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定位详情

特写|硅谷大厂L5们:寒冬中的幸存者

“卧槽!劈柴夜里给员工发邮件了!我司裁员了!”

清晨7点,被同事微信轰炸而提前惊醒的小石光着脚从卧室冲到了书房,开始查公司的邮箱。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他先确认了自己没有被开,然后在公司内部系统里搜自己好朋友的名字和合作组成员的名字,再在微信里询问在同间公司的好友们。

虽然成功存活,但还是冲击很大。

就在一周前,哪怕别的大厂都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小石都坚信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Google身上。

毕竟,这间从车库起家的科技巨头的上一次大规模裁员可以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那时,他们裁了300名员工,占总员工人数的2%。与此同时,它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和追捧,十九年间股价翻50倍就是最好的证明。

早期加入的员工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而从毕业后就进入Google,已在Google工作了将近七年,职级为L5高级工程师的小石也一直对自己的东家充满信心。他甚至在买房时都不舍得卖公司发的股票,因为那是他眼中“稳定的投资品”。

很快,小石的朋友都回了微信。大家都确认安全。但也都不约而同地迅速达成了共识,“接下来的日子要苟着了”。

过去几年,“苟着”是最不应该和这帮L5们联系在一起的词。因为L5是一个硅谷程序员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个黄金期,可躺平,可转组,可跳槽,也可继续留在大公司里爬梯子。

然而,随着过度繁荣戛然而止,谈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变得太奢侈。但“苟着”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它是现实条件下需求层次的降级:即自我实现暂时让位于生存需求。

01 稳定

L(Level)是Google对其工程师使用的职级系统,L5的官方叫法是“Senior Software Engineer”(高级软件工程师)。

在硅谷,每家大厂都有属于自己的职级系统,框架和逻辑上大差不差,且相互之间都有着这个行业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对应。

比如Google的起始级别是L3,它的L5在Meta对应的是资深E5和初级E6,在Amazon对应的是初级L6。本文中我且用L5来概括这个范围的各大厂工程师们。

中美之间的职级对应方差就更大一些。比较流行的说法是Google的L5可以对应到阿里P8。

(图为几家北美大厂职级对应图。来源:level.fyi) 

这个级别的工程师通常已经有了5-7年的工作经验,年纪30岁上下,年薪在30-40万美元之间。技术上已逐渐成熟,组织架构能力也初步形成。

(图为Google L3-L5工程师的平均薪资。来源:level.fyi)

市场繁荣时,L5们炙手可热:上可带团队,下可撸代码。跳槽狂涨薪,躺平无压力。

他们也是猎头和HR眼里的香饽饽。几乎每个L5的邮箱和LinkedIn里都躺满了各大公司和猎头的私信,因为他们“更加偏执行,但又有领导潜力,非常好用。同时,他们也有一些职业痛点,有上升的愿望”

在升到L5前,很少会有人想着跳槽,几乎是无脑往上爬。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条路实在是不算难走。公司会有详细的培养手册告诉你对于每个级别有什么样的要求。在我采访的5位程序员中,所有人都赞同L4到L5的跨度远小于L5到L6的跨度。

小石回忆起自己刚入职时的状态:觉得工作好容易啊,每天抱着一大杯柠檬水,面无表情地对着屏幕敲代码就好了,毫无挑战。

而升到L5后,不仅要执行,还要规划,写代码的时间开始变少,开会的时间越来越多。需要面对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定义项目的scope(范围)和effort(所需资源),甚至需要自己开始探索一些项目。

“我在L3的时候还觉得我和L5没啥区别啊,你写我也能写。但是事实上,L5做了很多‘趟路’ 这样的工作。”

除了上升路径的稳定,L5的工作年限(5-7年)也几乎与美国的绿卡排期时间重合。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L5都没有了身份的限制,他们可以裸辞,可以创业,或者跳槽去不支持工作签证的startup,甚至被裁员了也不用承担几个月内找不到工作就必须离境的压力。

L5们迎来了职业生涯最有安全感的一段时期:能力成熟,身份稳定,收入可观,未来可期。

公司和L5也是双向奔赴:这批人好用,雇得起,有潜力。在22年末寒冬到来之前,为了抢这批人,各大厂屡屡刷新所开薪水的上限。和疯狂的薪水一起极速膨胀起来的还有物价,硅谷人的信心,和房价。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就像一列极速行驶的列车,所有乘客都眼睁睁看着前方就要脱轨了,却根本停不下来。

