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的时候,演员彭高唱在小红书上发了,大意是自己要离开北京,回老家长沙了。
这条视频很快在网络爆火,对于彭高唱走过的这一路,舆论可谓“褒贬不一”。
彭高唱出生于湖南长沙,学习上聪明伶俐,是个妥妥的“别人家孩子”:钢琴十级、舞蹈六级、高一就通过英语四级,被保送北大,奖杯奖状更是挂满一墙。
大学期间,彭高唱获得韩国语言文化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但也就是在大学期间,彭高唱感受到了一些落差。
进入北大校园,彭高唱发现“牛人”比比皆是,文艺好学习好的人是一片一片的:她去竞选新生文艺汇演的主持人,没想到没被选上,这让她感到很震惊;大一的“一二·九”合唱比赛,全系选一个钢琴伴奏,结果她还是落选了......
不过,彭高唱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在节目中表现很突出:高三毕业时,她参加了《天天向上》;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她参与录制了《一站到底》。
大学毕业后,彭高唱收到两份offer:一个是欧莱雅,一个是奥美——彭高唱选择了后者。
工作之余,彭高唱仍在学校戏剧社排演,戏剧社的导演经常鼓励她,她也感觉自己演戏比其他人更有灵感。
后来,彭高唱发现,广告公司的文化和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正好有朋友开玩笑,说她天天上班太浪费了,不如去做个艺人——她越想越觉得自己喜欢演戏,想着年龄大了可能就没法尝试了,索性辞职转行。
等她对真的做了演员后,她发现自己备受打击:她发觉自己在镜头前非常紧张,满头大汗,而且还发觉自己脸大,演技也不咋地......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当演员。
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她开始逼着自己做之前不敢做的事情:厚着脸皮向导演推销自己、参加饭局跟人敬酒......她心里憋着一股劲,终于,她迎来了《女心理师》里的“李薇”一角——就是这部戏,她调动了自己演戏的所有经验,感觉达到了自己的极限。
如今的彭高唱选择离开了北京,回到湖南老家和老公任思齐结了婚,她没有放弃做演员,只是后面她打算涉足自媒体方向,拍摄些视频作品。
她在视频中更是大方承认:“我并没那么成功,反而让我觉得很轻松。”
什么样的人生是最完美的?
社会上最主流最普遍的看法莫过于——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
按照传统的职业规划的观点,一个人最好在20岁上下完成职业定位的任务,30岁左右在相应的领域有所积累并做到一定的高度,40岁最好能积累一定的资本和资源开拓自己的事业线。
当然,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个人最好在20岁上下找份稳定的工作,从此“躺平”享受人生。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更是提出了“八阶段论”,把每个阶段人们面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区分。
然而我们回望彭高唱的过往经历,你会发现她在成年早期并没有忙着恋爱结婚,而是在不断探索自己的方向与道路;31岁(成年中期的第一阶段)的她虽然回老家结了婚,但也没有按照世俗的标准找个光鲜稳定的工作,而是继续在梦想的路上前行。
谁说这样的人生就一定是失败的呢?
