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干货详情

清华园里的“挑战者”

 

,

1985年清华校庆期间于三教举办的学生科技作品展。

,

,

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获得2015年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SC15)竞赛冠军。

,

,

“挑战杯”比赛中,一名清华学生正在操控一款移动机器人。

,

,

“天格计划”团队学生进行载荷组装的准备工作。本版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

清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故事,要从百年前的一天说起。

,

1915年9月18日,清华学生叶企孙倡议并与同级同学共同成立了清华校史上的第一个学生团体——科学会。科学会成立的前3天,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倡导理性与科学精神。

,

这个清华校园中的小社团,每两周举行一次科学报告会,由会员轮流开讲座。每个会员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主讲各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息,范围极广,如天演说、苹果选种、测绘法、废物利用等。

,

那一年,叶企孙还不满18岁,距离他成为知名的物理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那颗科学创新的种子已在他心中发芽,厚积薄发,静待破土冲天。“青年+科创”,这个组合激发了清华学子对科学世界的无尽渴求,它曾无数次成就了中国的科学奇迹。

,

很多年后,科学会的基因得以赓续。这样的组合,又有一个新名字——“挑战杯”。这个40年前诞生于清华三教的一次小展览,一步步成为全国每年超过200万大学生参加的课外学术科技赛事。40年来,无数学子热情似火,步履不停;他们知难而进,创新引领;他们直面挑战,与创同行。这群人在突破自我的道路上追梦不止,留下一串串灿烂的足迹。

,

“挑战,是一种信仰”

,

 张玉志总是身着一件普通黑色夹克外套,走路快似一阵风,他是清华1980级计算机系的老校友,回到清华的机会不算多。但张玉志每次回清华,总会询问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是否继续存在,现在办得如何。听说清华科协做了很多活动,“办得不错”,他总是会心一笑。

,

 1983年4月,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张玉志是科协第二任会长,1984年,他和科协的同学们写了一份关于校科协发展的厚厚的报告,堵在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书记李传信的家门口让他们阅读,希望多争取学校层面的支持。结果出乎意料,学校拨了2万元资金给校科协做活动经费。要知道,2万元在20世纪80年代初是相当大的一笔钱,据说当时整个学生会一年的活动经费才6000元。

,

有了经费支持,张玉志就开始放手办起各种活动,“科技作品展”就在张玉志的手上第一次办了起来。如今闻名遐迩的“挑战杯”,是从清华走出去的一大品牌。最初的形式,只是清华大学校科协所举办的“校园科技作品展”。由于当时打字机还没有普及,科技展的好多资料是张玉志和同学们用铁笔刻蜡纸油印的,十分简陋。

,

第一届科技作品展的作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论文类,二是制作类,三是软件类,参加者非常积极。但什么是科技作品?哪些科技作品有价值?当时大家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某些作品的重要程度也很难把握。

,

 当时化学系的一名学生测出了一个化学常数,声称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张玉志就去请教了化学系的教授,验证这个常数的重要性。教授看后,既没肯定,也没否定:“要说这个常数是不是世界领先水平,那当然也是;但是呢,化学世界的常数实在是太多了,成千上万呢,所以这个常数是不是有很大的价值,那又是另说了。”张玉志解释:“这就好比我去量了一下某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我可以说我是测得最准的,但这意义多大是需要讨论的。”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管当时的清华学生对科学创造的认识有很多困惑,但科协的存在对整个校园的科技氛围有很大的提升。

,

 1988年,清华大学首次向当年获得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体冠军的自动化系颁发了“挑战杯”。1989年,在团中央和国家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承办了首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来自全国51所学校的396件作品参展。清华大学的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模式走向全国。这一年,清华以640分获得团体冠军,捧得全国首个“挑战杯”奖杯。

,

 40年过去了,“挑战杯”已经不再只是展示科创成果的比赛,更是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注重成果转化的平台。

