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定位详情

40年就业选择的潮汐变迁:985学生涌入体制内

就业选择的潮汐变迁:90年代大学生出国,00年代大学生进外企,10年代大学生进互联网和金融公司,20年代大学生考公考编。

中国改革开放历经四十年,社会各个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早于改革开放恢复的高考,也历经了数次重要变革。人数上从最初的精英教育,转变为普通大众教育;就业形式从非自由的国家包分配制度,到完全自由的自主择业。高等教育一方面引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直至近年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过去存在于高速增长光芒掩盖之下的问题,才渐渐浮出水面。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变化,是典型的“用脚投票”,反映出当下社会中主流思潮的变化。985名校生作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其选择方向更加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名校生选择进入体制内,几乎成为每年热门新闻的必备材料,人们在看完网上各种公示名单后,都会不禁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最终始终能总结成为三个字:太卷了。

01 编制成为985名校生首选

其实很多人不清楚,编制在数年前,是一条985名校生看不上的出路,一般都会作为最后的备选。尤其是近几年大热的选调生,放在大约10年前,基本上很难招到一流名校毕业生,更别提硕士乃至博士。

大三课程一结束,小赵也没有找工作的打算,买了教辅资料后,一头扎进了选调生资格考试。对他来说,之前在互联网大厂的实习经验已经“深刻”体会了资本家无情的压榨和剥削,此刻他最需要的是毕业考回老家机关单位。 

小赵从小的梦想和很多孩子一样,是当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不同的是,很多人在一轮轮选拔性考试中都被淘汰,转而追寻其他更现实的梦想。而小赵从小到大都是一名学霸,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一路顺利考上了北京某985高校就读工科专业。 

随着上大学接触大量信息后,小赵开始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原来自己就读的材料科学是一个“天坑”专业,距离此前的梦想差距十万八千里。而且上大学后,小赵以往那些学习方法和技巧也不再管用,在班级上的排名始终只处在中下游水平,保研肯定无望。 

小赵凭借学校的金字招牌,在互联网大厂找了份运营的实习工作,不过很快他就受不了这种节奏,在实习期结束后也没有继续留下来,虽然组长对他的个人能力还是抱有肯定的态度。“互联网这种工作太卷了,尤其是经历大量裁员之后,实习生都要顶大量的工作压力,简直像正式工一样用,这样的工作太没有生活了。”小赵是这样评价。“而且就现在互联网行业的情况来说,前景不太明朗,说不定进去几年被裁员了,到时候自己专业也废了,里面学的所谓半吊子运营技术感觉也没啥实际用处,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小赵在在这段短暂的实习工作经历中,逐渐能够体会父母经常说的两件事: 

一, 工作一定要稳定;

二, 一定要有一门手艺。

就手艺这件事,小赵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信心不足,而且材料行业目前的前景比互联网还要“悲催”,感觉还不如去捞一把快钱。于是,小赵把目光投向了体制内工作。 

据学校老师宣传,小赵所在高校有定向选调生资格,可以直接避开绝大多数考生,应届就能一步到位。而且选调生在未来考核、任用、升迁上都有诸多优势,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小赵刚开始比较轻视,觉得凭借自己过去的考试能力和技巧,虽然应付大学课程吃力,但应付这类型的考试应该是绰绰有余。但当小赵发现所在学校很多同学早早就开始准备考试时候,小赵才意识到,原来这条出路,是现在大家真正的首选。所以小赵也急忙开启“高三模式”,利用考前一年时间准备,争取一考上岸。

(图为2022南京选调生录用名单清一色985重点高校毕业生

02 能否考编成为高考“风向标”

梓涵和小赵不一样,她很早时候就已经听父母谈起过体制内工作,在父母的教育下,高中时候的梓涵订立考大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将来好就业。 

梓涵的学习成绩优异,但算不上最顶尖,在火箭班里也只能排中等水平,与本省最顶级的985基本无缘。为此父母也试着给梓涵报过一些辅导班,中途成绩有过一些起伏,但最终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大。高考成绩出来后,梓涵发挥比较稳定,既没有惊喜,也没有出现重大失误,但在选学校方面却在犯难。 

按照家长的预想,原本不希望女儿跑太远的地方去上学,但是面对现在的就业形势,必须做好多重准备。梓涵家这边的人都不喜欢出省读书,这导致一些中西部地区985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还不如省内的一些211高校。梓涵的父母在充分了解到相关政策后,为梓涵的将来作出了重要规划。 

他们按照政府发布本省定向选调生的高校名单,选择了省外的一所985高校。其实名单上也有其他本省的院校,但梓涵的爸爸认为,虽然双一流取代了985的说法,但在过去一些年考试当中,媒体经常爆出来的新闻都表明,原985院校在选调生考试中更有优势。而且,就算梓涵不能走选调生的道路,凭借着学校的硬实力,至少可以继续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考试,怎么看来选择面都会更广。而且按照女儿的分数,如果只为了走选调生这条路选择省内那些学校,实在太亏了。 

梓涵爸爸的思路同样也得到了同事们的部分认可,他们都觉得目前这种经济形势下,进入体制内拿到编制,才是最有保障的。他们这代人经历过改革开放,经历了全国下岗潮,见证了很多历史性的时刻。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早年正确的投资选择陡然而富,因此才更加笃定一个道理: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03 备考生涌入自习室

