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互联网公司和老字号民族企业,三个offer放在面前,你会选哪个?
年轻人的职场天平在发生新的倾斜。
相比于外企的低天花板和互联网公司的高淘汰率,一些已经创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字号公司正在重新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加之疫情影响和经济复苏放缓的大环境,一些老牌民族企业在逆境中显示出更加沉稳踏实的企业作风,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主动选择。
市场层面,老字号品牌赶上了“新国货复兴”的大潮,重新焕发出市场活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购买国货产品,国潮服饰、国潮美妆、国潮家具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22多多新国潮消费报告》显示,在新消费群体中,90后群体的规模最大,3C、家电、美妆、服饰和母婴成为年轻人最爱买的五大国货品类。
一边是稳定的工作保障,一边是对于民族品牌的信心,年轻人投身于国潮背后的老牌企业也就不奇怪了。
后浪研究所找到了三位在“新国潮”代表公司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从国外留学回来,有的拒绝了外企的高薪offer,选择加入“新国潮”的浪潮中,成为背后助力的一份子。
这个选择背后,是年轻人面对时代变化,对“理想职业”的全新思考。
雨欣,女,95后
张小泉-品牌策划
坐标杭州
我的职场经历,从求新求快的网红经济转向细水长流的实体老品牌,算是很多像我一样做品牌营销的年轻人会面临的职业选择。
我本科学习的是广告专业,因为家在杭州,就选择先后在网易和一家本地药企实习。这两份工作让我了解了互联网大厂和甲方品牌公司不同的运作方式。
在网易的时候我经历了两个岗位,一个是HR团队的新媒体运营,主做公众号。另一个是在的市场部做微信KOL投放。
后来在药企品牌部的实习,相比于网易可以做的工作就更多一些。虽然我是实习生,但是因为作为甲方品牌部,所以我可以接触到线上线下不同渠道的营销方法,相对于大厂细小的工作来说,我的眼界是得到拓宽的。
毕业后,我采取了海投方式,但是杭州的互联网大厂校招竞争比较激烈,大部分连简历筛选这关都没有通过。最后因为想一探究竟发达的网红经济,我决定加入一家头部互联网MCN公司,做红人品牌全案营销。
谁能想到,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半年后,就遭遇了行业变天。头部主播偷税问题为整个MCN行业带来大震荡,直接影响就是我的公司和部门出现了裁员情况,对我一个刚刚步入职场的人来说打击还挺大的。我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公司没有好转,所以就开始考虑换工作。
是我在今年三月份加入的第二家公司。
张小泉是我从小听到大的牌子,所以我对它就有天生的感,加入张小泉之前,印象中主要是这是一个主做刀剪的老字号品牌,在杭州家喻户晓,历史文化很悠久。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和我聊了大概一个小时,聊的内容其实不仅仅是工作,除了我自己对老字号品牌的看法,更多是在探讨这个品牌目前处于怎样的阶段,以后向哪个方向发展,到后面其实更多是一种价值观上的统一。
在经历了MCN行业的动荡之后,我觉得网红经济还是有点“虚”和“飘”,我太需要这种老字号品牌带来的“实”和“稳”了,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张小泉。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记住我们的品牌,我们升级推出了张小泉ip;正在筹备以“匠师召集令”为主题的品牌日线下体验活动和张小泉数字藏品;与中国传统文化IP跨界联名,这些都是年轻人能够get到的点。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积极利用各种电商和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大部分新媒体平台都会有我们的官方账号,我们也会在账号上推出不同主题的内容。
也因为我们布局电商平台比较早,所以我们线上的销售额比较可观。近期,张小泉还受邀参加了拼多多的“2022多多新国潮”行动,拼多多提供了从直播到宣传非常多的流量和资源。后期我们也会和拼多多进行“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的拍摄和传播。
相比于MCN行业,张小泉品牌近400年的文化积淀是特别丰富且独特的,对我来说做这方面的品牌内核挖掘和传播很有意义。
在张小泉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整个项目,深入到上下游,可以更好的以全局化思维思考。还有实体品牌的落地感、踏实性以及未来广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力,都让我觉得干劲十足。
以刀剪的生产流程为例,我去到工厂可以实实在在看到工厂端制造的场景,可以看到一把小小的剪刀,它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复杂的,刀剪生产之后会进行质检,质检结束会进行包装,然后是运输,是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的。但是在MCN,我可能很少能感受到这种实体行业带来的实在感。
我所在的工作团队有不少90后,人员也比较稳定。工作时间是早八晚五,996比较少,大家也都能在工作时间内做完当天的工作。