,

造车?发射卫星?这是学生能干的事情吗?在“挑战杯”的舞台上,一次次“妄想”变成现实,一张张图纸变成实物。

,

看着“未来汽车”从图纸上“跑”到实际路面,秦宇迪说:“那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

,

美好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挑战。

,

秦宇迪,清华大学车辆学院2019届博士生,“未来汽车”学生兴趣团队成员。“未来汽车”的梦想始自大三,那年上振动力学课程时,他突发灵感,想要利用成熟的悬架系统,以解决轮毂电机驱动技术振动过大的痛点。

,

随后,秦宇迪和伙伴们又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制造一辆能用能跑的整车,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自此之后,他们狂啃文献、推敲写作、反复沟通,常常熬通宵。经历了多次断裂、坍塌、散架、再造后,秦宇迪和伙伴们终于造出第一台“未来汽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的实车道路测试结果显示,车身、电机等部件的振动问题得到大幅改善。他们也凭借“新型轮毂电机车轮设计及其整车应用”项目,摘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

随后,秦宇迪的项目团队成立了公司,路演、比赛、洽谈,他们收获了不少合作项目订单,并与行业内公司达成专利和技术合作。

,

“挑战杯”历来就是梦想成真的舞台,一个个创新想法通过不断挑战,迭代形成专利、论文、样品,进入实际应用,开始改变人们生活……

,

2011年,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科协提出有力的口号:“挑战,是一种信仰”“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谁曾想到“挑战杯”从清华三教的一次小展览一步步发展成为40年后全国每年超过200万名大学生参与的课外学术科技赛事。

,

如今,参天大树已长成,“挑战杯”已经成为清华校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内核流淌的不断进取的科研精神,也早已烙在清华人心中。

,

“弄潮儿”与“破浪者”

,

1995年,中国互联网与国际接轨刚满一年。在中关村南大街零公里处竖立了一块著名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

很多人都还记得瀛海威这句经典的广告语。在那个很多人还没有真正摸过电脑的年代,在距离此处几公里的清华大学里,一群年轻人正乘上这次浪头,他们不仅是“弄潮儿”,更是“破浪者”。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全球体系快速融入,高等教育面临了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挑战杯”也是这样的“弄潮儿”和“破浪者”,它紧跟时代热点,在组织模式、赛题命制等方面进行多次主动调整。

,

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在第9届“挑战杯”科展中,清华科协首次引入计算机专项展厅。1998年的“挑战杯”集中举办了7场信息主题论坛引导学生和国际热点话题接轨。

,

很长一段时间,清华学生常促宇总为一件“小事”犯愁——实验室9点关门,时间紧迫,自己的科研数据储存花费时间长,而当时唯一的存储工具软盘效率低下、容易损坏,给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

 “能不能用更为可靠的固态的芯片来作为存储介质呢?”常促宇想,他先是托朋友在国外买了一批闪存,然后自己开始设计。过程中,合作伙伴先后因失去兴趣而退出,只有常促宇一人坚持做完,最后研制出的设备速度快、稳定性好。

,

常促宇的“奇思妙想”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计算机行业的历史。在清华大学第14届“挑战杯”竞赛上,常促宇的“USB接口的移动存储器”一举夺魁。后来,这个小装置有一个更为熟知的名字“U盘”。从此以后,常促宇在同学中有了一个外号——“中国U盘之父”。

,

1999年,中国互联网浪潮刚刚兴起。周云帆、陈一舟、杨宁三位斯坦福高才生回国创办ChinaRen,第一站目标就是直奔清华而去!

