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学前教育详情

就近入学,“近”与“好”的博弈

原标题:就近入学,“近”与“好”的博弈

  时间:2014年4月15日

  地点:光明日报社

  主持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嘉宾: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

  北京玉渊潭中学校长高淑英

  北京安惠里中心小学校长孟夏

  开栏语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事关千秋万代、千家万户、千言万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攻坚方向。处在深水区的教育改革,亟待破解许多难点、热点问题,需要破的勇气、立的智慧,更需要凝聚力量,上下一心、风雨共担。

  4月15日,本报教育部(微博)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启幕“教育沙龙”。沙龙将每月举办一期,特邀专家学者、校长老师、家长学生或相关教育工作者,围绕教育热点特别是教育改革的“硬骨头”,分析症结,把脉难点,探寻解决之道。

  尊重教育规律,弘播智者声音,推动科学决策。我们希望沙龙不是高高在上地对教育指手画脚,而是以真诚、务实的姿态为改革出实招,鼓实劲。

  剪不断、理还乱的择校、小升初乱局长久存在,并在一轮轮政策的努力下以愈演愈烈、越来越难“啃”的势头引发全社会的教育焦虑,也搅动着基础教育的健康生态。

  2月17日,教育部公布19个重点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改革新政;4月18日,在一片观望、焦虑的情绪中,酝酿已久的北京市小升初(包括幼升小)政策终于尘埃落定。此番新政被视为回归《义务教育法》、回归义务教育本义,根治择校顽疾最具力度和突破性的政策安排。政策出台后,人们充满期待,但对于政策执行和落实效果,还有不少人心存疑虑。

  5月,新一季小学招生即将展开,以小学入学为起点,教育领域这一群众意见最为集中的问题链条究竟会发生怎样的改观?

  主持人开场语

  今天的主题我们围绕“就近入学”展开讨论。2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通知,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19个重点城市所有的县市区将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而且提出三个目标:一个是100%小学要就近入学,一个是90%以上初中划片入学,第三个是每个划片入学的初中,其中90%以上的生源通过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另外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提出到2016年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特长生占招生人数的比例要降到5%以下。

  围绕这个主题我们请了五位专家,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一、现在小升初、择校乱象久攻不破,问题究竟“卡”在什么地方?二、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哪儿,就近入学是否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三、从政策执行角度讲,每有新政,总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到底现在的政策执行难度有多大,会不会遇到来自政府、社会、学校乃至家长的阻力。四、现在一方面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质量和公平的问题突出,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另一方面社会公信力和诚信体制建设遭到了质疑,到底这些问题怎么解决?五、这些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发展不均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推进更有效?

  拼分、拼爹、拼钱,再拼房?

  一个是分择校,一个是权择校,一个是钱择校,现在还有一个叫做房择校。学区房,这个不仅是北京,全国优质学校周边的房价都很高,其他城市都是一样的。—范先佐

  张人利:今天我在飞机上拿了一份报纸,是最新的中国民航报,头版便是“学区房北上广”。这么一个行业报纸,却刊登了教育的内容,说明学区房根本不是教育部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

  孟夏:北京市现在有社会办学搞了一个VIP课程,说你的孩子想上某某学校,那个学校现在没法收你,因为你不属于片生,我可以给你提供VIP课程,这一套课程少则10万,多则50万,我知道你想上的这个学校面试什么,比高考(微博)预测还厉害。通过面试如果学校不收,社会办学机构把50万块钱退给你,如果收了,等于你花50万买了我的课程,我这个课程要提供一年,即便你一个月考上了,但这个钱不退了。这50万块钱课程究竟干什么用了,我觉得这就要画问号了。

  高淑英:面对择校热和最近就近入学所引发的对小升初的广泛关注,使我们看到了事物的复杂性。我认为我们应该接受这个复杂性。因为事情本身是复杂的,小升初关系到千家万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多,大家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对教育的要求更高,这很正常。教育成为民生大事,对教育来讲是好事。但是当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全都关注教育的时候,原本就很复杂的小升初问题,就更复杂了,我们必须要面对很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接受复杂的教育问题,然后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今天讨论小升初就近入学的问题,实际是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就近入学本身已经向均衡教育迈进了一步,是一件好事。

  孟夏:可我们现在的这种方式,有钱的继续选择好学校,有权的选择好学校,有关系的选择好学校,有房的可能也能上好学校,这种风气、这种现象不解决的话,择校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而且会越搞越滑稽。今年100%小学就近入学政府说了,但是能不能做到我现在真的画问号。

  造星不停,择校不止

  不能用行政的思维办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就必须治本,即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功能定位问题。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阶段,我们的目标定位是“成人”还是“成才”?—孟夏

