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念详情

儿童教育专家:把阅读的快乐还给孩子

  少年儿童的阅读与其成长相生相伴,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日前,记者采访几位专家,请教少儿阅读的种种问题。由于他们或从事儿童文学研究,或从事少儿读物出版,或参与过相关问题的调研与分析,得以近距离审视、观察我国少儿阅读现状,且视角不同,见解犀利,眼光独到。

  少儿阅读喜中有忧

  少儿阅读的状况,在专家的勾勒下变得清晰。

  屈明颖:(从事阅读调查与阅读促进研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近年来,全民阅读正在成为一项基本的国家公共文化政策,活动效果日益显现。透过我们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得知,青少年的阅读消费、阅读环境酿造以及阅读内容方面都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变。2009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达到79.0%,0—8周岁儿童人均阅读儿童读物4.83本,9—13周岁人群的人均阅读量为5.92本,14—17周岁人群的人均阅读量为8.57本;2009年,0—8周岁儿童的家长为孩子购书平均花费大约为50.41元,这与9—13周岁儿童的家长为孩子购书的平均花费相差不多。而14—17周岁人群的购书花费在未成年人中是最高的。2009年,14—17周岁人群人均购书花费约为63.00元。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我用三多三少来概括当下青少年阅读的现状:功利性阅读多,情趣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图像阅读多,文字阅读少。

  很显然,我的这个评价带有很强的负面色彩。我当然看到了近年语文教育改革、儿童阅读推广,在改变青少年阅读状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青少年阅读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健全的读书的社会。

  方卫平:(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儿童文学的大众化阅读时代。这个时代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方面,由于视像媒介尤其是手机、网络等新媒介的冲击和影响,图书阅读在大众文化生活分布中所占据的份额一度呈现了令人忧心的递减状况,另一方面,近年来,在人们的本能抵抗和自觉努力之下,书香社会的建设也日益成为我们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一个大众化的儿童文学消费时代,一个承载着更多文化理想的儿童文学审美时代,正在有力地参与着我们时代整个儿童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建构过程。

  李学谦:(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编审)

  总体上看,青少年阅读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推动阅读的力度在加大。少儿图书出版持续走高,少儿图书成为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总体份额已经占到图书零售市场的12%左右。但是,我国少儿图书的出版还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少儿图书的出版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白冰:(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少儿图书的阅读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即使同一个消费群体,图书的选择也存在差异。追求精品化越来越突出,无论是内容还是装帧。读者鉴赏、阅读、审美的能力都在提高。

  功利主义指挥棒搅动少儿阅读

  对当前少儿阅读存在的问题,各位学者各抒己见。

  方卫平:影响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阅读生活和阅读倾向的主要因素和力量,一是当代的媒介环境,二是当代的教育环境。从教育环境看,虽然语文课堂内外的阅读生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依然存在着在观念上排斥课外阅读;一些教师对儿童读物知之甚少,无法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自觉和有效的引导;学生课业负担繁重,无法进行自主自由的课外阅读等问题。

  朱自强:青少年阅读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功利性阅读。我以为,中国大约可算(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功利主义应试教育最为惨烈的。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像一个指挥棒,剥夺了中小学生可以让心灵闲逛(心灵闲逛的状态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重要)的阅读时间,而将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引向了对具有学习功能的书籍的阅读。

  第二个问题就是“浅阅读”的阅读取向。近十年来,质量不高的通俗儿童文学盛行,严重挤压了具有深阅读功能的艺术儿童文学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第三个问题就是图像阅读的泛滥。我把影视,特别是电视图像也放在图像阅读之中,因为正是电视、网络图像培养了主体性缺失的读者。就书籍阅读而言,卡通漫画书不是不能看,但是不能只看卡通书。

  李学谦:我们的编辑曾问孩子们认为应该读些什么书?接触到的几乎一半以上的孩子回答,要读对学习有帮助的书。把读书与课堂教学直接地挂起钩来,是一种比较功利的阅读。其实除了课堂知识的学习以外,人格养成,性格发展,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是要从阅读中获得滋养的,但这样一类阅读目前没被特别重视。

