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创意手工详情

儿童绘画不教而教

  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它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通过绘画、设计、制作等造型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重视人的知识结构和艺术素质,强调用积极的思维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记忆和摹仿。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也不单单是为了培养几个艺术家,它已越出本学科的领域,成为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人才的基础工程之一。

  本书登载的是我教授的3至12岁多名学生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部分地展示了他们的形象思维活动和艺术创造精神,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美的追求,同时也阐述了我所奉行的教育宗旨:所有的儿童生来就具有绘画和创造的天赋,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诱发儿童自我表现意识,激活儿童的创意思维,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一、儿童绘画的发展和特征

  儿童绘画大致可以分为涂鸦期、命名期、创意期和转换期。

  1、涂鸦期

  几乎每一个孩子从二三岁起,就喜欢用笔状物,在一切划后能够留下痕迹的地方涂画,当他拿到了涂画工具(如笔等),就会在纸上(或别的地方)随意地涂画一些无规则、无秩序的点和线,我们称之为涂鸦期(涂鸦时期的儿童画称为“涂鸦画”)。

  涂鸦期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a.无目的涂鸦

  幼儿在两岁之前,尚不能控制手臂的动作,这时的涂鸦更多的是他们心理发泄所引起的消耗动作,并伴有一定的知觉表现。

  b.有目的涂鸦

  三岁左右,儿童在涂鸦时有较多的重复动作,反复地画线段,即可以确定这个儿童有了视觉的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涂鸦,儿童已具备视觉和动作的控制能力,从他涂画的乱线中显示出求变的趋势。封闭式圆出现,儿童很感兴趣,他尝试着在圆中表现人的脸。大多数儿童笔下出现的较为完整的形象都是人。

  儿童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进行绘画的创造活动,他们的作品表面上看似乎显得“乱七八糟”或“不成形”,但这种无意识涂鸦实质上是儿童自发性绘画的开始。

  2、命名期

  四岁左右的儿童,由于手、腕部肌肉、骨骼活动及视觉控制能力的增强,开始根据需要给自己所画的线和点命名,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表明儿童已把自己的涂画和想象活动联在一起,从单纯的经验活动转入绘画的想象思考。

  a.抽象命名期

  三至四岁的儿童很认真地画着没有具体物像的点、线和圆,然后给它们一一命名。这时的儿童已有一定的想象或认知能力,他们已能把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用点和线叙述出来。

  抽象命名期儿童想象的形象零碎而不完整,形象之间缺乏联系,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特殊符号,这些线和点蕴涵的信息也是断断续续的。

  儿童抽象命名期的绘画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绘画要素,他们的绘画既非成人的绘画,亦非直接源于外界的事物,但从画面却能感觉出某些构成的设计意识和对形的追求。这些看上去显得无定形和杂乱无序的图画,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b.象形命名期

  通常三至五岁儿童描绘的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象形意义。不须解释,人们就基本能看出儿童想表现什么。儿童所知事物及视觉表现的形成是和儿童的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当他们从抽象命名期过度过来;那些乱线和圆圈中慢慢显露出来的也就是一些具有象形意义的线构成。

  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常伴有自言自语。这一方面是他们的绘画语言不够完善,需要用语言来补充,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一种交流方式。

  幼儿作画一般不能在画面上表示物像的上下空间联系,因为新生婴儿的视觉像照相机的镜头中友映出的图像一样,看到的物像是倒置的。有的二三岁的儿童经常倒着翻看画报和小人书,他们并没有人是脚朝上、头朝下倒置的意识,这个儿童画一大一小两个人就不是按常规从上至下、从头至脚画的,而是先将头部画在纸的下方,再依次往上画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身子。这种反顺序的倒置画法常出现在三岁左右的儿童身上。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大脑的作用,这些现象会很快消失。然而实际上,视觉中的物像仍然是倒置的,只是人顺应了视觉的习惯模式。在我的观察之中,这种倒置画现象,在儿童自由自在的绘画世界里是有显露的。如果对儿童继续进行倒置画训练,让他们保留一些人在原初视知觉状态下的观察方法,那么,对儿童乃至他的整个人生的思维方式都将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成人是概念性地理解事物,而儿童是创造性地认识事物。画一只眼睛表示一个人在看,画五只眼睛就表示是五个人在看了,没有上也不存在下,儿童认识的空间是无限的。儿童的这种描绘尽管与成人认识的世界相去甚远,但这种简单的象形图形绝不是模仿,也不是概念的图解,而是儿童在感受、认识事物的、一种早期创作的萌芽。

  这些曾被视为简单而无意义或是纯粹肌肉动作的儿童自发性绘画是儿童自然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也是人类本能引起的源自于天赋的原始冲动。有人曾臆测幼儿的初期绘画行为系先天具备的精神作用。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能创造,而动物不能。没有这种创造能力,人类就不能生存。因此尊重儿童早期的创作,不论是随意的涂鸦,还是稚气的创意,不论是一根线,还是一个圆,不论这种创造力施于何处,于孩子都是有益的。

