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下,很容易出现一名考生虽然被录取,但却对学校或专业不满意的情况。有调查也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新生对就读专业不满意。
2012年高考录取接近尾声,如果你没有被录取到心仪的专业,也不必沮丧,大学仍给你提供了重新选择的机会。而大学教授也说:随着通识教育日趋盛行,专业概念日渐淡薄,培养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学习中最重要的。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既有实行通识教育的大学,也有实行职业教育的学院。对于前者,学校其实不应该把专业划分得过细,甚至可以在本科教学中不分专业,你也不应特别在乎专业,而应关注自己通过专业学习获得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后者,学校则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选择这些学校,你应关注自己的专业兴趣。
如果考生进入的是一本院校,不应特别在意专业,而应在意怎样通过专业学习,利用学校的资源平台,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如果考生进入的是二本院校和高职高专,则有必要更多关注专业,因为这关系到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便今后更好地就业。
如果确实对专业不喜欢、不满意,也难以转变专业观念,则可利用高校的相关政策,争取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或者在大学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大致有以下一些政策。
其一,换专业政策。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纷纷推出换专业政策。具体操作是,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结束,给予部分学生换专业的机会(换专业的比例从5%到30%不等),有换专业意愿的学生可根据换专业条件提出申请。各高校的换专业条件,基本包括高考成绩、大一学业成绩、换专业考试成绩等几方面,分析这些条件,一个结论就是,努力学习好本专业以达到换专业的目的。这样的换专业政策,确实显得很“荒谬”,但也是当前高校的无奈之举。如果你准备换专业,那么,先不要抱怨本专业,努力学习好本专业,你才有换专业的希望。
其二,专业辅修政策。由于换专业的名额有限,还是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想换专业却未果。对于这类学生,在本专业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学习另外一个专业的课程。我国不少高校,包括一些二本院校在内,都有专业辅修政策(辅修的比例从20%到60%不等)。专业辅修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学好本专业,也要花时间学习其他专业,但如果能把握这一机会,将在获得本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专业辅修证书,显然拓宽了自己的就业渠道。
其三,跨校选课政策。在上海、北京等地,高校之间有跨校合作,比如上海西南片高校和东南片高校,就推出了跨校选课。一个学生在一所学校读书,可以跨校选修另一校的课程,获得规定的课程学分,可以拿到这所学校的专业证书。这是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专业的好机会,但从近年的情况分析,最终修完课程学分,拿到证书的学生并不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觉得在学校间奔波太辛苦,很难坚持下去。
其四,如果高校没有上述政策,你也无余力把握各种机会,那么经过四年学习后,还有机会通过考研换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根据目前的考研政策,不少专业,对报考学生的本科专业限制不强,因此,如果你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考研会给你再次选择,当然,把握考研机会,需要你付出并不亚于高考的努力,从目前的考研竞争程度看,竞争程度已经超过高考。
所以,大学里不是没有机会,也不是没有资源,只要你努力做好规划,是有很多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的。问题在于,一些学生抱怨自己进了不喜欢的专业,将此作为一个不努力学习、在大学里混日子的借口。事实上,在终身学习时代,就是全日制高校没有这些机会,学生还可以在非全日制高等教育领域和网络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可以去读一个自己喜欢的网络教育专业,也可利用网络公开课资源,学遍世界名校的公开课程。
下一篇:高职院校填报:一技之长是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