02 选择

L5本是一个大厂程序员选择最多的阶段。有人想跳带着技术和经验去外面看看,有人想留在大厂里继续往上爬,还有人想躺平,换一个轻松的组,花更多时间享受生活。

在寒冬到来之前,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很好的选择。

跳槽派通常会获得大幅的涨薪,涨幅通常在50%左右。如果是跳去中小厂,还会有更大的scope和自由度;

爬梯子派会有一条清晰的上升路径,他们可以换去自己更感兴趣,更有可能有产出的组,做visibility更高的项目;或者留在本身就很不错的现在的组,在老板强力的支持下,继续往前走;

躺平派甚至可以直接跟老板表达自己没有上升的野心,只想保持在这个级别,只要有稳定的产出就好。

小赵是其中的跳槽派。

跳槽前,他已在大厂工作了七年,中途也换了一些组,但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遂跳去了一家工程师规模大概在一千人左右的中厂。

他跳槽的原因非常具有代表性:

第一是因为当时的薪水很低,完全低于所在级别的平均水平的。如果不跳槽,薪水就升不上去。

第二是因为他不太想继续在大厂拧螺丝钉了。因为大厂的组织架构的特性,哪怕到了L6/L7,仍然只是在拧螺丝钉,本质上仍然会被各种politics和规则限制。

小赵也曾尝试过在组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我曾经在内部做了一个早期的原型,效果也非常好。我拿给我的manager看,他也觉得特别激动。但是这件事情后面就不了了之了。”

这种情况在大厂其实非常常见。大厂很容易迷惑这些年轻的程序员,让他们觉得资源是无限的。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能调动的其实很有限。

一个L5是完全不具备在公司内调动资源的能力的。

仅仅因为在技术上做出了“cool things”就想推一个项目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遵循一个“冗长”的流程:先把想法呈现出来,交给你的老板审核。说服他这不仅是技术上可实现的,并且是有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的。而不是只是显示这个东西很酷。

但是这个流程要走多久谁也不知道。因为它不仅取决于老板,还取决于这个项目本身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和整个团队的优先级。

小赵觉得限制他想做事情的不再是个人能力了。

这种感觉让人觉得很憋屈:明明有能力做,但却做不了。

正常市场下,小赵的选择非常主流,是众多国人程序员向职业生涯下一个阶段跨越的一种尝试。而且事实证明这种尝试的成功率并不低。

然而今非昔比。

小赵非常庆幸自己是在裁员潮前完成了跳槽。“如果是现在这种情况,我是肯定不会跳的。”

03 被动

逃过裁员这一劫的小石决定“苟着”了。虽然他本身也没有跳槽的计划,但是有选择的留在现在的位置,和因为没得选而被迫留在现在的位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他的职业规划一直是先留在大厂里爬梯子。原因是“想看看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infra(架构)长什么样子”,“还想多积累大厂的经验。这个经验指的是更高阶层面的,比如说,给你一个资源你怎么用好它,一个系统化的流程怎么交付。”

哪怕是在裁员潮前,往L6爬的难度就很高:scope(项目范围)增大,开始涉及politics,除了技术,还要更多地处理组与组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中,运气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你要在一个不错的团队,做一个曝光度很高的项目,且确保项目中途不被砍,能顺利上线,且你的老板很认可和支持你。

但之前,至少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因为大厂愿意烧钱来做尝试开新的组,做新的项目。比如Google就一直在靠搜索引擎挣的钱来养活其它很多一直在亏钱的组。

同时,员工在公司内部的转组也非常方便,不需要任何算法面试,只要跟对方组的leader打好招呼,且对方组有名额就可以直接转。

但是现在情况却变得很艰难。只要有新项目出现会有几个组来抢项目,而放在以前,这些项目本来都没人要。

内部转组通道也几乎关闭。那种“聊了好几个组再做选择”的买方市场不复存在。

留在现在的组还能不能顺利升职已经不再重要。或者说,即便知道它很重要,但是也无能为力。先活下来变成了最紧要的事情。

(图为近期部分公司裁员人数。来源:LayoffsTracker)

哪怕干的活自己并不喜欢,哪怕心里有预感现在做的东西根本不会被市场认可,哪怕已经受够了天天拧螺丝的生活,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小石说今年之后他的LinkedIn里的私信就越来越少了。跳槽是不可能跳槽的,躺平也是不可能躺平的。每个人都心里清楚,虽然大厂裁了很多人,但是startup只可能更不稳定;虽然努力工作并不能保证自己不被裁员,但是至少能让自己不那么心慌。

