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全面实施,各地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加快向集约节约转变;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投用,省级现代水网逐步铺开,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日益完善;美丽河湖、智慧河湖建设全面推进,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权水价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水利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取得成效,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这是山东省水利系统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取得的丰硕成果。
,“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在‘十六字’治水思路指导下,强化治水兴水使命担当,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一体治理,努力打造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齐鲁样板’,乡村振兴的水利支撑持续稳固,水资源管控水平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发力见效。”省水利厅厅长刘中会说。
,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主要受水区,山东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探索完善‘四水四定’原则落实机制,保障水资源持续供给。”省水利厅副厅长马承新说。
,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将“水资源集约节约”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倒逼各地整顿规范取用水行为,严控高耗水项目发展,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此外,《山东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法规制度颁布施行,山东逐步建立了“四水四定”刚性约束机制。
,在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山东全面落实取水许可限批制度,全省85个化工园区和4个省级新区全部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累计对1915个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节水评价,并将自备水源用水户和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工业和生活用水计量率近100%。
,随着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全面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持续推进,山东各地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加快向集约节约转变。“202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5年降低21.7%、13.3%。特别是创新实施的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基本实现了灌溉计量到用水单元,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省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人说。
,围绕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山东出台了全国首个综合性节水激励政策文件——《落实和完善节水激励政策若干措施》。按照政策,山东给予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100万元资金补助,并加大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开展节水项目小额贷款贴息试点,对符合条件的节水项目落实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对取用污水处理再生水的免征水资源税。多种激励手段落地,将有效推动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节水控水,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持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近年来,山东先后组织实施了灾后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和新一轮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补强。
,“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级现代水网建设,谋划实施胶东输水干线、官路水库、双堠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构建‘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山东现代水网体系,持续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省水利厅发展规划处负责人说。
,“十三五”以来,山东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400多亿元,相继建成黄水东调、峡山水库胶东调蓄省级战略水源地、引黄济青改扩建等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全省调水工程输水线路总长度达6209公里,输水能力达113亿立方米。山东骨干水网工程总长度达1459公里,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优化配置与联合调度。
,在区域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方面,山东建成了大型山丘区水库庄里水库以及57处重点水源工程,新开工烟台老岚水库等46项抗旱水源工程,全省水资源丰枯调蓄能力明显增强。
,此外,山东基本完成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道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完成了128条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实施了2779座病险水库、225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防洪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治理;跨市骨干河道、市管河道重要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其他河道(段)达到20年一遇。日益完善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在应对历次台风暴雨洪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系统治理水生态环境
,山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持续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全省形成了“党政负责、河长带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河湖管护组织体系。
,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重拳整治河湖乱象,累计清理整治违法问题9万余处,实现河湖违法问题动态清零。同时,山东高标准编制“一河(湖)一策”,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河湖划界;持续推进美丽河湖、智慧河湖建设,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346个(段)。
,围绕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山东综合采取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等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以来,山东累计压采地下水水量6.6亿立方米,封填(存)地下水井1.1万眼,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漏斗区面积大幅度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山东建成了15个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84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832平方公里,全省水土保持率达85%以上。
,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
,2021年,莒南县制定水权流转机制方案,在优先满足农业灌溉用水、生产生活用水、下游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下,推动农业领域节余的水量指标向工业流转。
,“历经半年多的时间,陡山灌区500万立方米的农业用水指标成功转让。这不仅解决了莒南4家钢铁企业用水的燃眉之急,还让灌区多了50万元的额外收益。”莒南县水利局局长陈庆刚说。
,山东持续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深化水权水价制度改革,推动水权市场交易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化。2021年,全省累计完成交易水量3615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600万元。
,在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方面,山东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落实水利工程建设资金。2020年以来,协调省农发行、省农行累计投放水利建设贷款262亿元,指导各地发行政府专项债券414亿元,有力支撑了全省水利建设需求。
,在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方面,山东以落实管护主体、管护人员、管护经费为重点,持续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并推广了“泗水路径”“莒县模式”“莒南经验”“沂水样本”等小型水库管护新模式。近年来,累计完成水库、水闸、堤防等5200余项水利工程整治任务,配置运行岗位1.1万个,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6.9万项。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平明显提升。
,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方面,山东全面推广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模式,加快构建形成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四统一”的新型农村供水格局。全省组建农村供水公司223家,落实村级水管员7.6万名,通过网格化监管和快捷化服务,为农村群众提供舒心的物业化农村供水服务。
,“站在新起点,山东将继续深入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体制创新,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省水利厅厅长刘中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