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动人口进入活跃的时期时,也直接推动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国情决定我国人口迁移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的表现为:进城务工人员为现阶段主要流动主体,农民工家庭举家进城务工的现象增加。
另一方面,传统户籍制度仍与当今社会发展相冲突。流动人口与固定户籍人口利益相冲突,城乡二元对立和两极分化,造成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失调的情况。如何促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更好地融入,如何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家庭层面
1、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塑造儿童人格的最重要和关键的场合。城乡教育差距使得家庭教育截然不同:农村的家长养育子女的方式是付出体力去挣钱,对于教育方面无能为力;而当城里的家长普遍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忧虑时,会选择高成本的辅导费用和陪伴时间。
面对进城务工人员家长仍然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时,不仅其随迁子女需要学习,其家长也需要继续学习,并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树立榜样和陪伴的意识,教育本着为未来发展和幸福着想,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己任,期待下一代子女智慧和能力的提升,消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以发展的视角看待子女的学习与成长。
对于子女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都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进步的条件和原因,使他们在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开阔智慧。
在面对子女的错误和挫折时,摒弃浮躁的情绪,以爱相拥,言语温柔,包容并鼓励,使其子女不再害怕面对困难,并协力找到方法克服困难,勇于面对挫折。
2、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不仅仅指家庭居住的基本条件,也同样包含教养环境。首先在家庭中,要尊重孩子,多给予其自主的选择方式。即使不能保证提供单独的房间,也需要尽力要为子女提供干净整洁健康的居住环境,定期做卫生清理,保证孩子的健康权益。
包括在衣食住行的选择上,努力提供科学合理的搭配,例如:食物的营养均衡,衣着的朴素大方,上学放学的安全交通工具。其次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尊重民主。
在家庭中,父母扮演者承担法律责任的角色,同时应该在道德方面做出表率,减少个人冲突,更不要在子女面前表现出冲突。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了解其心理特征动向,因材施教,各项安排走在孩子阶段发展的前面。
夫妻之间互补,相辅相成,保证目标一致,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注意自身言行,不在子女面前说脏话、动粗。让子女感受到家庭间爱的流动。平等对待每一个子女,共同分担家庭责任。
二、学校层面
1、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管理推向民主化、科学化
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管理中家校矛盾,首先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性,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管理中家校问题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需要扩大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其突出的特征是多主体的协作参与、共同管理。合作共治的民主参与模式是义务教育阶段管理中家校共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对于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改革方向等决策性议题,可以充分听取家长意见。由家委会代表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与学校教职工代表、学校领导进行充分的意见沟通,特别是涉及到学生利益的管理规定要充分吸纳学生及家长等各方的意见。
义务教育阶段管理的科学化趋势应体现在科学决策,不应依据领导面的“一言堂”来做决定,应当遵循科学的程序,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教育发展的规律、寻找本校生源结构的特点。
2、培养班主任管理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强调:“学校和家庭是两者并行的教育者,在向孩子(学生)提出要求时,要保持行动的一致性,志同道合并且抱有相同的目标和信念。从同一个原则作为出发点,在教育目的,方法和手段上保持一致性。”
班主任要了解所教授班级中的家长及其教育方式,做好家校花名册登记。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个体情况,班主任有目的地跟学生谈话,深入了解学生本人和其周围同学的情况,掌握学生动态,并整理成文档,以积累资料。
并在课堂内外树立教育公平的理念,平等对待正读生和随迁子女,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在明确了家校沟通的前提后,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参与构建家校合作平台,提升家长的参与度,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学校作为教师团队发展的机构组织有义务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班主任,只有不断地成长,才能实现个人、学生、学校的多维发展。学校要做好教师教育管理能力的培训,邀请名师班主任进学校,也可让班主任到市内优秀班主任工作室跟跟岗学习。
同时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双减”会议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有序深化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加深进城务工人员家长明确其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的指导作用,指导进城务工人员家长多与学校深度合作。
3、加强家长教育培训
打破家校合作壁垒,不止停留在“关心学业成绩”更把目光投向学习外的层面,如生活技能,心理发展,沟通合作等方面。把全人的生成建立在和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配合之上。
学校首先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育观念。让家长认同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和不可替代性,家长的观念偏差以及教育方式的单一都会对其子女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更需要以学校为主导,加强家长教育培训。同时,对进城务工人员家长群体思想和心理上给予支持,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鼓励家长和学校建立经常兴的沟通渠道和学习平台。
4、完善家校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是学校指导和辅导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石。2012 年教育部提到建立家委会的重要意义:家委会的建立,立足于推动学校,家庭的共同发展。
不仅要从管理中获益教育技能,还要积极建言建策,搭建沟通的桥梁,做家校合作的主人。学校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定期请专家学者开办教育专题讲座,开办家长课堂,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意识,指导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学校需要完善德育工作就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并给与建设性的意见,化解家校矛盾,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开展丰富的家长参与活动,“打开门,迎进来”。
上一篇:宝贝究竟喜欢哪类型的老师
下一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