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我是穆宁。
有朋友咨询我职业方向选择的话题,我一直想如何通过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能够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
我发现利用企业与被雇佣者的供需关系去分析一下社会上的几种传统求职通道与行业特性,比较具有代表性与说服力。
其实从公司的角度看,所谓的“毕业”只是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执行面上为了面对劳力过剩而采取的一种执行手段。
同样,即使供需平衡,公司依然要日常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检视,基于控制与回馈机制动态调整。
接下来我会结合几个典型的职业发展通道结合行业特性,为大家举几个案例,让大家能够对企业与被雇佣者的供需关系有直观生动的理解。
稳定的用人单位和被雇佣者的供需关系决定了稳定的职场生涯,比如事业编,公务员这类岗位(但稳定永远是相对的)。
而互联网行业是典型的,用人单位与被雇佣者存在不稳定的供需关系的代表,市场存在天花板与泡沫,企业扩张能力存在瓶颈。
但求职者因为追逐行业红利不断涌入,今年的毕业潮就是供需关系失衡的体现。
很多自媒体大V,UP主,知识付费IP,其实是打破了与用人单位的雇佣关系,通过公域流量池售卖自己的产品,涉及到的市场监管层面需要交税来弥补合规性上的缺失。
还有一部分人,比如房产中介,猎头,律师,保险经纪人,其实又是另外一套逻辑。
虽说与所雇佣公司签署了雇佣合同,但其实本质是类似划小承包制的“个人公司”。
通过员工贡献度将员工分层,对核心员工进行分包激励,这类核心员工,本身就属于公司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人。
这样的特性就明确了行业的特性,贡献度低能力差的人注定被淘汰。
而贡献度高,能力强的人不仅不会被淘汰,还会通过某种学徒机制,为员工培养或挖掘优质人才。
传统行业就不多讲了,对人才的需求不强,被雇佣者的求职意愿也不强烈,还有大部分人被互联网行业分流走;
新兴行业的话也是一样,对人才的需求强,但市场存在相关成熟能力的人又比较少,前提整体人力成本又不高没办法从互联网拉人,也是比较尴尬的状态。
而职能岗位,比如党务,综合管理,人力,财务等,其实不业的属性差异就不强了。
他们的人力成本占据着公司一块比较稳定的财务盘子,所以稳定性还不错。(我没见过哪个公司敢裁员党务岗位的人)
所以找工作,或者做一份自己满意的职业规划,一定的大前提是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但这,也是最难的。
因为鲜有人可以做到独立、坚定的坚持自己的职业发展诉求,更多时候是被他人的意志与欲望所裹挟。
比如说身边的朋友为了提高薪资跳槽去了互联网,你也有个为了获得高薪资跳槽的想法;
别人为了提高稳定性去考了事业编,你也开始追求稳定性去备考;but,你真的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吗?
即使不自知也没关系,穆宁为大家提供几种解决方案,你可以根据你的主观直觉去进行选择:
解决方案1
如果你要稳定,绝对的稳定,那就试试国企,公务员,事业编。
国企其实并不是绝对的稳定,可以翻看我主页前两篇文章。(但一定得明确,稳定≠躺平)
解决方案2
如果追求相对的稳定,那可以考虑一下职能岗位,不过最好是大公司。
同时切记,跳槽不要太频繁,职能岗位是少数工作年限越高话语权约强的岗位(此处可能有杠精,mark一下)。
解决方案3
如果你要稳中有升的职业路线,愿意花时间积累,且社交资源丰富,综合能力比较强,那可以尝试猎头,律师,保险顾问等行业。(身边一个学姐今年法考通过,成功从产品经理转型为律师)
解决方案4
如果你要捞一笔快钱,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那就互联网。无论外界如何唱衰,互联网行业永远是最赚钱的地方(广义的互联网公司,绝非单指移动互联网)
解决方案5
如果你不想要一直和公司绑定在一份雇佣关系上,有能力经营好自己的一份小事业,并且风险能力强无后顾之忧,可以业余尝试下运作up主或者经营自己的知识IP账号。
但是,一定别裸辞。
除非你可以保证近十年内你可以有持续合作的品牌商和广告主,充足的创作能力,以及稳定的流量加持。
有没有发现,经过我上面这么多的分析,很多职业选择的迷茫逐渐变得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