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干货详情

穿越千年,惊艳世界!一图了解泉州22个遗产点

串珠成链 再现海外贸易繁华盛景

,

坐落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曾是10至14世纪繁荣的亚洲海洋贸易网络东端的商贸中心,宋元中国杰出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窗口。2017年,“古泉州(刺桐)史迹”项目曾申报世界遗产,经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其结果是“发还待议”。会后国家文物局指导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遗产保护管理、考古研究、遗产价值阐释和展示,并与国际专业机构合作,从技术层面对申报项目进行了重大调整。

,

,

天后殿 陈英杰丨摄

,

调整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由“古泉州(刺桐)史迹”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遗产点从16处增加到22处,不仅包括体现本土航海贸易传统的码头、航标、桥梁、海神庙,体现外来族群文化和生活的寺院和墓地等,还包括冶铁、陶瓷,以及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等考古遗址遗迹,更加突出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价值。

,

“宋元泉州的发展智慧,对当今地区发展和国际交往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傅晶认为,泉州以生动的历史实证,讲述了开放、互信、对话、融合的重要意义,为世界提供了有关地区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中国方案,也彰显了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卓越努力。

,

挖掘整理 展现多元文化融合魅力

,

调整后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项目,注重多元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展现多元文化融合魅力。

,

宋元时期,泉州外销大量丝绸、陶瓷、茶叶,进口阿拉伯半岛到婆罗洲一线的珍珠、香料、棉布、胡椒、珍稀木材、海货、药品等。海外贸易的频繁往来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

泉州城内坐落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该寺的西侧是代表儒家文化的泉州府文庙,东侧是关帝庙,西南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天后宫……方圆一公里内,多种宗教文化交融。

,

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走进寺内,独特的古印度式石柱和人狮石雕映入眼帘,石柱上雕刻着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同时也雕刻着中国古代传统图案。“这充分表明泉州对外交流、多元文化交融历史悠久。”开元寺知客释德远说。

,

,

晨曦中的开元寺东西塔 陈英杰丨摄

,

在距离泉州古城100公里的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内,军持、印盒、碗、盆、罐等出口瓷器有序陈列。“通过各类馆藏瓷和出水瓷可以看出,德化瓷并非简单地外销输出。”泉州市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郑炯鑫介绍,“这些产品佐证了,宋元时期德化瓷就开始根据海外消费者的文化、风俗等进行‘私人订制’。”

,

如今,在泉州,一栋栋传统的闽南红砖厝,风格鲜明、民俗气息浓厚,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虔诚地传续着祖辈们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见证着泉州多元文化的交融。

,

守护根脉 加强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

近年来,泉州把申遗工作作为“一号工程”,牢固树立“申遗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的理念,对照申遗规则和标准,确保遗产得到可持续保护。同时,作为泉州市获得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于2017年1月1日施行。

,

“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根据遗产保护管理要求,划定了泉州系列遗产的遗产区、缓冲区、景观控制区,进行严格管控,确立了在城市管理中优先服从遗产区划管控要求的总体原则。”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介绍,泉州采取一系列游客量和游客行为管控措施,引导游客文明有序游览。“大部分遗产点都建立了游客预约平台,并配套相关服务设施,正在完善建设全市遗产点统一网上预约平台。”

,

涨潮中的文兴码头 成冬冬丨摄

,

此外,泉州的22 处遗产点都建立了遗产标识系统,推出智慧讲解服务,组建了200多人的中英文志愿者讲解队伍,常态化为公众免费讲解。“今后,我们还将推进4个遗址考古成果转化,规划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遗址、德化窑遗址、安溪青洋冶铁遗址相关建设,通过大众化传播展示、广泛性宣传,增强公众对遗产的认知。”周真平说。

,

导游在讲述泉州故事时,大多会提及这句谚语“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前者指位于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抗震性极强,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弥足珍贵的“年代标尺”;后者指历经千年的中国著名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桥身至今依然稳固如初。这句谚语也化身为泉州人的精神气质,代代相传,述说着泉州先民的智慧和精神,体现着泉州向海而生的辉煌历史篇章。

,

“我已经在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里做了6年义务讲解,我的梦想是向全世界讲好泉州故事。”泉州申遗成功让13岁的小讲解员许馨月愈发坚定,“我愿做一朵小小的浪花,推动泉州这艘海丝之船驶向世界。”

,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及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格局,落实落细有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组织规模化近12万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全年目标的47.6%。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乡村振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挣,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增收。
  •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大学生离校、迁户、转档、就业的必要凭证。
  •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日前印发通知,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与此同时,地方人社部门发布各种政策,高校、企业等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吸才、引才,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出实招真招。
  •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购买一辆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购车容易,但修车却很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处奔波才能找到汽车故障的源头。
  •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1、积极促进市场化就业:对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加大就业服务保障:针对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3、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对于离校后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针对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见习培训等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
  •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5月30日,该厅联合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质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5月16日,成武县社区矫正对象“百人参训 人人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县技工学校开班,当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百余人,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此次培训班局党组高度重视,派专人与县人社局、技工学校沟通协调、精心部署。经过前期摸排、走访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本期培训为期3天,分为中式面点、中式烹调2个班,为确保教学质量,特意邀请县经验丰富讲师现场授课。
  •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日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为培训机构“立规矩”,为经办部门“明职责”,为培训监管“聚合力”,为技能培训“提质效”,填补地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规章制度空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
  •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促进人岗精准匹配,6月6日,人社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