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两个有意思的话题,一个是我多年的好友,她的女儿高考发榜过了本二线,咨询我能不能报酒店管理专业;另一个就是空间秘探一些酒旅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约而同问同样一个问题,“面对今年1076万的毕业生,50万的酒旅毕业生,要不要和其他专业的应届生一样,加入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大军?”
好友讲,女儿喜欢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他觉得未来的中国酒店产业是向上走的生活品质产业,很有前途。但是他的顾虑是,这几年的疫情,旅游和酒店产业处于低谷,而且在世俗的眼光中,酒旅行业似乎一直给外界带来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薪酬特别低的刻板印象。此外,大部分酒店和旅游专业,似乎只要学个大专就够了,本科学旅游和酒店管理,究竟值不值得?
朋友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谈疫情影响,近些年,国内的旅游和酒店专业其实一直在洗牌之中,专业并没有跟上日益改变的现实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开设旅游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现状已有16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50万人。回顾下40多年的旅游和酒店专业发展史。从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到1990年浙江大学成立第一个旅游经济硕士点,到2000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被授予博士点,再到2010年委员会批准设置MTA国务院学位,当今国内旅游教育已形成了贯穿高职、高专到本科、研究生的完整体系。
1600多所设立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包括本科、专科),在校学生50万人,数量最多时曾突破60万大关。不过,确实像我朋友所说,大部分这类专业的学校是专科,本科院校目前只有515所,研究生招生数量现在有188所,招收旅游科学的博士生单位只有60多家,它们只是专科院校的一个零头。据相关统计,旅游专业博士招生数量只占在整个招生数0.5%,高层次人才在整个旅游高等教育体系明显不足。
疫情期间,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加速洗牌,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的985院校本科生招收旅游专业人数下降了34%。与此同时,有9所大学撤销旅游管理专业,2所大学撤销酒店管理专业,1所大学撤销旅游管理服务教育专业。
有统计说明,这些专业被撤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少旅游专业新生入学后转专业比例常年保持在25%以上。更为严重的是,旅游酒店专业学生,常年处于“劳动力错配”状态,即需要劳动力的部门找不到人,同时又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据统计,每年50万旅游专业毕业生,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酒旅企业反映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员工流失率每年高达35%,特别是30-40岁的旅游从业者流失率超过50%。
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我们的酒旅专业正在遭遇尴尬,生源问题已经影响到这个行业。同样,已经在这个行业读了3-4年的毕业生,也正在面临着一个抉择问题。对专业未来前景的如此不确定,究竟要不要跟风去考研究生和公务员?
王卉是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她告诉空间秘探,据她了解,他们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想考研或者考公务员,有的已经在积极准备,但是他们有一个普遍的迷惘就是,要不要继续考同专业硕士生?再读两年这个专业出来是不是真的有竞争优势?
对于考公务员,她表示更是没底,她说,今年听说西藏一个基层公务员岗位,有2万人报考,“以前说优秀人才都说是,现在变成了两万里挑一,想想都可怕。”
王卉说的考研考公热,并不仅仅在酒旅行业,其他行业更是过犹不及。据了解,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57万人,同比去年增长21.22%,考研分数线随之水涨船高;通过国考用人单位资格审查的人数达到212.3万,同比去年增长34.7%,平均报录比创下68:1的新高。
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相比,今年1076万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容乐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不过,5月份数据显示,我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俗称青年失业率)则高达18.4%。
从考研考公以及失业率的数据对比来看,目前国内的考研考公热,完全是畸形和失衡的,这就是专家们口中经常探讨的“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放大来看其实是整个中国的产业结构困境。而结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业在当下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湖北恩施学院旅游管理毕业的厉虹告诉空间秘探,她毕业当年也在犹豫是否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但是因为高中读了5年,家里觉得没有必要再读下去。所以,毕业后她直接进了一家地方国企酒店,做的岗位是大堂副理。岗位听着不错,但是主要工作就是每天七八个小时巡视大堂,看看宾客有什么需要。“工作了四个多月,我感觉就是做了四个多月的保安,非常无聊,自己学习的专业几乎没有起任何作用。”
后来,厉虹咬咬牙转型跳到了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反而让她如鱼得水,三四年的时间,目前已经做到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策划总监。“现在想想,丢掉自己学了四年的专业,有遗憾也有收获,心情很复杂。所以我特别能理解那些考研考公务员的学弟学妹们,一味劝大家不去考也不现实,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似乎都没有做好进入社会和职场的准备,最关键的是,他们找不到出路。”