  白冰:首先,整个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分级意识不强是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要使儿童能读懂,才能在阅读中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其次,在分级阅读中,家长只重视认知阅读,忽视健康的情感世界、人格世界的构建。第三,少儿读物出版中同质化严重,虽不乏精品,但泥沙俱下,有些书内容、装帧、编校都非常差。市场上充斥着并非专家所编,内容不适合儿童阅读,错误百出的伪童书。

  李学谦:我国少儿人均图书拥有量还较少,大体上人均不足两册。以色列、日本等国家少儿人均图书拥有量要比我们高得多。其次,城乡差别很大,阅读发展不均衡。30%的城市儿童,拥有88%的少儿图书。这是不太令人满意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是少儿阅读结构存在问题。少儿自主选择的多为动漫、校园小说等读物,相对来说,底蕴丰厚,内容厚重的读物,学生选择的却不多。功利性、娱乐性的阅读在整个阅读中占较大市场,深度阅读至少还没有成为主要的阅读潮流。

  屈明颖:从阅读的公共性角度而言,当下青少年的城乡阅读资源极其不均衡。很多农村孩子的阅读范围局限于几本教科书,而城里孩子的阅读范围多而杂;其次相关机构对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困惑的把脉没有提上日程。此外,出版物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的现状也是制约青少年阅读的一大问题。

  读文还是读图?

  在这个问题上,专家们的看法不尽一致,“回归到阅读本身的意义”应是思考把握这一问题的原则。

  屈明颖: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图书和动画片是孩子主要的阅读媒介。在两者的选择上,家长倾向于孩子多看书,而孩子更愿意看动画片。通过数据可见,在家长为孩子选择的阅读媒介中,图书位居第一,在孩子自己选择的阅读媒介中,选择动画片的比例略高于图书。家长倾向于选择纸质出版物,而孩子更倾向于选择电子出版物。新技术的变革必然带来新的阅读发展趋势,这其中青少年群体肯定是变革中风向追随者,也必然成为新的阅读趋势下的主动接受者。读图也好浅阅读也罢,更多的是新技术变革的产物,青少年读什么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出版业寻求创新突破点的问题,内容丰富了,文字比图片更精彩,自然也能吸引读者。

  方卫平:读文与读图作为人类阅读史上的两种阅读形态,都是由来已久的。读文能力与读图能力都是人们阅读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参与、承担着个体学习和人类文化传递、创造的活动和使命。但是,读文与读图又是有所区别的。一般说来,读文是对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线性的思维、叙事过程的进入、想象和体验,比较而言,在长久以来的阅读史上,人们的读文能力似乎得到了更为普遍的培育和训练,它促进了人类思维更倾向于秩序化、条理化、深度化的发展和建构。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被贴上了“读图时代”的标签,是因为相对而言,读图的机会和读图能力的培育,前所未有地成为了这个时代人们阅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不认可某些说法,如认为读文是有想象力的、深度体验的、可靠的阅读,而读图是机械的、浅表的、不可靠的阅读。我的看法是,我们需要呵护青少年的读文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培育他们的读图能力。值得警惕的倒是,当下许多青少年的文字与图像阅读,陷入了一味的感官化、一次性消费式的“浅阅读”,阅读生态发生了严重的失衡。

  李学谦:前不久有个省的教育部门做了一个调查,在孩子们阅读中,动漫作品占到60%多,但历史、科普等可以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书却没有进入孩子们的视野。

  我认为,阅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基础性的作用。阅读不仅仅是获得一些愉悦,获得一些知识,还会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几乎所有的学习都要从阅读开始,包括数理化、自然科学的学习,如果没有阅读能力做基础,连题意理解都困难。美国上世纪80年代基础教育下降,专家经过调查研究认为,下降的主要原因与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下降有很大的关系。

  回过头来看,孩子们做这样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在应试教育下孩子普遍感到焦虑,与父母、老师关系有时比较紧张。通过读图,放松自己,宣泄情感,对孩子调节心理、情绪是有好处的。

