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年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对这一届高二学生来说,当过完寒假再次回到学校时就将面临文理分科。对此,有的同学态度坚决,有的同学举棋不定,更有一些同学迷惘无奈,不知如何选择。文科,理科,到底该如何选择?
案例:
一个晚上决定选科
潘融琛是上海市进才中学2010级的毕业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大一学生。她决定文理选科只用了一个晚自习的时间。
潘融琛说,她的成绩并不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一碰到数理化,就会觉得头很大,特别是物理和化学,每次都有种不管自己付出多少时间努力去学,成绩都提高不了的感觉”。潘融琛表示,自己在高一、高二时,几乎每次3门总分(语文、数学、英语)能够在年级里排名前20左右,然而,如果按照8门总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来算的话,只能排到年级200名以外了。
所以在高二选科的时候,潘融琛几乎没有多少考虑,就选择了文科,在具体科目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她选择了历史。“选择文科以后,我也没有过多纠结于“+1”科目选历史,政治还是地理。因为两年下来,觉得对历史更感兴趣,觉得既然要选择一门课程在高三这一年里 ‘奋斗’,那么这门加试学科,就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潘融琛告诉记者,自己在选择加试课程的时候,几乎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考虑、纠结。“我记得我只是在一个晚自习时候吧,我做好了那天的作业,然后仔细想了想,马上就做好决定。”潘融琛说,自己的决定并不仓促,“理科成绩相对薄弱,如果选择文科的话还有相对简单的文科数学,尽管文科分数历年相对较高,但我对自己的语文和英语成绩,都十分有信心。”
建议:
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一旦自己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这点很重要。”潘融琛告诉记者,这也是她自己的“经验之谈”。潘融琛在选择了历史为加试科目后,几乎没有在选科的问题上产生过动摇的情绪。
“当时,由于高二下半学期进行选科,就开始了走班上课,在繁忙的每天宿舍——教室——食堂——宿舍的 ‘三点一线’ 中,其实已经感受到了高三的节奏。”潘融琛告诉记者,由于自己一直到高三还选择住校,所以平时和同学、室友之间的交流要远多于父母。“我还记得之前,同寝室的室友间,一直会对选科这个话题采取‘讨论’的形式,有时还会‘劝诫’ 对方,今年选择某某科目会有优势等等。”潘融琛则坦言,面对这些观点和言论,自己的心里不是没有起过“波澜”,但她最终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决定。“我也看到一些同学的举棋不定,我觉得最终他们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毕竟,要对自己的将来有清晰、明确的想法”。
“我始终相信自己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也是这样。”潘融琛表示,自己也看到过同班同学因为选科犹豫不决,甚至在文理科的选择上都摇摆不定。“我觉得,在高二到高三的选科阶段,过多的踌躇绝对不是好事,这不仅会让自己感到茫然,更重要的,会牵扯到很多本身应该投入到学科复习上的精力。”潘融琛还表示,不要觉得高二下半学期一切很轻松,可以在选科的问题上纠结再三。“学业水平考试和各个高校的自主招生准备阶段都在高二下半学期进行,因此,在选科上我还是建议考生要早做规划,早些打算,不然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选完加试课程后,并不意味着就“大功告成”了,相反,“万里长征”只是走出了第一步。“由于当时选科就有意识避开自己的弱势学科,但是在高二下半学期和高三上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数学仍然需要加强。”潘融琛告诉记者,选科过后的一段时间,其实也是给自己适应和调整的最佳时机。“在这段时间里,我还是能够感觉到数学拖了后腿,所以我针对自己的弱势学科,进行了查漏补缺,迎接高三的到来”。
对于高二升高三的时间节点,潘融琛也有自己的经验谈。“简单来说,要好好利用好这个短暂的寒假,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弱势学科,并且要花大力气加以改善。”潘融琛透露,在这段“适应期”里,如果觉得加试实在不适应的话,还有时间进行更改,切莫到了高三总复习的时候,还纠结于选科问题,那样就不免会使得自己心烦意乱,顾此失彼了。“毕竟当时经历了那么久的复习,最终我的高考数学也只是 ‘没有拖后腿’ 的水平。所以,还是要尽早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是最了解自己情况的人,另外,一旦选择了,还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走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教师谈文理分科
利用寒假全面了解再做决定
有着多年带班经验的上海建平中学班主任杨卫华认为,文理分科的主角是学生自己,教师和家长只能引导不能主导。所以,利用好短暂的寒假做一个全面的自我了解,再来考虑是选文还是选理,对高二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理性看待文理分科
从目前我国高校文理科的招生比例来看,理科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理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要好于文科毕业生。这似乎给考生和家长一个暗示,选择理科未来前景更为光明。对此,杨卫华认为如果把就业作为文理选科的主因,那是对学生的一种束缚。
杨卫华坦言,在学生文理选科这个问题上,家人的影响远远大于教师。因此,她最担忧的是家长的主观意愿会强加于孩子,以至学生的自主性完全被压制。
她解释说,中学的文、理分科是根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倾向,结合学校教学资源的分配而设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理学科两个领域的知识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分科也并不代表哪类科目更为重要。
“对学生来说,选择读文科还是读理科关键要看自己的个性倾向,要找到适合自己能力个性的来学习。”杨卫华进一步解释说,个性倾向于形象思维的学生,适合选择文科;而倾向于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选择理科。
以自身兴趣及特点为主
每位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选文选理说到底是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参照方法,完全是属于个人的事情。学生必须得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有喜欢文科的,也有喜欢理科的。杨卫华始终认为,文理分科不宜过早,但是基于目前上海高考“3+1”的模式,不得不提早做选择。但是,现在的选择也未必就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总体说来,她认为高二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从以下几方面来做考虑。一是自身的兴趣爱好,这是属于顺应内心的选择,真正喜爱的学科才有可能学好;二是个人的能力特长,有些学生文科擅长,有些则读理科轻松,这是一种扬长避短的方法,有助于未来的发展。三是个人的理想,这是对于未来职业有明确方向的学生而言,选文选理则一目了然。
当然除了考虑自身以外,文理选科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譬如,一些学科成绩都相对平均的学生,则可以考虑自己选文科和选理科所处于的竞争力位置,从而来做决定。此外,对未来还没明确方向的学生,也可从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来考虑未来的走向。
利用好寒假的缓冲期
在高二学年第二学期到来之前,寒假是一个很好的缓冲和准备,杨卫华希望高二学生们能够利用好这个短暂假期。如果有明确目标的同学,那就可以重点规划下一学期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侧重点在哪。如果方向还不明朗的同学,可以依照上述的方法,给自己找到一个努力的方向。
其实,文理分科并不是决定未来的不二因素,就像是高考一样不是终点,选科只是高考的一个前奏而已。杨卫华认为,不要把文理选科的结果看得太重,一切遵循内心的选择,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适合自己的选择。即使未来想换学科,仍是有希望的。“现在的工作并非是由大学的专业来决定的,用人单位关键是看学生整体的学科知识水平和特长。”杨卫华说。
在初步确定文科方向还是理科方向之后,高二学生可以针对学科的特性在寒假期间做相应的训练。如选理科的学生可以进行补缺的练习题训练,选文科的学生可以扩大阅读的量。当然,不是说选了文就可以不要理,反之也是如此。何况学业水平考试未来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个参考依据,也表明了学生不能忽视任何一门学科,需要综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