前不久网络上开始流传一篇题为《“失败者”挤满县城自习室》文章,大意讲的是一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在自习室备考研究生和公务员。这样的场景放在十年前绝不新鲜:一些二本向来以考研率为荣,在大学入学开始就在学生中树立考研的概念,有些学校甚至组织晚自习和早操来强迫学生复习。网络上大名鼎鼎的考研大户曲阜师范大学,就是那个年代典型的代表。 

除了考研,很多二本学生也喜欢考公和考教师资格证,因为那时在竞争就业岗位时,大企业往往更青睐那些名校出身的学生,就业歧视甚至到了本科出身必须名校的程度,经常会有北大清华的硕士因为本科学校出身二本而遭到HR嘲笑的新闻。现如今,这一切悄然发生了变化。 

小谭硕士毕业于一所985院校,一毕业就加入了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疫情期间小谭所在公司频发暴力裁员事件公司人心惶惶。起初小谭还觉得自己“出身名门”,裁员不会轮到自己头上,可当HR让他一周之内收拾东西走人后,小谭才隐约明白一个道理:原来学历也没那么值钱。 

裁员后的小谭投递很多简历,但都卡在流程中,互联网的寒冬彻底击垮了小谭继续留在上海的信心。他想趁着自己刚30岁,回老家考公上岸过安稳日子算了。 

小谭起初心里盘算的很好,自己是本硕985,各种证书拿到手软,从小接受做题训练无数,又有在大城市工作的背景,回到老家简直对当地是“降维打击”。在匆忙复习之后,小谭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四月的事业单位考编之旅。没有任何意外,小谭只考了六十几分,连入围的门都没摸到,而入围的名单中最低分都在80以上,这让小谭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刺激。 

有了事业编制考试失利的教训,小谭开始购买教辅材料听课刷题,不过在复习过程中小谭发现,自己已经找不回当年上高中那种复习的拼劲,在家只想摸鱼。想到前一次考试惨败的教训,小谭经过考察后,果断选择了家附近的一间自习室。 

和新闻中说的自习室不同,小谭所在的自习室里可以说是“卧虎藏龙”,这里既有上班族夜晚过来备考各种资格证,也有短期突击复习学校考试的学生。但办月卡最主要的群体,还是考研和考公群体。 

小谭在一次和店长交流中了解到,来这里复习考研的学生,基本上也都是211起步,他们无非是想进更好的学校提升学历后,将来能在选调生中考取更好的位置。而来考公的群体又分为两派,一派是应届生群体,他们从来不找工作,在用尽应届生身份之前拼命复习考选调生,身份过后转向普通考公大军。另一批人是有过工作经历的往届生,但因为种种原因开始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小谭从中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共性:他们都是全脱产备考,而且不上岸誓不罢休。 

小谭终于明白自己在和什么样的人竞争,在别人日复一日勤学苦练面前,自己从前那些考试技巧根本不值一提。某天晚上9点多,小谭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自习室,却发现几个备战选调生的孩子还在奋力刷题,他突然有点迷茫了。

结 语

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大学共培养了8239万毕业生,这个数量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人口还要多。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比西方国家快了几十年,但与此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却没有实现升级。过去大量应届生分布的产业,因为经济周期及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已经无力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并且有下降并减少现有人员的趋势。而新兴产业的青黄不接,也只能吸纳最顶级的技术人才,无法做到大面积提供就业岗位。我们看到芯片行业极缺技术人才,甚至有之前学相关专业转行的人都会被猎头想办法联系到挖回去;但同时大量的应届生却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最终只能选择编制求安稳。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职业规划等方面,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一方面人们期待靠学历提升来获得更多社会资源,但另一方面企业在用工时却发现“学历≠能力”,这种双方认知上的撕裂也进一步加深了就业难度。 

总体来看,我国应届生的数量将会持续高位运行,在巨大就业压力下,“学历通胀”逐渐将会成为全社会常态。 博士抢硕士工作,硕士抢学士工作,学士只能抢大专工作,短期内不会得到扭转,考公热将会持续长期存在。但是,任何系统都无法超负荷承载,一旦达到某个极限后必然会引发连锁反应,江浙沪地区公职人员降薪也只是序曲。未来编制是否还是安稳的铁饭碗,甚至编制本身会存在多久,没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90年代大学生出国,00年代大学生进外企,10年代大学生进互联网和金融公司,20年代大学生考公考编。伟人曾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不管立足于任何时代,努力奋斗,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或许才是永远的“金饭碗”。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及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格局,落实落细有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组织规模化近12万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全年目标的47.6%。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乡村振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挣,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增收。
  •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大学生离校、迁户、转档、就业的必要凭证。
  •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日前印发通知,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与此同时,地方人社部门发布各种政策,高校、企业等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吸才、引才,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出实招真招。
  •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购买一辆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购车容易,但修车却很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处奔波才能找到汽车故障的源头。
  •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1、积极促进市场化就业:对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加大就业服务保障:针对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3、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对于离校后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针对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见习培训等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
  •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5月30日,该厅联合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质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5月16日,成武县社区矫正对象“百人参训 人人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县技工学校开班,当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百余人,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此次培训班局党组高度重视,派专人与县人社局、技工学校沟通协调、精心部署。经过前期摸排、走访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本期培训为期3天,分为中式面点、中式烹调2个班,为确保教学质量,特意邀请县经验丰富讲师现场授课。
  •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日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为培训机构“立规矩”,为经办部门“明职责”,为培训监管“聚合力”,为技能培训“提质效”,填补地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规章制度空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
  •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促进人岗精准匹配,6月6日,人社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