  但是如果回归到阅读本身的意义,光读图是不够的,一定要读文。因为对语言的理解,需要深度的文字阅读。我在阅读推广时举过《狼图腾》中的一个例子:主人公第一次见到狼时“汗毛都立起来了,仿佛要把衬衣撑破一样”。我问孩子们,这个主人公紧张吗?孩子们回答:紧张。我说,这在电视中看得见吗?孩子们回答:看不见。我问:为什么?孩子们想了想说:演员没法演。语言有它特殊的表现能力,尽管有很多现代的手段可以丰富表现,但语言还是最基本的表达工具,有它特殊的魅力。这些只有通过读文才可理解、掌握和运用。

  朱自强:读图与读文的关系,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容易发生学者周宪所说的看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图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但是泛滥了就是值得警惕的事情。另外,也要对图像进行具体辨析,比如,图画书的图就与卡通书、连环画的指涉性的图不同,它是示意性的,具有隐喻的功能,因而能够进行深度阅读。

  白冰:读书时,文字图书和图画书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应以文字书为主,辅以图画书。读文字,可以想象出图景,而图画书的阅读会产生跟着图走的被动思维。无论写作还是说话,文字都是孩子与人沟通的主要方式,离文近图,对想象能力、幻想能力的培养和语言使用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不利。

  以图为主的书阅读时思维往往是跳跃性的,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训练不利,因为孩子本身是跳跃式思维。我认为,图画、动漫图书在阅读中的比例20%-30%,文字书的比例60%-70%比较合理。低幼阶段,以读图为主,从形象入手,辅以简单的文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不了文字的概念。幼儿期到学龄期过渡,以桥梁书、幼小衔接的书为主,少年时期即小学初中阶段要增加文字阅读量,按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课外阅读要达到500万字。

  阅读分深浅?

  在此问题上,专家们的看法再次显现差异。透过表面的差异,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呼唤“对文本进行主体性建构的阅读”。

  方卫平:关于什么是“浅阅读”、“深阅读”,人们的看法和定义不尽相同。我更倾向于把它们看成是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技能和体验形态,也许类似于我们以往所说的“泛读”与“精读”。

  有一种误解,认为读文即是“深阅读”,读图则是“浅阅读”。事实上,我认为,它们之间并不是一个一一对应的平行关系,而是互有交错的。我们既要允许信息浏览式的,或消费化的读文与读图行为,也要培养青少年读者面对文字和图像时的精读能力。

  朱自强:我认为,提出“浅阅读”与“深阅读”是完全成立的。所谓“浅阅读”是指基本上是被动接受信息,不需要对文本进行主体性建构的阅读。比如,当下流行的一些通俗化、类型化的搞笑故事,就往往造成“浅阅读”。所谓“深阅读”是指,读者能动地接受并处理信息,参与具有主体性的文本建构的阅读。比如,图画书往往有三个故事,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讲述的故事,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的第三个故事,这第三个故事,必须由读者吸收文字、图画提供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能动地建构出来。

  我在最近的两个研讨会上都谈到了儿童文学正在进入主要被教育所应用的时代。可以说,与“浅阅读”相比,儿童教育更需要的是能够进行“深度阅读”的作品。希望应用时代能给原创儿童文学提供走向深度的契机。

  多种力量助推少儿健康阅读

  当我们真正把阅读的快乐还给了孩子,我们就是把健康的成长还给了孩子,把未来的希望还给了我们这个始终不屈不挠与文明同行的伟大民族。

  方卫平:谈到当代的教育和青少年阅读现状,我常常会产生一种无奈之感,在最应该游戏、最应该培养兴趣和想象力、最应该享受童年的快乐包括阅读的快乐的时候,孩子们却被考试、分数、作业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一些人十年寒窗进了大学,却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教育中的这一错位现象,对中国教育的伤害几乎是灾难性的。我认为,从短期看,我们需要在全社会为青少年建设更加优良的阅读环境,包括健康阅读理念的倡导、自由阅读时空的创设、优质阅读资源的提供、成人阅读指导能力的培养,等等。从长远看,要从根本上改变当代青少年的阅读生活现状,我们只有从整个民族的儿童教育观念和社会公众的教育理想、价值观及教育制度、人才选拔制度设计等方面,去加以努力和改善了。只有我们对儿童的成长规律有了更科学的了解和更切实的实践,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通透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拥有真正属于童年的生命与岁月,我们的青少年才可能最终进入一种常态化的健康阅读生活。

