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的孩子托管难题如何解?优质教育资源如何优化平衡?2月6日晚,杭州电视台《民情观察室》栏目播出特别策划“民情:两会面对面”,聚焦教育问题,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沈建平接受专访。除了孩子们的放学后托管问题,2018年杭州市教育局还会有哪些动作?一起来看!
放学后孩子的托管矛盾该如何解?
小学生三点半就放学了,但是很多孩子家长却还在上班,接送问题该如何衔接好,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家长。2017年11月,滨江区教育局率先制定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学生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先从滨江区4所小学的1—3年级开始试点实施课后服务,托管班从三点半一直运行到五点,运行成本全部由区政府财政支出。这意味着,学校直接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免费又安全正规的“晚托班”。
民情观察员潘永莲:
对我们家长来说,能够实行这个晚托班对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福利,所以说我们教育局接下去有什么计划?
市教育局长沈建平:
这个事情要做,要解决几个大家老百姓关注的点,这个经费保障怎么弄?财政全部买单还是适当收费,还是以财政补助一点,再收一点,来解决教师的补贴问题,这样可持续。托管一个小时,还是一个半小时,如何更安全更有效的组织好,是否提供些自学预习以外活动?把这两个重点难点突破了,我们相信一定能做好的。
目前杭州市教育局已经拟出了一份《关于推行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1月底,已发各市级部门和区、县(市)政府。那工作的具体落实开展又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时间表呢?
民情观察员潘永莲:(这个“晚托班”)是全面铺开还是试点?
市教育局长沈建平:
我们准备今年下半年能够在6城区全面实施,6城区151所小学低段(1~3年级)根据家长意愿,实施学后托管服务,为家长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的计划是今年上半年再进一步调研,递交方案,出台政策供市委市政府决策。
优质教育资源如何优化平衡?
近几年来,杭州民办学校的报名越来越火爆,有些民办小学的录取比例高达20几比1,每到3-4月份报名季,家长们心情都很复杂。2018年,在全面优化协调教育资源上,市教育局又打算如何开展工作?
民情观察员潘永莲:
我想问一下,教育局在2018年对这个的长期规划,在教育资源上优化一下,第二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均匀产生的民办热……
市教育局长沈建平:
对民办教育我们一直坚持两个原则,一个积极鼓励支持,第二个是依法规范。按照省里面的规定要求,我们要规范事业编制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的有关规定,同时也要规范好它的招生行为,我们陆陆续续也会出台一些政策,总的想希望促进公办民办的协调发展。接下来我们还要改善中考中招的办法,有利于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
践行“新名校集团化战略”
为了破解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杭州市教育局编制出台了2018年到2020年的《杭州市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来推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布局规划、均衡优质教育资源。
2004年杭州全市实行名校集团化战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分散到各个区县市来办分校,比如杭州二中到萧山去办分校,杭高到大江东办分校。而近年,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新名校集团化战略”,也将优质教育资源更大范围辐射全市。
市教育局长沈建平
接下来还有这样的举措,尽可能的向全市辐射,带动整个市域基础教育的均衡。所以我们“新名校集团化战略”的着力点就是,整个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从原有的县域范围,向杭州市市域范围拓展。
农村教育要重视
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这块工作中,沈建平认为,还有一块不可忽视的就是农村教育。对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现状,2017年杭州市教育局开始实行100位特级教师等名师深入到全市乡镇教课带徒弟,而“建成100个市级名师乡村工作室、培训1000名乡村教师”也是今年两会杭州市人大代表票选的十大民生实事的热门项目。
民情观察员潘永莲:杭州出台了一个名师乡村工作室,是怎样的出发点?运行一段时间,收获是怎样的?
市教育局长沈建平
通过第一批名师乡村工作室的建设,让乡村教师实实在在零距离接触到市里面的名师。当然名师去乡村工作,看到了很多乡村的教育情况,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很多徒弟出了很多好的科研成果,包括获得了一些个人荣誉,有很多明显的提升。乡村振兴在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依靠这样的方式,互学互帮共同成长。
推进教育国际化
除了在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上的努力外,市教育局也在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中,制定了新一轮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
到2020年,引进和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累计达到8至10所。与此同时,在2018年,杭州还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来杭合作办学,同时完成西湖大学的正式设立。而对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推进高校教育水平提升等方面,政府还不止这些举措。
民情观察员潘永莲:杭州市委市政府有一个三名(名校名院名所)工程,这个三名工程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收益点?
市教育局长沈建平
希望在未来10年,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我们杭州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希望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1所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大学;引进5所以上国内一流大学来杭建设分校、校区或研究生院;引进建设20个高等教育层次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或世界500强企业建设30个高水平科研院所。通过合作办学、合作项目、建设科研院所等方式,让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能够在杭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