在我看来,彭高唱对梦想的忠诚与追逐,这里面的胆量与勇气就值得我们欣赏。
同时,她的未来依然存在无限可能。
她的视频在网络爆火之后,可能会给她带来一些机会与资源;
她与自己和解后展示出来的坦荡与自信,更是能够影响到一些人,未来在自媒体道路上可能会闯出一片天地;
即便最坏的结果出现,她在自媒体道路上依然不温不火,凭她这些年来对梦想的执着与追随,就足以赢得很多人,也足以成为自己回忆中最难能可贵的财富。
“晓璃,你说我都快40岁了,居然每天挑灯苦读,备考研究生,家人和朋友们都说我疯了。”
一天,我认识的朋友Linda(化名)和我发来了一条消息。
实话说,当我收到Linda的这条消息时,一点儿也不奇怪。
实话还是15年前,我参加一场线下读书会活动,认识了热情开朗的Linda。
当时的Linda在一家银行上班,按照她的说法,自己考大学填报志愿那会儿,对专业毫无概念,在父母的建议下,她报考了金融专业;毕业后,正好有银行来学校招生,通过考试,Linda顺利入职到银行上班。
只是这份工作,给Linda带来的价值也仅是“糊口的工作”而已,很难调动Linda内心的热情和创造力。
我认识Linda那会儿,就发现她和银行一般职员不太一样:在我的印象里,多数银行职员以严谨细心著称,但Linda身上散发的热情和活力让我耳目一新,她喜欢阅读,喜欢分享,按照她的话说,在银行工作的这么多年,完全磨灭了她对生活的热情。
本来Linda想着等自己和银行的合同期满后就离职,找一份其他的工作,但她的人生轨迹打乱了她的计划。
Linda结婚了,并且婚后第二年,生下了可爱的女儿。
Linda的老公那个时候还只是一家公司不起眼的技术员,为了家庭生计考虑,Linda只好把自己转行的念头压了压,说服自己继续在银行上班,好歹能有份稳定的收入——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
就这样,Linda的女儿渐渐长大了,如今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
Linda的老公这些年的工作也逐渐有了起色,从不起眼的技术员做起,几经跳槽,如今是一家公司的技术骨干加主管,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与起色。
Linda内心转行的念头再度萌生了。
“你知道吗?晓璃。我想了想,自己还是放不下对文学的热爱,所以我进行了多方打听,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那就是辞职,如今在备考中文系的研究生......你说我是不是疯了?”Linda问我。
根据我自己这些年的体会和经验,以及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很多人会做出让外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决定及行为时,他们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不向平庸的生活妥协——这才是他们不顾身边亲友异样的眼光,坚定自己选择的力量源泉。
“可我也在担心,你说万一这次考研失败了,我会不会很没面子?”Linda说。
我能理解Linda的感受和担忧。
很多人都认为,什么年龄就应该去做什么事情,Linda年近40岁了,似乎就不应该“痴心妄想”了,不要去折腾,更不要考什么研究生了......而是安于现状,在银行呆到退休就可以了。
但我想问的是: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就一定是对的吗?
古今中外,大多数人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但也有少数人敢于打破这样的魔咒:到了晚年开始画画的摩西奶奶,90多岁画虾成名的齐白石......我们之所以敬佩这些人,不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打破这种“按部就班”的魔咒,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了其他的可能吗?
咨询久了,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每个人的人生只有这么一遭,只要你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我特别认同第一心理写过的一段话——
“人需要精神寄托......如果只是机械的为生存而劳作,为了满足社会期望承担责任,那么该生命势必就会像花儿枯萎一样迅速衰竭,失去前进的力量。”
我后来半开玩笑地问Linda:“如果考研失败了,你会做什么?”
Linda说:“哈哈哈,其实我早就想好了退路,不然我也不会贸然辞职。不过最好的结果就是成功考上研究生,即便考不上,我也拼搏努力过......这是我作为一名母亲,给到女儿最可贵的礼物。”
没错,对生活的不将就、不屈服、不认命,是支撑我们这些普通人前行的动力来源。
退一万步不说,即便我们没有如愿完成人生的逆袭,但至少我们真诚地面对过自己的人生和内心,也做出过努力和尝试,至少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真诚且热烈地活过。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名90后北大毕业的女演员彭高唱最终能和自己和解的根源所在——因为她不遗余力地追逐过自己的梦想,并且现在还在为之努力,就算最后没能大富大贵又如何?
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在我看来就是巨大的成功。
“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海子《幸福一日》
参考文献:
1、《从北大学霸女神到十八线演员,她的人生路到底哪里走错了?》.;
2、《31岁北大校花转行失败,做演员一度怀疑自我,如今为爱告别北漂》.;
3、《北大才女7年逐梦演艺圈:买不起京房,接纳了自己是个普通人》.娱乐贴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