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干货详情

清除隐形变异培训 先要打好“预防针”

当前,清除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3年6月各地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预防机制、发现机制、查处机制基本建立,到2024年6月隐形变异培训得以全面清除。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隐蔽性强、治理难度大。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问题的根源,给家长、重点机构和人员等关键群体打好心理“预防针”。

,

“高端家政”、“众筹私教”、咖啡馆培训、剧本杀培训……近一年来,披着“花式”外衣的隐形变异学科培训多次走入大众视野。由于难发现、难取证、难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对良好教育生态的塑造和“双减”工作的实施破坏性较大。正如“小医治已病,大医治未病”,此次《意见》的出台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将防范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置于治理前端。通过健全预防体系,减少违规行为发生。

,

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顽疾难除,源自“双减”后部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依然存在。《意见》提出“深化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引导”,背后的深意就是给学生家长做好心理建设,打破对校外培训的不科学预期。实际上,一系列严谨的定量研究已经表明,校外培训对学生的成绩提高并不一定有帮助,反而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用套路刷题的习惯。

,

然而,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现实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校内提质增效还存在差距,一些学校作业设计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不高。这就导致家长与学生的需求不能被充分满足,对校外培训还有较强的惯性依赖。因此,清除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看似是政府行为,实则背后起关键隐性作用的是学校。要看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有没有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

当下,还有不少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没有升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育儿安全感。他们容易受外界错误声音的诱导,过分放大升学压力,把学习成绩和升学作为孩子人生的唯一赛道。例如,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倾向于通过聘请私人家教或购买线上课程,获得心理安全感,反而忽视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这导致孩子在识字、拼音、英语等知识量的积累上“抢跑”了,但良好生活习惯、优秀品格特质等潜在优势的养成却落后了。对于这类家长,还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和社区结合实际,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积极探索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信心、不盲从,自然能够自觉抵制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

,

除了纾解家长的不安全感,强化对重点机构和人员的防范也是预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培训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大量裁减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看到市场上还存在隐性培训需求,一些重点机构和人员甚至是个别在职教师,依然囿于眼前的利益“顶风作案”,助长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风气。缓解眼前的生存压力,于机构和个人而言固然有一定的理由,但这种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之举,注定不能带来自身的长远发展。

,

《意见》提出“各地要建立防范违规的重点机构和个人清单”,这就是给相关人员打一剂心理“预防针”。当然,清除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不是一味围堵,而是要循循善诱,解除重点机构和个人的后顾之忧,解决其“出口”问题。例如,帮助机构实现转型发展、在招生入学等重要节点加强提醒提示、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裁减人员的就业帮扶等。现实中,一些在职教师会面临学生家长主动要求有偿补课的请求。针对这类情况,各地各校除了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客观需求。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做好分层教学、课后服务等,化解学生家长的焦虑和在职教师的尴尬处境。对于教师在校期间额外付出的时间精力,应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或精神奖励。

,

防范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长、重点机构和人员是其中的关键群体。为他们打好“预防针”,引导其从学生、教育乃至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待问题,做出明智选择,将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凝聚共识,塑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教育环境。

,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及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格局,落实落细有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组织规模化近12万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全年目标的47.6%。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乡村振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挣,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增收。
  •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大学生离校、迁户、转档、就业的必要凭证。
  •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日前印发通知,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与此同时,地方人社部门发布各种政策,高校、企业等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吸才、引才,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出实招真招。
  •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购买一辆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购车容易,但修车却很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处奔波才能找到汽车故障的源头。
  •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1、积极促进市场化就业:对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加大就业服务保障:针对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3、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对于离校后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针对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见习培训等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
  •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5月30日,该厅联合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质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5月16日,成武县社区矫正对象“百人参训 人人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县技工学校开班,当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百余人,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此次培训班局党组高度重视,派专人与县人社局、技工学校沟通协调、精心部署。经过前期摸排、走访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本期培训为期3天,分为中式面点、中式烹调2个班,为确保教学质量,特意邀请县经验丰富讲师现场授课。
  •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日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为培训机构“立规矩”,为经办部门“明职责”,为培训监管“聚合力”,为技能培训“提质效”,填补地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规章制度空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
  •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促进人岗精准匹配,6月6日,人社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