所以,基于这些现状,回到导语里的两个问题。我试图去寻求答案。
对于我朋友的女儿,既然她喜欢旅游和酒店这个领域,加上这个专业未来5-10年的品牌化品质化飞速发展,其实机会很多,鼓励她去报考旅游和酒店相关专业,只是在选择读书的城市,个人建议还是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地区的高校。
考虑到60%以上的酒旅专业的学生都是专科或者高职学历,已经完全不匹配未来的市场高端人才需求,读完本科后可以考研,但是不一定学同专业,旅游休闲学科的专业很多,除了酒店管理,还有许多相关联的子专业、新型旅游专业,以及跨学科专业等等。当然,条件允许的话,个人还是建议能够去国外,如去瑞士读相关专业,在4月公布的2022年QS大学排名中,旅游休闲学科TOP10有7所学校分布在瑞士。当然,也可以选择国内酒店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瑞士的一些旅游酒店管理高校合作的求学方式。
对于考研考公务员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喜好、职业规划制定相关应对方案。进入6月以来,我在BOSS直聘遇到很多求职者,个人感觉当代年轻人最大的问题,还是不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国外,高中开始就有了自己初步的“生涯规划”,而到了国内,都已经本科毕业了,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无疑是可悲的!有些毕业生,工作一两年时间,可能都已经换了七八个工作了,而且做的工种之间几乎没有关联,过早地沦落为“零碎打工人”,这个是比较危险的。
所以,对于刚刚踏入职场的酒旅年轻人来说,务实的理想主义很重要。空间秘探有一个叫斯予的研究员,高中毕业后在美国休斯顿读了3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地产酒店去做酒店人,积累了大型酒店集团的经验后,开始入职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做研究员,在工作一年后,继续去澳洲墨尔本充电,攻读商科研究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理论和实践的各种基础,我觉得这是很清晰的职业思路。
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像我在上文讲的厉虹的转型案例,也可作为参考之一。
当然,无论哪个领域,永远没有标准答案,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盲盒也需要自己亲手打开。过去的几十年,老一代人在工厂和建筑工地等用血汗创造了财富。现在,需要年轻一代用创造力推动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酒旅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个人有几点思考,以飨读者。
其一、酒旅业需要综合性人才。
未来所有行业或许都需要综合性或者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当下年轻人为什么压力大的原因,过去那个时代,可能会开个车,就能一生以此谋生,现在的年轻人必须成为五爪金龙,闪转腾挪、高接抵挡。
对于酒旅行业来讲,懂旅游、懂文化、懂媒体的综合性人才相当重要,这是行业大势,未来的酒店人、旅游人,如果不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没有几个绝招,只会机械做事,一定会遭遇危机。前段时间,南方周末做了一则深度报道《新疆文旅局长们的“神仙内卷”:在短视频里“卷风光、卷才艺、卷颜值”》,为了宣传新疆,文旅官员们都开始把自己培养成短视频高手,年轻人或许更要有一种终生学习的心态,尽快把自己铸造成综合性人才。
其二、酒旅行业不再是闭合行业。
之所以酒旅行业相对封闭,那是传统旅游业时代,酒旅行业人相对来说,在一个闭合的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类计划经济式的管控思维模式,而在生活方式裂变的Z世代,旅游和酒店不再是稀缺品,而是消费品,所以会更加注重品质和市场开放性。
游山玩水、走马观花的定制化旅游方式,正在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微度假、小众旅行、城市秘境、文旅+等多种新业态所取代,与之相配套的,自然是旅游和住宿产品的升级和迭代。
非闭合行业则代表思维越来越开放,产品越来越极客,体验越来越人性,场景越来越独特,这些都要取决于思想的独立和逻辑的严谨,盲目跟风绝不是开放心态,就像酒店文旅玩短视频,为什么越来越多公司在大力搞短视频,却做得一塌糊涂?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三、想赚钱,还想体面,慢慢来。
挣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厂再也不会宠坏年轻人!想赚钱,还想体面,大部分酒旅人还得慢慢来。
2021年裁员力度最大的三个行业中,房地产排名第二,互联网排第三,第一则是文教业。而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2022年春节后一个月招聘职位数通过比增速TOP10行业,排在前三甲的分别是物流/仓储、计算机软件、酒店/餐饮,其中酒店/餐饮同比增长了33.3%——酒旅行业从来不缺乏实现自己价值的机遇和赚钱的机会。可以想象,酒旅行业正在经历巨大的裂变期,细分领域的各种风口还有更多,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写到最后,基本回答了导语中该回答的问题。复旦大学出具的一份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显示,从95后到00后,大学生择业标准更加理性务实,他们对收入的重视和期待在提高;从偏好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际等体制内工作的吸在上升;从去向看,211高校生更倾向选择高薪企业,一般本科院校生偏好公务员,专科院校生相对更,将“舒适“和”稳定“作为评价工作好坏首要标准的大学生比例都有所提高。——这或许就是整个青年职业心态的一个缩影。诚然,趋利性是人之常情,但年轻人也应该明白,我们处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没有一个时代能够保证永远”舒适“和”稳定“,珍惜青春和悸动的灵魂!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许才是值得追求的最高梦想!
上一篇:一位VC最终决定跳槽去C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