  3、创意期

  五至八岁的儿童由于表象的积累和对语言的掌握,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创造性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他们初步具有把握人和物的特征及事物之间有机联系的能力,在他们的绘画中,表现出某种完全的独立性。

  一张儿童画的产生是儿童思想的写照,是儿童思维过程的记录,儿童画于儿童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不论是在墙上、地上、纸上或是别的地方,只要能够画,都可能留下他们想象奇特、造型生动、富有创意性的作品。他们对绘画及一切造型活动都充满了不可遏制的热情,从而形成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创意高峰期。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是流传最广、最易被人接受的交流体系.笔者在湘西、贵州、西藏等山地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察中,也曾多次注意到那些半大的孩子在吊角楼、石头墙甚至扮禾桶上那些稚拙、生动而富于创意的画,它们无不导示出儿童的一种自由创造精神。

  4、转换期

  七岁的儿童开始上学。擅长文字、语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左脑模式逐渐取代搜长形象、视觉直觉思维的右脑模式,并进入统治地位,自此,儿童的绘画也开始进入绘画的转换期。

  就像人类曾经不知道自己身上的血液是在不停地循环那样,他们更不知道思维是由大脑掌管的,而且还存在左脑和右脑的区别。

  人的大脑具有语言和视觉的双重功能。现代科学对脑功能的研究表明,左、右脑半球是两个不同的思维模式。左脑擅长于逻辑的、理性的和语义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统治模式,这种思维是有意识进行的。而右脑模式则擅长于形象的、直觉的、多向同时和整体的思维,这种思维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当今创造学对这一类思维特别看重。

  六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是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他们的思维主要属于形象思维,且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这时的儿童还没有接受文字、数学和其他理论知识的训练,还没有受到左脑模式的干扰。作为擅长处理非语义的、视知觉和形象信息的右脑模式即可充分运转。儿童基本上是用右脑观察和分析事物。儿童不识字,作为感情的交流或信息的传递,直观性的美术形象比任何其他方式的表达来得更为直接和恰当。这时,绘画语言对儿童来说,是一种优于文字语言的特殊语言系统,他们在不受左脑干扰的情况下,下意识地创造出无数令我们惊讶和不可思议的绘画作品来。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大致在9至12岁左右,逐渐进入绘画的转换期。这时,他们已有一些较为实际的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对绘画有了写实的要求,过去那种随心所欲的想象活动逐渐被理性的判断所取代,创造的原动力减弱,他们对自己的想象创作价值产生怀疑,因此有很多儿童的绘画热情大大减退。这与儿童进入小学,尤其是进入中学后,左脑训练显著增加和过重的逻辑运算,再加上注入式、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右脑的运转受阻,左脑模式逐渐进入统治地位不无关系。

  长期以来,人类大脑的使用一直处于天然的状况,左脑模式几乎控制着我们整个的思维,而掌握形象思维的右脑模式的功能和作用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右脑开发不够的局面不是人有意造成的,甚至许多人还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右脑被闲置,也不知道右脑的记忆容量大约是左脑的100万倍。今天计算机能代替左脑的很大一部分劳动,但要替代右脑的功能却无能为力。而形象化和直观性的美术教育能活化右脑的功能。右脑是灵感、想象与创造性火花的发源地。因此,经常组织孩子参观画展,观赏自然风景,让他们动手画和设计制作各种艺术品等,使孩子在一种自由创造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右脑创造性思维的正常发展,同时将形象的直观的美术教育引入其他逻辑性思维的教学之中,既可促进和保持儿童转换期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不造成孩子对文字、语言、数学计算等学习的障碍,从而能顺利地度过儿童绘画的转换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 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幼儿 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 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 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 的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 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 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一大早,班里的老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班里的有些小朋友 就是不爱喝水,道理说了一箩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里的出勤率始终 不高,真拿他们没办法。”看着老师们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带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情绪时,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遇到问题就会哭闹,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1、自理能力强。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穿衣、洗漱、吃饭,中大班的幼儿还要自己 学习整理床铺,用餐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进行简单的打扫工作,这些 工作在家中很可能是由长辈帮助他们做的,因此全托的幼儿他们的自 理能力很强。
  •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1、 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如果家里夫妻俩喜欢英语,而且也会说,不妨每天进行一些生活上简单的英语对话,英语短语经常说出来,让孩子从小感受,而且还能感受到父母的恩爱,家里暖暖的爱。
  •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第一,数学幼小衔接需要结合孩子不同年龄层次来制定学习目标,切记揠苗助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数学能力目标进行针对性数学启蒙训练,清楚知道每个阶段孩子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数学能力,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方向就不再焦虑了。
  •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孩子们在活 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辩论会"便是其中的一种活动 形式,它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则 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促使每个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倾听同伴的观点,接受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
  •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等专业组织均建议:纯母乳应喂至六个月;随后,坚持“母乳+辅食”的喂养方式,至孩子两岁或更长。有一些研究表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婴儿,肺炎、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更低。而母乳喂养时间更长的孩子,成年后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