  朱自强:为推进青少年健康阅读,教育部门、出版社、家长应该建立共识,形成合力。首要任务是要改变对童年的功利主义态度,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使青少年真正获得读书的乐趣,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心智。其次,要双管齐下打造读书社会。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家长等成人应该在促进青少年阅读的同时,打造一个成人的读书社会,将阅读首先当成自己的生活,如此才能成为青少年读书生活的良师益友。再次,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社应该抓好青少年书籍的创作、出版,为青少年阅读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李学谦:在推动健康阅读中,有三种力量最重要,一是政府的力量。政府在其中应发挥主导的作用。德国由总统倡议,建立了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基金会,向孩子推荐好书,资助重点书出版,开展各种阅读活动。除了号召外,政府还组织开展许多阅读活动,提出一些推动阅读的措施。我们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其次,教育部门也很重要。教育部门应该把阅读推广纳入素质教育中,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孩子摆脱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外的研究者做过研究,一天到晚做题的孩子,成绩未必比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教育背景更加雄厚的孩子好。第三种力量是出版机构。现在全国580家出版社中有520家出版社在出版少儿读物,参与度很高。选题雷同,跟风出版的情况比较普遍。出版社应该结合中国孩子的实际,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原创作品。目前,儿童文学和动漫在少儿读物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应加强自然科学、科普、历史等有助于孩子扩大视野读物的出版,给孩子多些选择。出版社要出好书,也要更多地介入阅读推广活动。

  屈明颖:首先,政府应提供足够的配套政策资源和公共服务来促进儿童早期阅读,利用“国家工程”促进青少年阅读。其次,要建立“家园一体化”的青少年阅读促进机制,重视家庭读书环境的建设和社区读书生活的组织。第三,在青少年阅读促进中充分利用多方合作资源开展促进项目,打造“阅读社会”。此外,应拓展青少年阅读研究领域,通过研究交流探索促进早期阅读的新思路。

  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全发展而言,阅读非常重要,而青少年的阅读尤为重要。阅读可以改变社会、改变人。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更精彩。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怎么理解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 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幼儿 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 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 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教师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 培养幼儿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 的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 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 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和引导 有什么作用?
    一大早,班里的老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班里的有些小朋友 就是不爱喝水,道理说了一箩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里的出勤率始终 不高,真拿他们没办法。”看着老师们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带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有什么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情绪时,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遇到问题就会哭闹,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1、自理能力强。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穿衣、洗漱、吃饭,中大班的幼儿还要自己 学习整理床铺,用餐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进行简单的打扫工作,这些 工作在家中很可能是由长辈帮助他们做的,因此全托的幼儿他们的自 理能力很强。
  •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如何在家教孩子英语呢?不花钱用爱的行动
    1、 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如果家里夫妻俩喜欢英语,而且也会说,不妨每天进行一些生活上简单的英语对话,英语短语经常说出来,让孩子从小感受,而且还能感受到父母的恩爱,家里暖暖的爱。
  •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什么是幼儿上小学准备的核心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幼小衔接|数学幼小衔接究竟怎么做?
    第一,数学幼小衔接需要结合孩子不同年龄层次来制定学习目标,切记揠苗助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数学能力目标进行针对性数学启蒙训练,清楚知道每个阶段孩子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数学能力,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方向就不再焦虑了。
  •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孩子们在活 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辩论会"便是其中的一种活动 形式,它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则 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促使每个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倾听同伴的观点,接受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
  •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等专业组织均建议:纯母乳应喂至六个月;随后,坚持“母乳+辅食”的喂养方式,至孩子两岁或更长。有一些研究表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婴儿,肺炎、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更低。而母乳喂养时间更长的孩子,成年后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