L5们的性价比也在降低。一位在“用高薪疯狂揽人”而闻名的某大厂HR告诉我,“像现在这样的市场,或者团队还比较小在发展阶段的时候,L6会更抢手。因为是多面手,有一些管理经理,也能干活。”

这种被动的局面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有经历过08年的前辈说,这才是刚刚开始。

04 幸存者

在这几年的社交网络上,硅谷的生活环境常因为太过同质化,标签化而被诟病。哪怕是两个不认识的人,只要报出你的年龄,你在的公司,你房子的所在区域的邮编,对方几乎就可以判断出你的生活状况。

L5是其中非常平凡的标签,在金字塔的中间,基数庞大。在硅谷这地方,一砖头拍下去能砸倒一片。

原本,这个标签后的每一个人想法都不一样,但是大环境又神奇地把他们的想法变得趋同:安全地度过这段时间,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见缝插针地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升职后依然留在本组的小石每天稳定地输出着代码、文档、会议,有空的时候他也会去看看别的组的文档。像最近很火的ChatGPT,他就会去看公司内部免费的学习资源。

跳槽后的小赵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他的scope变大了很多,有了更大的ownership。“现在我可以说,如果我今天离职,那么手上的这个项目是肯定无法上线的。”在中厂的逻辑跟在大厂是不一样。不是拿死工资,而是股票所占比例会高很多。小赵觉得自己短期内应该不会被裁员,眼下先专注于把工作做好,等公司股票大涨。

他们最庆幸的是,这场科技寒冬对他们的影响只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暂时停摆,而没有蔓延到生活中。

向后看,有大量因为招聘停止/裁员而根本拿不到面试/被撕offer的应届生;

向前看,是有孩子要养,身上还大概率背着高杠杆的,失业之后压力陡增的前辈。

而这两种情况对他们的伤害都会有一些,但不致命:被裁了就干脆休息一阵子,没有高杠杆的前提下接一个降薪的offer也完全可以接受;因为身份的稳定,不用立刻离境,从而面临改变人生规划的境地。

同时,很多L5早都经历过类似裁员的事情:比如项目被砍,组被取消,被迫在内部重新找组。

小石在L3时就经历了组突然没了,一群人被圈到了一栋单独的楼里,每天去其它各个组面试。匹配到合适组的人就搬出那栋楼。随着房间里的人越来越少,剩下的人心理也越来越大。

小石觉得,对于个人来说,现在要面对的压力和当时这种情况其实差不多,甚至更好一些。

这样的事情在大厂中屡见不鲜,甚至有网站记录了Google被砍掉项目的墓志铭。所以,大家第一次遇到的时候还有很大震动,再后来就习以为常了。反正个人也控制不了,听天由命好了。

(图为部分被砍的Google项目。来源:Killed by Google)

裁员潮至今,硅谷承载了各方的关注。如果光看那些惊人的数据,很容易脑补出一场血雨腥风的大剧。

然而风暴眼中心却异常的平静。尤其是这群体量最大的人。当他们若干年后回忆起现在,可能只觉得这是稀松平常的一天。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及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格局,落实落细有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组织规模化近12万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全年目标的47.6%。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乡村振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挣,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增收。
  •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大学生离校、迁户、转档、就业的必要凭证。
  •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日前印发通知,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与此同时,地方人社部门发布各种政策,高校、企业等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吸才、引才,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出实招真招。
  •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购买一辆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购车容易,但修车却很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处奔波才能找到汽车故障的源头。
  •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1、积极促进市场化就业:对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加大就业服务保障:针对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3、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对于离校后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针对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见习培训等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
  •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5月30日,该厅联合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质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5月16日,成武县社区矫正对象“百人参训 人人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县技工学校开班,当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百余人,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此次培训班局党组高度重视,派专人与县人社局、技工学校沟通协调、精心部署。经过前期摸排、走访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本期培训为期3天,分为中式面点、中式烹调2个班,为确保教学质量,特意邀请县经验丰富讲师现场授课。
  •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日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为培训机构“立规矩”,为经办部门“明职责”,为培训监管“聚合力”,为技能培训“提质效”,填补地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规章制度空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
  •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促进人岗精准匹配,6月6日,人社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