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浩荡,香江悠悠,时光“建”证了东方之珠光阴的故事。
,25年前,举世瞩目之下,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5个春秋寒暑间,香港正在以欣欣向荣的姿态续写狮子山下的新篇章。
,从“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建设;从粤港澳大湾区由蓝图变为现实,到港珠澳大桥顺利开通;从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香港正式接入国家高铁大网络,到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陆续建立并持续完善;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给香港长远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香港聚焦“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开启新一轮发展进程。
,曾经被伶仃洋隔断的珠江口两岸城市群,正被一条条交通大动脉连通。在建的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和已经运营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一起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从海面到陆地,从陆地到天空,一系列超级工程令香港的未来海阔天空!
,廿五香港,未来可期。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伶仃洋上,一桥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如同一条海上巨龙。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让港澳正式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打通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道路交通网。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中央支持香港机场建设第三跑道,就是为了支持香港巩固国际航空交通枢纽地位,保持和提升整体竞争力。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身上有着许多值得铭记的标签:它是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全国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大桥,还是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从1983年提出兴建大桥的构想到2018年正式通车,这中间35年的风风雨雨,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造桥人的心血。这些“最高级”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工程,是几乎无可复制的工程奇迹,是“一国两制”体制下两岸三地紧密团结的象征。
,港珠澳大桥自2003年开始启动前期工作,历时15年,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运营。因修建难度极高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并拥有多个“世界之最”:
,世界总体跨度最长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
,世界最长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长5.6公里;
,世界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
,世界最重沉管——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对接而成,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
,此外,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都是港珠澳大桥的亮眼成绩单。
,港珠澳大桥作为目前世界钢结构桥体最长的跨海大桥,获得了国际焊接最高奖项。主体工程桥梁上部用钢量达42.5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工期紧迫,质量要求高。施工过程中先后开展了板单元自动化焊接技术、免涂装耐候钢焊接、高效焊接技术、迷你机器人焊接技术等研究,打破了传统的钢桥制造模式,有效提高了自动化焊接水平和钢箱梁品质。
,在大桥开通前,往来珠海与香港国际机场的时间大约4小时,现在取道大桥只需45分钟。大桥的建成对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对香港乃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西九龙高铁站
,西九文化区
,广深港高铁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标志着香港正式加入国家高铁网络,步入“高铁新时代”。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总长26公里,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可以到达内地44个站点,打通“北上”与“南下”,其中到深圳福田站的最短运行时间仅14分钟,到广州南站的最短运行时间47分钟,使得香港与深圳、广州融入“一小时生活圈”,为粤港两地居民开展商贸合作、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等提供了更便捷、舒适的服务,也为粤港合作提供了更有力支撑,为粤港大湾区建设打下了更坚实基础。
,“广深港高铁通车,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福田不到20分钟,到广州南也就50多分钟。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香港到澳门不超过40分钟,到珠海也不超过50分钟。”正在深圳开发无人驾驶项目的香港青年詹培勋,至今记得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和港珠澳大桥贯通时的兴奋。
,玩转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深圳创业,香港生活”……两地融合的前景鼓舞着詹培勋这样的创业者。2020年,他辞去香港的工作,完成了从投资人到创始人的转型。他的无人驾驶项目主要应用于封闭园区的运输,从走出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到实现量产,企业如今拥有了150多人的团队,拿到三轮融资,产品已在广州港等100多个园区投入使用。
,“我一直希望能进行内地人民币产品投资,‘跨境理财通’让我切实体验到大湾区金融互通的便利。”2021年10月19日,香港市民邝女士在工商银行南沙分行的帮助下,联系到家附近的工银亚洲鲗鱼涌分行,成为“跨境理财通”业务的首位客户。
,“大湾区的跨境市场需求太大了。”说起大湾区的市场,中银香港个人金融及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文非常兴奋。
,“为迎合市场需求,中银要求全员都要做跨境业务,包括业务最末端的前台服务人员。我们在大湾区一共有187家分行,3500位同事,必须都要懂跨境业务。”陈文说。