,

 “你们年级最牛的人是谁?”三人踢开了清华计算机系宿舍楼一间宿舍的门。按照学生提供的牛人名单“挖人”,其中一个少年,叫作王小川,后来创立了搜狗公司。

,

 每次总结自己的创业成功秘诀,王小川总是会提起自己当时在科协组织“挑战杯”比赛的经历。王小川在科协的那段日子,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在计算机系时创办了智能体大赛,一直延续至今。他仍然记得在第一届坦克大战中,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大家围观机器人打仗,体会智能性。

,

从“第一团火”到“第一桶金”

,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读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人生的每一步都按部就班,理所应当。

,

1981年,刚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邓锋也是这么想的,直到他看到一本《硅谷之火》,系统介绍了硅谷的创业史,“原来人生还有创业这条路可以走”。邓锋中学做航模,大学自己做收音机、扩音机,科技创业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

1988年的清华“挑战杯”上,邓锋带着自己做的一台改进型的单板机图像处理加电子数字照相机到了会场,惊呆了所有人。他做的相机有冰箱那么大,上面既有工业摄像头,又有单板机,但做得比较初级,只有黑白两色,也只有64000像素。

,

“即便如此,它也有实际的工业用途,而不是纸上谈兵。”后来这台机器经常可以在旅游景点看到,游客拍下照片后,可以打印图片,烫印在T恤或手绢上。他将机器的专利以20万元转让给北京的一家企业。挣得第一桶金后,他干脆在清华2号楼租了3间房,招了几个学弟,开始从中关村承接各种项目。在20世纪90年代父母一个月工资才70多元时,他给学弟一天开100元钱。

,

后来,他创立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成为了著名的投资人。从“第一团火”,变成“第一桶金”,这样的故事,在“挑战杯”上不断地发生。

,

“清华学生创业,十人中八人能成功。”启迪控股执行总裁张金生如是说。背后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一个词——技术型学霸。一项调查统计显示,至今清华大学已培养了超过1800名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创业者,俨然成为中国创业者的“最强军校”,而清华的创业基因也离不开“挑战杯”这块厚壤。

,

谈及自己创业历程的时候,常促宇特别提到了清华大学的相关举措对他的支持。当时学校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允许大学生甚至是在校学生出去创业,从而掀起了整所学校的创业高潮。

,

20世纪90年代末,公众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质疑时,清华大学敢为天下先。1997年,还是在校学生的慕岩、杨锦方、聂风华等36人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

,

1998年,学生创协举办了亚洲高校的第一个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时任学生创协会长的杨锦方带着团队打了2000多个电话联系企业,吸引了全国1.6万余名学生报名参赛。现任中文在线董事长、清华大学汽车系校友童之磊凭借其数字阅读项目“易得方舟”夺得了当年的冠军,后来从这届“群星闪耀”的创业协会走出了美团、搜狗、清科集团等一批企业“掌门人”。

,

1999年,清华大学承办全国第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汇聚了全国120所高校的400多项创业项目,吸引了100多家媒体前来报道。该届大赛中诞生了由清华大学邱虹云等人共同创办的“第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

,

从这一年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双剑合璧,“挑战杯”的内涵被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教育逐渐发展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推动着无数当代年轻人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

,

“有些东西,是困不住的!”

,

2012年,在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翟季冬在讲台上激动地说:“中国的第一台超级计算机是从美国进口的,它被关在玻璃房子里,美国人随时都可以去检查,中国人在上面运行什么程序都需要美国人的批准。后来,我们自己创造了超级计算机,但依赖进口芯片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利剑。”

,

 面对满屋子的学生,翟季冬掷地有声地说:“纯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已经不再遥远,但他们说,我们还没有真正懂它的人……面壁十年图破壁,还看今朝。”

,

台下一名学生放下手中的笔,直直看着翟教授,眼中闪过一丝坚毅:“老师,面壁十年图破壁,可是壁在哪里?”

