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干货详情

协力构建太空命运共同体

4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空间站欢迎外国航天员来访,并和中国航天员一道,共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太空是人类开拓创新的重要场域,也是充分体现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特殊领域。捷克布拉格国际关系研究所新兴技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尼古拉·施密特(Nikola Schmidt)和查尔斯大学国际关系系副教授翁德雷·迪特里赫(Ondrej Ditrych)在近期研究成果《航天界可通过大型技术体系成为世界主义理念的推动者》一文中,诠释了他们对一个更团结和谐的国际航天界的积极展望,相关论文将刊发于荷兰爱思唯尔出版公司旗下期刊《空间政策》5月刊上。

,

航天界有推动变革的潜力

,

从探索未来发展可能性的视角,太空寄托了人类诸多共同的美好愿望,但人类又给太空打上了不同国籍的烙印,这使得太空也成为人类竞争乃至交锋的一个领域。为缓解这一矛盾,施密特和迪特里赫认为,他们将航天界和大型技术体系视为不可或缺的“双驱动动力”,并提出如果在需要全球合作的大型技术体系建设中融入世界主义倾向的价值观,那么航天界就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对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体系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人们可以围绕这些大型技术体系来发展合作模式,共同应对当下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

在施密特和迪特里赫看来,长期以来,航天界一直被视为一个规模较小的知识社群。最重要的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超越国界的共识,这让他们看到了航天界可以像环境学界一样对全球性的政治决策带来积极影响。他们表示,航天界作为一个知识社群,并不是一个局限于技术专长、完全远离政治的社会群体,经过不断发展,它已成为一个由国家官员、学者和专家、非政府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群体。这个群体可以根据某些共性的背景及与该领域相关的隐性知识,采取有社会意义的行动。在认知层面,航天界空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做法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此同时,航天界本身也具有通过实践塑造未来航天科学和技术流程的能力。

,

鉴于此,施密特和迪特里赫希望国际航天界能为推动相关领域积极的政治变革作出更大贡献。过去,航天界不断完善理论思想和物质实践间的互动统一关系,有效促进了国际航天科学合作。但是,施密特和迪特里赫认为,诸如国际空间站这样的跨国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政治博弈的结果,称得上是国际航天科学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他们看到,航天界已经有意识地尝试提升各国人士对地球面临的许多全球性威胁的认识,而且,与航天相关的经历本身也能对业内人士的想法产生影响,从而构建一个更具“世界色彩”的身份认同。施密特和迪特里赫认为,航天界作为一个身份多元的知识社群,有望发挥福柯式的话语力量,对航天领域资源丰富的相关实践者产生积极影响,推动有关科学事实的讨论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实践。

,

大型技术体系是变革的驱动力

,

技术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学界长期关注和争论的话题之一。例如,学术史上曾出现过技术造福社会这一积极的技术决定论,也出现过技术破坏社会的消极技术决定论。施密特和迪特里赫认为,无论如何,技术会影响人类生活方式是无可争议的。大型技术体系所涉及如高速公路、互联网等的规模巨大的技术系统,具有去中心化和持续进化的特点。他们提出,太空是人类世界概念的延伸,在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交互性方面,如轨道碎片清除、行星防御、星际旅行等航天领域的大型技术体系,可以成为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构建人类理想未来愿景相关的具体措施,发挥建构性力量,从而为完善全球技术治理体系发挥更大作用。

,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最初可能会引发恐慌,但人们对技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有共同的信心,是其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基础。施密特和迪特里赫认为,这涉及对安全这一概念的新思考。他们主张“负责任的世界主义国家”,并借鉴了威尔士学派的批判安全研究理论,即一种积极安全的理念,将安全视为人的解放而不仅仅是危险的解除。他们表示,航天领域的大型技术体系与安全议题息息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负担”,大型技术体系的建设仍然有机会成为促进全球范围内积极政治变革的工具。在这一解释框架下,项目的设计不仅包括解决如清除轨道碎片等实际问题,还应有规范性,以推动构建负责任的国际政治。

,

施密特和迪特里赫指出,推动航天领域产生更多积极政治变革的主要困难不在于知识、技术能力或资金短缺,而在于如何在政治实践中使世界主义思想成为现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类似“全球航天局”式的机构,航天界和大型技术体系可以成为推动变革的“左膀右臂”。航天界作为科学实践团体,开发新兴技术,执行探索任务,共享人类作为“太空物种”的梦想,并将黑暗而深邃的宇宙呈现给人类社会,使其成为人类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多彩空间,使自身可以在推动政治变革方面产生更大、更积极的影响。而大型技术体系如果能在积极安全的框架下妥善解决其安全问题,避免技术被恶意使用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在开展工作时建立安全框架、信任措施等,进行透明和包容的合作,则能在探索以往无法想象的科学奥秘的同时为人类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及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格局,落实落细有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组织规模化近12万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全年目标的47.6%。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乡村振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挣,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增收。
  •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大学生离校、迁户、转档、就业的必要凭证。
  •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日前印发通知,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与此同时,地方人社部门发布各种政策,高校、企业等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吸才、引才,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出实招真招。
  •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购买一辆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购车容易,但修车却很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处奔波才能找到汽车故障的源头。
  •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1、积极促进市场化就业:对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加大就业服务保障:针对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3、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对于离校后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针对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见习培训等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
  •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5月30日,该厅联合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质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5月16日,成武县社区矫正对象“百人参训 人人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县技工学校开班,当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百余人,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此次培训班局党组高度重视,派专人与县人社局、技工学校沟通协调、精心部署。经过前期摸排、走访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本期培训为期3天,分为中式面点、中式烹调2个班,为确保教学质量,特意邀请县经验丰富讲师现场授课。
  •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日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为培训机构“立规矩”,为经办部门“明职责”,为培训监管“聚合力”,为技能培训“提质效”,填补地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规章制度空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
  •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促进人岗精准匹配,6月6日,人社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