,他回忆说,以前香港与广东多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简单往来,单次旅游人数多,往来只有简单的货币兑换、贷款等。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两地的交流越来越多样化。退休、医疗、上学、置业等各种需求越来越多,对一体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中银香港推出大湾区“开户易”服务,香港客户绑定内地主流手机电子支付应用程序后,在内地消费、乘出租车等,畅游无阻,切实解决了香港客户大湾区便捷支付、网购、转账、汇款等多样化需求。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在中银香港开立内地账户的香港客户数同比上升41%,接近17万户。大湾区企业贷款按年上升9.8%,科创企业贷款按年上升8.3%。目前BoC Pay(电子钱包)客户数目已超过100万户。
,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拓宽再腾飞跑道
,航空网络广阔无垠,航运生态圈蓬勃发展,是香港回归25年来经济勃兴的时代缩影。
,作为全球少数货运、客运量长期领先的机场,香港国际机场见证着香港回归祖国后的一次次腾飞。1998年搬至大屿山赤鱲角之后的新机场,年客运量由约3000万人次增长到疫情前超过7000万人次,位居全球前列;年航空货运量由约168万吨上升到2018年超过5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即将启用的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是香港航空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已顺利完成试飞、演练等准备工作。第三跑道系统项目工程除了新建一条跑道外,还包括新的行李处理系统及相关交通配套设施,相当于在已经运作的机场旁边,再建一座新的机场。香港机场管理局行政总裁林天福表示,扩建后的香港国际机场,目标是达到每小时102架次升降,预计在2035年,可达到处理年客运量1.2亿人次、年货运量1000万吨。
,机场的竞争力直接反映所在城市的经济实力。过去25年来,受惠于内地市场的蓬勃发展,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及工商专业服务业这四大经济支柱产业得以迅速成长,为机场的客货运业务提供了增长动力,而机场通过带动人流及货流,又对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机场城市’是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汇点,香港国际机场不仅是香港的机场,更是属于大湾区的国际机场。”林天福介绍。香港国际机场正与大湾区多座内地城市交流合作,待机场扩容后,在带动内需市场及资金北上等方面,都将起到正面作用。
,“香港及香港国际机场的发展紧跟国家步伐,未来将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部署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林天福充满信心地说。
,在国家战略规划中,香港航运业角色很明确: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发展方向很清晰: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作用也很明晰:通过为内地企业提供相应服务,参与并助力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航运公会(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刘洋指出,随着世界航运业“西风东渐”,亚太区作为全球最关键的航运重点,经济活动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对世界海运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亚太区内重要的枢纽港之一,兼备“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香港发挥着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作用,航运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展望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立足多方位提升香港在空运和海运方面的竞争力,并把握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令香港担当世界各地旅客及货物进出内地的主要门户,做好大湾区内国际航运中心和航空枢纽的角色。
,香港最贵基建项目孕育投资机会
,为增加土地供应,香港特区政府已计划出台多项措施,包括推出“明日大屿愿景”,展开人工岛填海研究。2019年3月19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公布“明日大屿愿景”,初步粗略估计总工程造价约6240亿港元。
,分析机构认为,“明日大屿”将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贵的基建项目,且建设周期可能长达十余年之久,基建投资需求将大幅增加,香港股市中的相关基建、地产等“明日大屿”概念股有望长时间从中受益。
,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相关工程涉及发展区和交通运输网络两部分,交椅洲1000公顷人工岛、欣澳和龙鼓滩填海,以及屯门沿海发展区的工程造价估算约3510亿港元;优先推展的主要干道和铁路建设工程造价估算则为2730亿港元。
,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中强调,“明日大屿愿景”涵盖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共约1700公顷的人工岛、大屿山北岸和屯门沿海地带,包括重新规划后的内河码头区和龙鼓滩等多个发展区,并配以一套全新的运输基建网络贯通各区。该愿景涉及香港未来数十年的整体规划及多项大型基建的推行,是本届特区政府的重点工作。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表示,特区政府财政有能力承担工程成本,并且认为“明日大屿”会带来巨大效益。
,根据香港测量师学会较早前估算,交椅洲人工岛上的私人住宅和商业发展土地收益约9740亿至11430亿港元。特区政府一般不会在进行规划和工程研究、确定初步发展方案之前提供发展项目的工程费用,这次破例公开数据,是为了释除疑虑,让公众知道特区政府在基建的投入是有回报的。
,据了解,香港测量师学会的估算非常保守,并未计及其他项目的土地出售收益和大量公营房屋的价值。交椅洲人工岛预计可提供15万至26万个单位,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包括出租和出售。交椅洲可发展成第三个核心商业区,提供400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创造约20万个就业机会,每年可带来约1410亿港元增加值,约为本地生产总值的5%。
,光银国际研究报告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里提出了“明日大屿”填海计划,从而增加未来的土地供应。在新发展的土地上,百分之七十的单位会用作发展公营房屋,可见政府未来的房屋政策将着重发展公营房屋,私人住宅单位的供应将受到限制。报告预计,在大屿山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建造的1700公顷的人工岛计划将为香港带来26万—40万个住宅单位,可容纳70万—110万人,首阶段单位有望在2032年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