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破碎,山河流泪。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后,对于石棉县蟹螺乡新乐村的受灾群众,小小的救灾帐篷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容身之所,更是爱的化身,庇护着受过伤的心灵。蟹螺乡新乐村集中安置点共搭建帐篷36顶,一顶顶救灾帐篷搭建起一个温馨的“大家园”,为受灾群众支撑起遮风避雨的家,小小的帐篷内正在发生动人的故事。
,救灾帐篷亮起“温暖灯光”
,蟹螺乡新乐村是泸定县6.8级地震受灾比较严重的一个小村庄,整个村庄有179户人,36户受损严重,其中7户房屋倒塌,29户房屋严重受损。在新乐村村委会活动室外的空地上,蟹螺乡政府设置了帐篷集中安置点。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75户新乐村受灾群众根据性别,按照一顶6人的标准住进了温暖的救灾帐篷。
,“地震发生后不久,救援的人就到山里来了,党员突击队、志愿者、电工等等都来了,从帐篷搭建到通水通电,我们一起努力,马上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几名围坐在一起的村民谈论。“我家房子虽然塌了,但是党委、政府给我们送来了帐篷、床、被子,还拉来了方便面、矿泉水、牛奶、面包,饿也饿不着,冷也冷不着,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村民阿六乌呷说。
,受灾儿童上起“多彩课堂”
,在新乐村安置点的帐篷内,看着三五成群的小朋友围着一个个胸佩党员徽章、臂套红色党员突击队袖章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正在拼积木、读故事、学绘画、看地球仪,受灾儿童和青年党员志愿者们都其乐融融,丰富多彩的“蓝帐篷”生活帮助受灾儿童缓解了地震带来的伤害,个个小脸蛋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姐姐,姐姐,看看我画的小花”“姐姐,我画的是爸爸妈妈和我”……在新乐村安置点的简易救灾帐篷里,时不时传来志愿者和小朋友欢快的笑声,仿佛回到地震前一片朝气蓬勃的时候。
,刚满六岁的罗伟兰小朋友告诉我们,“刚地震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没有在身边,特别害怕,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在帐篷内陪我一起学画画、做游戏,就不那么害怕了”。话刚说完,她就开心地拿起自己的绘画展示,还说“我正在画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站房前的场景,还有我家的小猫咪,但是猫咪我还不会画,是志愿者姐姐教我画的”,接着又继续埋头给自己的画上色。灾情是残酷的,但是一个儿童乐园正在不断给我们带来人们之间的温情暖意。
,花甲老人讲起“红军故事”
,“只要还有一口气,一直干到眼睛闭。”在蟹螺乡新乐村安置点救灾帐篷内,一位74岁的老党员李正华讲。地震前,这个小山村每天都能够看到小孩子们清晨嬉笑打闹,大人们在田间地头忙前忙后的画面,因为一场突如其来地震打破了往日的宁静,这位老党员看着小山村里的受灾群众情绪非常低落,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他不甘现状,主动到救灾帐篷内为他们讲述红军故事。“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后迅速北进,国民党军队企图凭借大渡河的天然屏障围歼红军。5月24日晚,红军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歼灭守敌两个连,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火力强渡成功,占领北岸渡口……”这位老党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红军艰苦抗争的故事。
,通过一个个红军故事,讲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中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受灾群众聚精会神的听着,眼中仿佛闪现出红军抗战的身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受灾后我们吃和住都解决了,真的很不容易,都是我们先辈一代一代打下来的,今天的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重新振作起来,重建家园。”受灾群众谢热古说。
,党员干部做起“心理疏导”
,面对四川甘孜州泸定县“9·5”地震垮塌的房屋,新乐村许多转移撤离群众心情沉重、情绪低落,对生活充满担心和焦虑。得知该状况后,新乐村党支部组织8名党员干部组成一支“心理疏导队”,走进新乐安置点,对149名群众开展思想疏导、心理问题咨询和精神抚慰。
,“特别想回家,家里有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再不回去都赶不上收获了。”见到村上来的疏导队,受灾群众王秀珍急切的说道。她坦言,安置点虽然吃喝不愁,但是晚上经常失眠,人也没有精神。
,“大娘,你要好好休息啊!”在听完受灾群众王秀珍的讲述后,疏导队通过耐心的倾听群众的心理焦虑,开展互动小活动来缓解他们紧张不安……,在受灾群众安置点,活跃着心理疏导队的身影,他们为蟹螺抗震救灾一线筑起了一道“心理堤坝”,垒高了“心理防震墙”。
,责任编辑:甘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