  通过解决择校热点问题,建立规则意识,是教育建设必须做的一件事,这个长期被我们忽视了。—储朝晖

  孟夏:择校的问题本来不应该是政府的话题,教育公平,人与人之间避免社会矛盾,它的深层次还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育人的目标,我们育人的方式,我们育人的内容,这个问题如果不把它搞清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去解决表面择校的问题,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现在一方面政府要求小学生要100%不择校,但是实际上在政府潜意识里还在打造名校,造星运动并没有停止,名校并没有错,错在打造上了。我们现在很多的行为都在打造名校,包括一些媒体也在推波助澜。

  张人利:要把学校差距和学校差异区分开,我们很多时候把学校的差距和差异混为一谈了。政府的责任是缩小差距,政府只要下决心,这种硬件的均衡,我讲得尖锐一点,他愿意做怎么可能做不成啊,完全可以做得成。差距小也包括办学的软件条件。像我们学校教师质量高,评职称不能评,为什么?因为高级职称就这么几个名额,你要想再评高级你就得换学校,这样下来,我们静安区所有的学校高级全部填满,比例是一样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差距小不等于差异小。我认为这和人一样,美国教育学家说过一句话:如果说前一千年是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平等,后一千年应该带来更多的个性化。有个性化才有创新,当然个性不代表不要共性,基本的要求完全应该有,但是应该有不同的个性。人有不同的个性,学校怎么可能没有个性呢?校长也是不一样的,学校氛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差异永远存在。差异大并不是坏事,例如说这个学校篮球蛮好的,那个学校足球蛮好的,有什么不好啊?因此,差距应该缩小:投钱大家一样,设备条件大家一样,师资配备大家差不多……但是应该鼓励我们的老师,鼓励我们的校长搞出个性化的学校。

  储朝晖:新政策就是强调规则,这个规则是所有的人都应遵循的,不能因为你是官二代,房二代,还有权二代,富二代,贫民二代就不同。因为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的,你应该遵循相同的规则,不能够有例外。以前北京的派位,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可以不遵守这个规则,有权和钱就不遵循这个规则。所有的问题要通过建立规则来解决,这个本身就是一个教育。你的班级里面通过规则解决问题,对孩子是教育。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不遵守规则是英雄,这个教育理念导致了现在很多人不遵守规则,还有荣誉感,我比别人好,我可以不遵循规则。这个规则意识本身就是教育当中必须要贯彻的一个基本的理念,而长期以来我们忽视这个理念的贯彻,导致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通过解决择校热点问题,建立规则意识,就是教育必须做的一件事。

  高淑英:教育不均衡的原因很多,我特别强调有两个均衡应该引起重视。一个是生源的均衡,一个是政策的均衡。就近入学实际上是想解决生源均衡,这是促进教育均衡的突破点。有的名校的初中条件并不好,但是大家都选择它,这个选择的背后是师资和学校的声誉,在环境和条件很一般的情况下学生、家长选择了声誉,对学校而言生源变了,成绩会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我认为向普通学校倾斜政策是促进教育均衡的关键。

  储朝晖:程序,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长期以来不遵循的,有很多人利用手段做他的事。所以,要落实新政策必须规定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本身要公开透明,不能够有灰色的东西,要全程接受社会的监督,要有人参与进来,家长委员会,其他的社会团体也参与进来。

  短期治标与长效机制

  均衡发展也不一定解决择校难题。因为有两个不同的观点立在那里:国家“大母亲”强调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家长“小母亲”看重的则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专业教育工作者认为能让学生有更大进步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家长则认为成绩高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张人利

  高淑英:我认为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所以不能奢求彻底解决均衡问题。因为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高质量教育的供给之间存在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教育不均衡就会存在。事实上,教育不均衡是长期形成的,原因很多,短期内很难解决。我认为就近入学是治标,教育均衡才是治本,标本兼治才会有效果。

  储朝晖:如果把均衡仅仅当成学校层面的问题,仅仅当成一个具体的事,这个定位错了。因为这背后是人和人之间究竟是不是平等的?社会是有纵向差距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将它定位为社会改造,包括人的观念的改造,才可能把这个问题看对。现在我们存在一个问题,好像教育部门在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光是教育部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甚至有的人希望教育部发文件解决这个问题,这更是不现实的,一定要定位在“社会整体”,是包括所有人参与的这样一个过程。

  张人利:上海这几年也做了几件事。第一件事蛮厉害的,就是把所有的钱全市统筹。上海17个区,所有中小学拿的钱都是一样的,义务教育阶段你什么资质你就拿什么钱,搞得每个学校都一样,教师的流动就简单多了,不存在这个学校拿钱多,那个学校拿钱少,绩效工资一搞,搞得全上海一模一样,17个区的所有的学校最边缘的区与最富有的区拿的钱一样的。

