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法律详情

首次证实细菌可促使乳腺癌转移 ——西湖大学科研团队开拓肿瘤研究新方向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中,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乳腺癌进展的因素十分复杂且尚未明晰,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导致乳腺癌恶化的驱动力,希望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蔡尚团队4月7日在《细胞》(Cell)在线发表最新研究论文,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证实乳腺癌组织中存在的多种独特胞内菌,在肿瘤转移定植过程中至关重要。这一理念是对传统肿瘤转移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深入理解肿瘤转移及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找到未被证实的“对手”

传统观念认为,因为免疫系统的存在,人体绝大多数组织器官(除肠道、口腔、皮肤外)内部处于无菌状态,肿瘤组织亦然。

但在2020年前后,以色列及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菌也是癌症本身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结直肠癌以外更广泛的癌症类型中,例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这类细菌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质内,称之为胞内菌。

科学家们猜测,正是因为胞内菌位于肿瘤细胞内,所以才躲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存活下来。

那么,胞内菌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还是推动肿瘤进展的参与者?

之前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或通过产生的代谢物间接调控癌症的进展,但至今没有证据表明肿瘤细菌能直接参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在肿瘤中检测到的细菌很少,让人更加怀疑,这么低生物量的肿瘤微生物,能否对肿瘤进展产生重大影响。

蔡尚本科毕业于北大,博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曾在斯坦福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工作7年,一直专注于乳腺癌研究。“最初的想法来自我在斯坦福做博士后时的一次探讨:什么基因在影响乳腺癌肿瘤的发展。构建诱导敲除基因的小鼠模型时,我意外地发现不需要敲除这个基因,只需要加入诱导剂(一种抗生素),肿瘤的转移就会受到影响。我觉得很不可理解。”

2016年,在实验过程中,抗生素又一次引起了蔡尚的关注。他敏锐地意识到,肿瘤的转移可能与抗生素杀伤细菌的能力有关。他当时便大胆假设:肿瘤里很可能存在细菌。

“当时看来,这个假设有点‘疯狂’。但科学家总要有点‘探险’精神。”2017年,刚刚回国加入西湖大学的蔡尚,立即对这一问题启动了专项研究。基于经典的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蔡尚带领研究团队构建了严格的肿瘤菌群研究体系,探索肿瘤微生物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彼时,胞内菌还是一个未被证实的猜想,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对手”。回头看当时的选择,蔡尚仍心有余悸:“这个课题风险很大,充满未知,当我决定启动研究的时候,连肿瘤菌群是否真的存在都极具争议。”

胞内菌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胞内菌在肿瘤细胞内的含量很低,研究团队不断改良检测和染色方法,提高了灵敏度、信噪比和准确性,终于观察到小鼠肿瘤里的细菌定位,并通过高分辨率的电镜清晰地看到了细菌存在于细胞质内。

探索这些细菌的功能成为蔡尚团队的工作重点。

一个简单的思路是:清除这些细菌,看看肿瘤会发生什么变化。常规的清除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如何确保抗生素只定向清除肿瘤细菌?

无经验可循,团队成员从研究体系到实验方法,从老鼠模型的培育传代、更新换代到抗生素使用方法的改良,一切从零起步,从头构建,不断优化抗生素的处理方法,调整抗生素组合种类和注射方式的搭配,最终实现“定向”清除肿瘤菌群的目的。

结果显示,清除肿瘤菌群之后,肿瘤重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但肺转移显著下降。这表明,肿瘤菌群很可能影响的不是肿瘤的生长,而是转移过程。

基于此发现,研究团队提出假设:肿瘤组织中的胞内菌会和肿瘤细胞一起迁移到达远端器官并影响转移。也就是说,肿瘤里的细菌会跟着肿瘤细胞一起跑到身体的其他部分。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蔡尚团队对原位肿瘤、肉眼可见的肺转移灶、含有微小转移灶的肺组织以及正常的肺和乳腺组织进行细菌16S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肺转移的细菌可能仍带有原位肿瘤的菌群特征,而随着肿瘤的生长、扩散,渐渐开始受肺部微环境的影响。

再通过分离并染色循环肿瘤细胞,研究团队看到循环肿瘤细胞能带着胞内菌“跑到”远端器官;而回输这些胞内菌到肿瘤细胞内,可以看到肿瘤细胞在人体内“跑动过程中的生存能力更强”,甚至那些不容易转移的乳腺癌,在输入胞内菌以后,也开始转移。

这有力地证明了胞内菌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以“百日冲刺”状态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指导
    以“百日冲刺”状态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指导
    今天,教育部召开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座谈会,总结交流就业促进周开展情况,分析研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部署推进“百日冲刺”系列活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主持会议。
  • 西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的公告 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西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的公告 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今天上午举行,有关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民生话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健康的养老观念?
  • 湖南大学“四创”助力毕业生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湖南大学“四创”助力毕业生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湖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完善“四创”举措,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努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 全国人大代表牛三平:发挥社会力量促进职教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牛三平:发挥社会力量促进职教发展
    “建议制定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对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职业院校,都给予鼓励和支持。”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工商学院校长牛三平围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提出建议。
  • “两会时间”开启!代表委员为何如此热衷未成年人话题?
    “两会时间”开启!代表委员为何如此热衷未成年人话题?
    青少年是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 教育部强化校外培训投诉举报问题核查处置 推进隐形变异培训治理
    教育部强化校外培训投诉举报问题核查处置 推进隐形变异培训治理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今年,教育部将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和治理隐形变异作为重中之重。为此,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群众向教育部直接投诉举报问题的处置工作,将“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转来的各批次校外培训问题线索逐一转交地方核查处理。通过这项工作,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督促各地重视并改进校外培训治理。
  • 积极探索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
    积极探索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
    “双减”后,各地各学校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特别是在寒暑假这段相对比较长的业余时间,如何有效利用和引导学生持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一个需要足够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
    日前从教育部了解到:目前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3年累计扩招413.3万人,1万余所职业学校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职业教育适应性不断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 苏州大学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工作 3万余名师生齐聚云端
    苏州大学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工作 3万余名师生齐聚云端
    “不能线下面授,线上授课也要给学生最好的上课体验!”工作日一早,居家办公的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晓蕾打开电脑,调试好网络设备,认真地将课程PPT再次完善,以确保下午的线上授课高质量进行。在课前的第一时间里,王晓蕾还组建了QQ群调研学生学情,根据学生思想状况和关注热点,选取“科技助力最燃冬奥”、“苏州抗疫面面观”等鲜活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学之问、时代之新和青年之责。
  • 提醒家长:科学用眼和户外活动才是近视防控“良药”
    提醒家长:科学用眼和户外活动才是近视防控“良药”
    近视能被治愈?别被商家忽悠了!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消费提示,提醒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勿轻信所谓的治疗近视广告,科学用眼加上适量的户外活动才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