我对国产品牌也抱有比较大的信心,因为目前很多优质国货已经可以满足我的需求,这种情况下我也想更多地支持国货品牌。对我来说,目前我其实还是一个职场新人,在品牌营销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成长和进步。
白象,男,90后
立白-洗衣液研发工程师
坐标广州
2017年我通过校招加入了立白公司,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我大学学的是化学工程专业,辅修了工商管理的双学位,研究生时期跟导师从事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所以毕业后来到立白从事产品研发工作跟我所学的专业还是很对口的。
至于我当时为什么放弃了国企和外企的机会,这要从我在立白的面试开始说起。
立白的总部在广州,我恰好一直在广州读书,校招的时候立白去我们学校宣讲,我了解到往届的学长学姐去立白工作的比较多,所以就去参加了宣讲会。
当时立白人力资源部在宣讲会上为我们准备了很多日化用品,比如六必治牙膏、立白洗衣液、洗衣罩这些,我看到还觉得挺新奇的,因为我是第一次看到我们所研究的技术变成一个实际的产品。
参加宣讲会的人很多,基本上一个能容纳一两百号人的大教室都坐满了。他们也请到了我们的师兄师姐分享在立白的工作经历,我就坐在下面一边看一边听,感觉还是比较动心的。
宣讲会结束以后,大家陆续也收到一些面试通知。面试总共有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宣讲会,第二个环节是演讲。
我记得我当时抽到的题目是最喜欢的篮球明星,即兴演讲一分钟。抽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挺意外,因为我觉得题目内容跟我面试的研究岗位差别挺大的。后来加入立白以后,我和人力资源部的同事聊天,才知道设计这个题目的目的其实是看一个人是否有勇气表达,以及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是否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后来我参加了第三个环节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以及第四个环节的立白总部的产品经理面试。
最后一个环节是创新研发中心的总经理面试,主要是和面试官探讨我研究生阶段的一个课题,包括我的研发思路和创新情况。面试长达一个小时,我们彼此有了很深入的一个了解,他所传递给我的立白创新研发中心的团队是以年轻、创新为主的团队,他本人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
五个环节都完成以后,一个星期左右我就收到了立白的录用通知,我还是很开心的,当然也有纠结。
毕业之后,除了立白,我其实还去了外企、国企一些公司面试,也收到了录用通知。国企可能意味着工作的稳定性和保障性,外企的薪资待遇也很有诱惑力,但整个面试过程中立白团队给我展现出年轻活力的国产品牌形象,我是非常认可的。
所以最终综合考虑了薪资、工作强度、工作氛围和未来发展潜力这几个方面,我选择了立白的产品研发工程师岗位。
加入立白以后,我的工作状态可以用“轻松又紧张”来形容。
说它轻松,是因为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实验室里面,自由度相对比较高,不用一直坐着,也不用一直站着,可以灵活安排。说它紧张,是因为我们也有很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每个月有一个汇报,每个季度有一个总结,我们把整体研发工作拆分成一个个详细的日常任务。
对我个人而言,我习惯于把工作时间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阅读文献,进行知识积累;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进行实验研究,包括配方的实验测试和产品的功效评测;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与事业部、市场部进行沟通,因为我们是在服务于他们,所以我们会有很多的沟通协调工作。
前两项很像大学时期的学习状态,而第三部分与市场部的沟通、接受市场的检验,才是我们这个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经我们研发的洗衣液上市以后,除了市场部给到的反馈,我也会自己去看不同平台的销量和评价,这样我会对用户反馈有一个直接的了解。
我记得去年年底立白上市了一款香氛洗衣液,上市至今为止,这款洗衣液在拼多多立白官方旗舰店的拼单量接近三万,在非官旗店铺的销量也非常可观。综合市场部的同事对销量的分析来看,他们认为这个产品在没有做任何推销的前提下,能有这样的销量,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对这个结果也比较满意。
没来立白之前,我认为立白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品牌,因为立白提供的所有产品性价比都很高。加入立白之后,立白给我的印象是一直在成长和创新。我们一直在做更高附加值、更人性化和更绿色的产品,不只是局限于接地气和性价比高这两个层面。
这也是我对越来越多国货品牌的印象。
我认为国货的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我们90后这代人是看着国家一步步繁荣起来的,同时我们这代人生活条件比以前更好,认知比我们的上一辈也要全面很多,所以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是非常强的,因此也很愿意尝试国货。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产品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技术,如果技术不过硬,我们可能还是会舍弃掉它,只讲情怀,我认为是无法支撑的。今天能够成长起来的国货,他们也都是以技术作为基础,慢慢成长起来的,确实从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创造。