,

“清华准备成立一支超算队,三年后参加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去参加吧!你会看到那面墙壁,如果没有第一个,你就做第一个,去打破它。”翟季冬说。

,

这名学生后来成为清华超算队的队长,一群由大三大四学生组成的清华超算队,开始朝着顶峰发起冲击。夜深人静时,只有点亮的屏幕和嗡嗡作响的机器陪伴这些“破壁”的年轻人。

,

超级计算机是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

,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曾发表文章称:“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和美国一直在争夺超级计算机的领先地位。而这一趋势似乎仍在继续。”

,

2015年,在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SC15)竞赛中,清华超算队首次夺得冠军,成为全球第一支在同一年获得三大超算赛事大满贯的团队。集齐“超算三大赛事”冠军的小伙子们平均年龄还不到21岁,就连他们的指导教师,也是一位5年前才博士毕业的年轻人。

,

“有些东西,是困不住的!”这群年轻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70多年来,中国试图打破层层封锁,核心科技自给自足,关键领域握于掌中,这是国人代代相传的殷切期望。中国从器物到技术到人才,层层破局,现在,是时候去打破那面看不见的墙壁了。

,

破壁,从人才储备开始,这是清华对中国超算事业的答案。

,

40年来,“挑战杯”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引导学生与时代同向同行,勇于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涌现出一大批“硬科技”作品。

,

在清华大学,有的人在“破壁”,有的人在“追光”。

,

2016年,“天格计划”学生科技兴趣团队成立,工物系本科生温家星面向全校发布“招贤令”,招揽了一群立志做真研究、大研究的同学,以探测中子星并合引发的伽马射线暴作为科学目标开展工作,经过6年时间,三代“天格人”的努力,团队自主研制并连续成功发射多颗新型闪烁体伽马探测器载荷,成功发现一批伽马射线暴事例,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观测数据已被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接收,4所高校4颗卫星载荷成功发射。

,

“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当年被“挑战杯”培育的青年们早已茁壮成材,他们饮水思源,也为后继的热血“挑战者”们提供帮助,融汇成循环不止、绵延不绝的科创之流。

,

如果将“挑战杯”比作培植树木的沃土,那么当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也将绿荫覆盖给新的科创青年,扶植他们茁壮成材。

,

2005年,凭借“具有TTS功能的可朗读移动存储器”作品,工物系本科生曾鸣获得当年“挑战杯”的一等奖。16年后已是工物系长聘副教授的曾鸣指导“天格计划”学生科技兴趣团队凭借“天格02号卫星载荷标定与在轨科学观测”作品捧得第39届清华“挑战杯”特等奖和2022年第17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

在“五四运动”爆发的4年前,即1915年元月,清华学生任鸿隽所创刊的《科学》,喊出了“科教兴中华”这个口号。

,

“然使无精密深远之学,为国人所服习,将社会失其中坚,人心无所附丽,亦岂可久之道。继兹以往,代兴于神州学术之林,而为芸芸众生所托命者,其唯科学乎,其唯科学乎!”

,

百年前的强国呼唤,在新一代年轻学子中产生了回响。

,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及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格局,落实落细有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组织规模化近12万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全年目标的47.6%。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乡村振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挣,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增收。
  •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大学生离校、迁户、转档、就业的必要凭证。
  •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日前印发通知,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与此同时,地方人社部门发布各种政策,高校、企业等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吸才、引才,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出实招真招。
  •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购买一辆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购车容易,但修车却很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处奔波才能找到汽车故障的源头。
  •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1、积极促进市场化就业:对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加大就业服务保障:针对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3、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对于离校后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针对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见习培训等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
  •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5月30日,该厅联合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质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5月16日,成武县社区矫正对象“百人参训 人人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县技工学校开班,当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百余人,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此次培训班局党组高度重视,派专人与县人社局、技工学校沟通协调、精心部署。经过前期摸排、走访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本期培训为期3天,分为中式面点、中式烹调2个班,为确保教学质量,特意邀请县经验丰富讲师现场授课。
  •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日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为培训机构“立规矩”,为经办部门“明职责”,为培训监管“聚合力”,为技能培训“提质效”,填补地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规章制度空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
  •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促进人岗精准匹配,6月6日,人社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