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琴成为多数家长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首选乐器。钢琴是所有乐器中唯一能让儿童以最轻松自然的姿势坐着演奏的乐器,更重要的是学习钢琴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学习钢琴不但能使十个手指尖受到刺激,而且能使儿童脑、眼、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协调配合,这种高难度配合的长期训练必将使孩子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注意力、灵活程度等各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同时,因为长期受音乐的熏陶,孩子的性格、趣味、教养都会随之发生质的变化。
但是,要学好钢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有时是十分枯燥而乏味的,并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不强且缺乏耐力,所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音乐、对钢琴产生兴趣并能主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林华先生说:“所谓兴趣,那是将给我们终身的追求激起无悔无恨的永恒动力。它使我们的智慧在思考时,迸发光芒,给我们的心灵在寒冷时带来温暖。”“无论何种音乐教育,它的起点和终点都应当是启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真正兴趣。”那么,怎样使儿童愿意弹钢琴并对钢琴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培养孩子热爱音乐
林华先生认为培养兴趣这样伟大的精神力量,要做很多努力,最根本的就是应当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本身,从中让他们认识到,这是一种利用音响符号组合变化以表现自己情绪的语言。
第一,给孩子听不同情绪、体裁的歌曲
列宁说过“不懂音乐就不懂生活”,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它对人的身心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十分重要。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听不同体裁、情绪的简单歌曲,使他们感受到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人们的喜怒哀乐,对此,我们可以适当给予讲解。如《娃哈哈》表现了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活泼、欢乐的景象。《扎红头绳》中爹爹给喜儿扎上新扯的二尺红头绳后,喜儿高兴得唱起来。而《北风吹》则表现的是旧社会穷人的苦难生活。
第二,“玩”音乐
家长不能急于让孩子坐在钢琴前,那样极有可能使孩子以后对练琴的枯燥乏味感到厌烦,从而排斥并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合着音乐的节拍做游戏,而拉近他们同音乐的距离,比如《丢手绢》《小兔子乖乖》《找朋友》等,这对于启发他们表达内心情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好学的简单乐器当玩具,如口琴、小钢片琴、小钢琴等,引导他们用这些玩具吹出或奏出自己喜爱的旋律,这样就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与音乐建立了感情,音乐是他们的好朋友。
第三,带孩子去听音乐会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听听音乐会,教他认识舞台上的各种乐器,并注意听各种乐器发出的不同音响。尤其多听钢琴音乐会,逐渐让他熟悉钢琴的声音、喜欢钢琴,使他产生要弹琴的欲望。我们可以让他慢慢了解钢琴这个“大玩具”也可以歌唱,可以奏出这么美的旋律,也可以表达我们内心的各种情绪,这是演奏者与听者进行交流的途径。
二、教师——钢琴教学中的重要角色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孩子对感情的反应极为敏感,老师过于严肃会使他们不敢回答问题。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认真体会孩子的感受,才能看到他们的真实性格,以便更好地挖掘其音乐才能。老师可以同孩子交谈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他觉得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他可以大胆地对老师说出自己心理的感受,这样,老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能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身体情况等方面上课。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我们为其应该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的良好环境。
第二,教师启发孩子要讲究语言艺术
孩子的年龄、领悟能力、反应速度等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不能因为孩子某个问题听不明白就加以训斥,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语言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语言,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坚持给学生进行“示范”演奏
下一篇:培养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