,确信他有一天会突然明白这一切……即便宝宝只是偶尔看你一眼,但是,这些有益的刺激都会帮助他更好地发现了解周围这个有趣的世界,积攒足够的经验,并在某一天爆发似地向你展示他的本领。
宝宝生来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如果因为他不懂,我们就不向他展示一切,讲解一切,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懂。
正因为我们什么都给他讲解,他才会了解他遇到的一切事物,并在逐渐了解这些事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小脑袋,不断积累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那些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不必给他念儿歌,讲故事,甚至不必向他解说周围环境的观念很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切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因此,即便他不会说,不会走,只要我们始终当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给予他最美好的一切,他就会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从儿子出生那天起,我就一直当他是个小大人,在他清醒的时候陪他玩耍,给他讲解他遇到的任何事物,尽管我看不到任何成效,但我一直都在坚持,因为我确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一切。果然,到两三个月的时候,他开始对我的各种游戏做出回应,他会明显地期待我与他嬉戏。更出乎我意外的是,到他3个多月的时候,他居然已经能够转动小脑袋去寻找我悬挂在墙壁上的几种小动物,并且能够准确地区分那几只小动物了。那一刻,我欣喜若狂,有什么比看到那个还在母腹就与你声息相通的小东西对你的一切做出回应更令人激动的事情呢?
对宝宝来说,认知只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无所谓难易。只要他各种感觉器官发育正常,你给予他的一切刺激他都能感受到,并在与妈妈游戏,听妈妈诉说,看妈妈各种动作或者周围其他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些来自各种感官的刺激产生印象,进而形成记忆。
因此,在与宝宝交流嬉戏时,妈妈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所谓的难易,坚持认为只有说“狗狗”、“猫猫”这样的儿化语言才能有助于宝宝理解。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就用成人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没有必要将来再从他的儿化语言转化成正常的成人语言,因此,这种交流方式省略了这个不必要的转化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减轻了他的负担。千万不要小瞧那些不会说不会走的小宝宝,他们的小身体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能量,只有上帝知道。
当他的视线投向哪里,那就说明他对什么东西产生了兴趣,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向宝宝简短地解说两句。“看看,这是你的小手,胖胖的,白白的,多可爱!我们拉拉手吧!”就当他是个小大人,是个真正的智者,带着无限的深情,跟随他的视线,借助你的手指,通过游戏、语言、动作或者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和他交流你们的所见所闻吧!
我最惨痛的教训:儿子几个月的时候没有及时让他尝试各种味道,以致过了味觉敏感器,后来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直到最近两年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开始好转,变得不那么挑食。
教育是延续的,需要积累的,同时又是非常个体化的,因此,教育要信专家,但又不能完全信专家。
它必须依赖于妈妈对宝宝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宝宝施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我们真正需要推崇的是孔夫子的因材施教。
教育没有一个人人可以套用的模式,找不到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教育家。
前提就是你必须认真地观察宝宝,及时发现他的特长与注意的重心,按照宝宝的天性来养育宝宝。
父母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好比园艺家经营他的园艺,同样是花花草草树树木木,不同的园艺家就会调教出不同的园艺模式。
但是无论如何调教,你也不可能把兰花养成月季,把乔木改造成灌木。你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来施行你的教育策略。
下一篇:适合自己宝宝的才是最好的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