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一个消息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就是格力的接班人,孟羽童离职。
吃瓜群众都在看:格力与孟羽童的笑话。
实际上,这一次显然双方都是赢家。
就打工人来说,孟羽童自然也是成为了打工人的天花板。
在孟羽童离职的时候,已经有全网300万粉丝,可想而知这是一笔非常不少的粉丝数量了。
做互联网的都知道,如果我们用单个用户价值计算,如果一个粉丝的用户价值是10元,那么现在已经是3000万IP价值。这个估算还是非常粗暴地计算,没有加上商业化、以及平台用户价值。
比如B站、小红书、抖音的用户粉丝价值都不一样。
而在离职的时候,孟羽童已经有如下的title。参与过多期电视节目,同时还已经成功完成在各个自媒体平台的商业化。相信背后已经早有现成的个人工作团队。
▲孟羽童个人小红书
而作为打工人来说,我建议大部分人可以像她学习,吃光平台的红利,然后再离开。尤其这一点和互联网的大厂人非常像,我也分享我身边那些在大厂里吃“红利”的朋友,怎么操作的。
1.认清楚平台的红利
1.平台的背景价值
现在大厂出来的打工人,包括我自己都会在工作的时候为自己埋下一颗种子,那就是输出自己的IP内容。期望等到离职大厂那一天,就会说是XX产品负责人、或者运营负责人,将平台的价值赋予给个人,而不只是在简历上体现。
大家为什么挤破头想去大厂,不仅是大厂、头部平台的收入,还有大厂这些“隐形身份”,如果提前布局,利用起来,虽然做不到像孟羽童一样,身价千万,但是也是一个不错的业余收入。。
2.平台的收入福利
在大厂平台里,收入也不差的。
虽然孟羽童爆料出来说在格力的工资和其他应届生一样,在5000-10000万。但大平台公司有食堂、员工宿舍、工作环境、工资收入等等,都是会好很多。比起在外面的中小企业,工作都是吃外卖或者甚至连节假日礼品福利都没有,显然这个会更好。
3.平台的人脉与资源
在大的平台,自然会有更多的人脉和资源,在大平台工作,经常合作的企业也是某个行业里领先的企业,对接的技术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也是有对应的团队资源或者行业一手信息。
这些都让你在工作时间沉淀自己的优质人脉。
我记得身边有一个校友,曾经在希尔顿酒店做高管,因为在行业呆了超过30年,现在出来做酒店行业的招聘平台,结果第二年就做到了10个人200多万。相比其他人来新入局来说,效率高了不少。
靠人不如靠自己,提前为自己埋下伏笔
孟羽童离职后,在微博上说:“靠人不如靠自己”。其实从她自媒体账户,早就可以看到她早早在布局。
我也十分建议如果你去一个大平台,在今天现在的就业环境下一定要为自己埋下伏笔,为以后准备。我看到特别多的人,因为相信所谓的大平台,就把自己all in在公司里,结果最后被裁了,发现没有去处。
而孟羽童的第一个人自媒体账户,从进入格力后,再被宣布成为董明珠接班人后,自媒体账户几乎保持每周高频的更新频率。同时还偶尔会接商家单,早已经完成了副业远超主业了。
所以当流量红利来的时候,孟羽童通过自媒体进行接住,在B站、抖音、小红书等各大渠道平台,从新手账户到网红大V,其本身一直在保持着个人IP的建立和内容输出。
比较有趣的是,在个人自媒体上,你几乎看不到格力的广告,她并没有all in在格力各种产品,可想她在开始做账户内容定位的时候,就把自己和格力划清界限了。
其实格力也赢了
对于格力来说,孟羽童是格力在网红主播上的一个棋子,虽然没有像新东方那样带出董宇辉的优秀直播人,但好歹也是孵化出了一个知名的IP,平台知道了能够孵化出一个,就会有第二个。
如果确实连“接班人”都孵化不出来,那就找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显然格力自己也验证出来了一条路。所以对双方都是赢家
要想让主播不走,只有娶她回家
曾经看到一个博主分享MCN机构的生存指南,提到假如MCN孵化出一个薄火的网红后,最后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娶回家,才能让主播不走。
显然格力没有办法娶回孟羽童,也没有像新东方给与董宇辉高的股票和收入价值,同时孟羽童也没有和平台一起共患难过,让他也不离开格力。
对于普通的互联网人来说,去大厂上班,一定要搞副业
最后,我建议这点是大厂的人一定要注意的。如今去大厂上班,除了上个班,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搞副业。
这其实就在给自己未来蓄能,有点像大家挤破头去读一个清华北大,去一个名校,因为有了名校、大厂里有了身份后,自然可以为自己加持。
在现在,许多当代95后甚至是00后,去大厂肯定不会呆一辈子,最后2年甚至是3年时间,就够了。因为在他的职业规划里,大厂也是一枚棋子。
而格力在某种角度来说,对于孟羽童也是一个棋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