  范先佐:这要有一个过程。实事求是讲,应该给我们政府一个过程,你寄希望说这个学校明天就搞好,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今天提出义务教育明天就均衡也不现实,它必须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我个人认为我们办教育千万不能按照运动的方式去办,这种情况下可能效益很高,但是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也就是决策成本可能很低,但是执行成本会很高。

  张人利:我们当前应该关注两个不同视角的对话:一是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的对话。我们国家—“大母亲”强调全面提升学习质量,家长—“小母亲”看重的则仅仅是学习成绩,这就有矛盾了。二是学习成绩和学习成绩变化的对话。哪个学校最好?家长千万不要认为这个学校成绩好,你的孩子进去成绩就会好。你要跟自己比,能让学生有更大进步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解决择校需要均衡,但是即使均衡也不一定没有择校,还存在其他因素,比如上述这两种视角。均衡是择校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均衡,可以不拘一格

  教育均衡发展不会降低学校的质量,因为真正的优质学校有能力使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淑英

  范先佐:我去年9月跑了一趟俄罗斯,在俄罗斯一个三万人的农村里,学校规模都不大,所有学校里都有室内体育馆,有室内游泳池,而且游泳池分为不同的孩子区,大的孩子、小的孩子是不同的,和城市的学校一点差别都没有了,所以他们那里不存在择校问题。所以,你差别太大,采取什么措施,恐怕这个问题都很难解决,你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加强教育均衡的发展,关键是要搞好薄弱学校的建设,蛋糕越小越不公平,只有把蛋糕做大才会公平,蛋糕那么一点,每个人分到的肯定少,教育恐怕有相同的道理。

  高淑英:在这样过程中,更需要做教育的人冷静,用一种科学的态度,一种严谨的做法做事。要在尊重规律的过程中,把握话语权,我现在有一点感觉我们的教育被绑架,社会在议论教育,评判教育,我们顶不住这样的压力,于是顺应社会的要求,来做一些改革。在这样的过程中,教育是大家关注的点,教育又如此复杂,关系到人的成长规律。我认为真正的优质学校不应该因为生源的改变而出现质量的变化,真正的优质学校应该能让任何程度的孩子有所提升,让这些孩子得到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做教育的人,遵循教育的规律和本质,一步一步地建设和发展。我呼吁加强对普通学校的建设,最终是均衡。

  孟夏:我们要问一下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是不是中考高考成绩好、分数高的学校,考入名校多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我们现在把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混为一谈了。从小学一年级考虑他成才,而不是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培养。我们要给基础教育和学校重新进行教育功能定位。在小学阶段我们打造的是教育特色,而不是特色教育,学校允许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鼓励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教育的特色,这里应有一个基本的求同的问题,而不是从小学开始就求异,这是第一层面。第二个层面中学应该体现特色教育,让他的学生开始分类,因为社会是多元的,人的结构也是多元的,在将来肯定也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要按照一个模式,让大家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过了桥以后再去划分?应该在过桥以前做这个事情。第三个层面高中可以逐步考虑到分层,有的孩子很理性,他将来是研究型的,可以进行研究型的发展,你是就业型的,就往职业就业方面发展。

  主持人结语

  教育确实是广泛的话题,要解决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可能用钱堆砌出来,这就使我们学校的发展难度非常大。要拓展优质资源,提高质量,需要长期的积累,这与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急迫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治本的办法,只能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 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幼儿 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 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 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 的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 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 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一大早,班里的老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班里的有些小朋友 就是不爱喝水,道理说了一箩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里的出勤率始终 不高,真拿他们没办法。”看着老师们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带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情绪时,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遇到问题就会哭闹,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1、自理能力强。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穿衣、洗漱、吃饭,中大班的幼儿还要自己 学习整理床铺,用餐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进行简单的打扫工作,这些 工作在家中很可能是由长辈帮助他们做的,因此全托的幼儿他们的自 理能力很强。
  •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1、 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如果家里夫妻俩喜欢英语,而且也会说,不妨每天进行一些生活上简单的英语对话,英语短语经常说出来,让孩子从小感受,而且还能感受到父母的恩爱,家里暖暖的爱。
  •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第一,数学幼小衔接需要结合孩子不同年龄层次来制定学习目标,切记揠苗助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数学能力目标进行针对性数学启蒙训练,清楚知道每个阶段孩子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数学能力,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方向就不再焦虑了。
  •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孩子们在活 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辩论会"便是其中的一种活动 形式,它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则 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促使每个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倾听同伴的观点,接受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
  •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等专业组织均建议:纯母乳应喂至六个月;随后,坚持“母乳+辅食”的喂养方式,至孩子两岁或更长。有一些研究表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婴儿,肺炎、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更低。而母乳喂养时间更长的孩子,成年后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