回头看当初在国企、外企和立白之间的选择,我不后悔,也没有遗憾,我觉得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职场选择。
到立白以后,我的薪资、职称这些都在逐步上升,而且更重要的是,跟当下职场人普遍焦虑的35岁危机不同,我的价值随着我的年龄和经验增长在不断增加,所以我选择一份“越老越值钱”的工作,而不是年轻就把自己榨干的工作。
如许,女,95后
特步-电商消费者运营
坐标厦门
我是一个海归,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我就已经决定未来要服务于国产品牌。当时可能是出于愤青,但这个决定现在来看是很正确的。
我本科学的是工商管理,研究生时期在新加坡主修市场营销,之所以坚定选择回国工作,是因为当初在海外有一些不太美好的经历。
我们读研的内容大多跟互联网相关,很多老师在布置研究课题的时候常常会指定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为分析对象,导致一些外国同学常常表示不满。再加上那个时候Facebook和推特上的中文环境也不是特别好,当时就固执地想我一定不会为国外的品牌工作。
回国后我确定自己想加入消费品行业,所以就把国内所有相关行业的Top3的公司全部列出来,投了他们的职位。
在比较了自己手里的offer以后,我最后选择了特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特步的消费者运营岗位很符合我当时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是读书时期我本身也很喜欢消费者研究相关的课程。
作为管培生加入特步后,我从去年3月到11月一直在各个部门轮岗,12月份回到了消费者运营这个部门。因为经历了轮岗,让我了解了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所以在后续工作对接上更顺利了。
在特步有一点特别好,不需要996,我想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无法接受超负荷加班。我们早上一般是上班,夏天是下午六点下班,冬天会早半个小时,相应的夏天的午休时间就会多半个小时。偶尔遇到618、双11这样的大促才会加班,日常都是不需要加班并且可以周末双休的。
我们部门年轻人比较多,都是90后,大家也都很随和。整个部门相当于一个数据中台的支持部门,我们需要了解各端口的需求,同时也要学会运用一些工具去拉数据,以此进行理论支持,辅助决策。
特步对于新国潮的布局,就是通过市场偏好的数据分析最终决定的,并最终落实为可执行的营销策略。
对比我在新加坡接触的市场,我感觉国内的营销方式会比国外发展的好很多,我们做一些营销的时候,在渠道和营销方式的选择上,都会更加多样化。比如我们在拼多多上线了特步的官方旗舰店,会利用拼多多的平台进行日常店铺直播,整体来看我们的电商直播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体系了。
作为一个国潮运动品牌,关于品牌形象的建立也融入了公司的日常。从外部走进我们的办公区,就能看到公司前台摆放着一些当季的运动新品,每次看到都觉得很有活力。
公司内部也很提倡运动,会组织不同类型的运动社团,也会有跑团的同事在下班之后一起约跑步。我自己去健身的时候,在健身房看到别人穿特步的产品,我也会感受到品牌被认可的一种自豪感。从去年到现在,我们也会在需要物资援助的地方捐助物资,我就会觉得关键时刻还是得靠国产品牌去做好社会贡献。
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是一个坚持长期主义的人,可能和大部分人的职业规划不太一样,我会去想自己10年以后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得出的结论是,我希望未来10年或15年之后,我自己能够去扶持一个品牌,或者说去能够带领一个中国的品牌去海外发展。
基于这样的长期规划,我会在当下的公司里一点点积累,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迈进。
在过去的40多年间,中国的制造企业悄悄地走完了自己的学徒期,家电、运动、洗护、服装、美妆、奶粉等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族品牌。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国货的消费者变身为国潮的幕后推动者。随着新鲜血液不断注入,新国潮迅速崛起,给年轻人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在这个正向循环的背后,离不开电商渠道和平台方的持续助力。
以拼多多为例,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已经成为老字号品牌、新国潮品牌强势增长的新高地,平台先后涌现出50多个过亿的老字号品牌、30多个过亿的新国潮品牌。
立白集团总裁陈泽滨做客新国潮直播间
除了特步、张小泉和立白,拼多多还和艾莱依、马克华菲、森马、谭木匠等国货品牌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多多新国潮”拓宽品牌的发展路径。
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货品牌参与到“多多新国潮”中,也会有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新国潮的实业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