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干货详情

发展的动力能级 前行的法治保障 ——写在新修订《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正式实施之际

将红十字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红十字应急救援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红十字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长三角区域联动,在红十字博爱周集中开展文化宣传,红十字服务站参与基层治理,变更捐赠财产用途应征得捐赠人书面同意,红十字会监事会依法依规履行监督职责,红十字标志和名称受法律保护……

,

2022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正式实施。一系列新实践、新举措、新要求被列入了其中,为新时代上海红十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能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

适应新时代事业发展的需要

,

红十字运动在上海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积淀,其成长与发展也始终与国家命运和百姓福祉息息相关。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红十字事业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使命。

,

2012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出台。201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2016年,上海市红十字会成为本市第二批群团改革试点群团组织之一。2017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颁布。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越来越重视,红十字组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间外交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界对红十字会自身能力建设和治理监督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原《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颁布于1995年,至今已有27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上海市、区红十字会已全部理顺了管理体制并建立党组,近期换届的区红十字会均建立了监事会;街镇、行业、中小学校红十字会等基层组织数量已增至1499个,高校红十字会达52个,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达73个,红十字个人会员达83万;街(镇)和居村红十字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红十字会的职能范围不断拓展。原条例已经与上位法的要求不能同步,与上海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匹配。

,

2021年9月,《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修订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经过实践调研、专家建议、部门沟通、意见征询等多个环节,2022年6月22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修订)》。

,

新修订《条例》共六章42条,再次强调了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同时,明确界定了新形势下红十字会的具体职责,细化了捐赠财产的管理规定,完善了红十字会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强化了各级政府等法律责任及保障措施,体现了红十字会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

体现人道探索与实践的结晶

,

近年来,上海各级红十字会在参与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红十字志愿服务和青少年工作以及红十字文化传播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本次《条例》修订中,这些被一一转化为了具有法律效力和指导意义的具体条款。

,

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2022年上海疫情等历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工作中,上海市红十字会认真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大力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主动提供防疫消杀,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基于这些实践,《条例》在第三章“职责与保障”中明确: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开展抢险救灾、现场救护、防疫消杀等应急救援相关工作,参与灾后重建”“募集、调拨救灾款物,开展紧急人道救助”。同时提出将红十字应急救援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为红十字会更好地履行应急救援法定职责提供了保障。

,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一直是上海红十字工作的特色所在。特别是近年来,上海市大学生国际人道问题辩论赛、红十字青少年文化节、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等品牌,已成为深化青少年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抓手。这次新修订《条例》中再次明确“教育部门应当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学校红十字会,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

又比如,为解决大病患儿医疗费用问题,上海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委员会、市卫生局于1996年在全国首创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在运行26年后,正式被写入《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市红十字会会同市教育、卫生健康部门研究制定本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有关政策,市、区红十字会负责基金的日常运行管理。”

,

这些,无一不是上海市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的主动探索与积极实践的结晶。当它们被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之后,上海市红十字会今后的工作也逾加有了底气和目标。

,

彰显依法建会治会兴会的决心

,

作为充满生机与魅力的国际大都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深地篆刻在上海的城市品格中。而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也同样是上海市红十字会的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和传统。

,

1995年,上海曾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地方性的红十字会条例——《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2001年,全国第一部用于遗体捐献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正式施行。2016年出台《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明确了红十字会在社会急救中的职责。此外,《上海市慈善条例》《上海市献血条例》等,也都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对红十字会开展相关工作做出了相应规定。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护下,上海红十字事业始终保持着健康有序发展,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

为适应新形势,这次修订的《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进一步根据上位法和上海实际,构建了市、区和街镇三级红十字会的组织体系,完善了理事会负责决策、执委会负责执行、监事会负责监督的权责分明、管监分离的红十字会新型治理结构。在捐赠财产使用管理方面做出了“变更捐赠财产用途应征得捐赠人的书面同意”等更为细致的规定。就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投诉举报和反馈机制、信息公开制度,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给自己戴紧箍咒”的做法,都体现了上海市红十字会依法治会的决心,也为上海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治遵循。

,

《条例》还明确将红十字相关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纳入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纳入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并且规定了各级政府以及教育、卫生、交通、文旅、公安、民政和媒体等相关部门,应为红十字会履职给予支持、资助和必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新《条例》的实施将改变过去在推进红十字工作开展过程中“做事凭热情,成事靠人情”的尴尬局面,将在法治层面为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人道事业、为上海红十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依法兴会的新动力。

,

此外,《条例》还规定,对于违法行为除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外,还将被视为失信,记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这在我国现行关于红十字会的地方性法规中也是绝无仅有。

,

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

促进长三角区域红十字事业协同发展,提高红十字应急救援专业化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人道服务,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六进”,参与基层治理,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学校红十字会,广泛开展红十字文化宣传,建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和监督检查制度……新《条例》的规定,既规范和保障了上海市红十字会当前工作的开展,更为今后一段时期上海红十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

,

在新修订《条例》的指引下,上海市各级红十字会将着眼于加强内部监督、提升社会公信力,依法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着力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现代化。加快推进红十字会信息化建设,实现备灾救灾、人道救助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强化红十字会在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密切关注易受损群体,配合党委、政府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依法规范募捐行为,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

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应急救援队伍联动和红十字理论文化研究。通过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长三角红十字救援队联合演练、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等平台,实现人道资源共享。

,

按照“总站有实力、服务站有活力、社区有影响力”的要求,持续加强红十字服务总站、红十字服务站和城市社区博爱家园建设,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好红十字组织的积极作用。广泛宣传人道主义精神,将红十字工作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等工作,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主动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的合作,在“5·8”世界红十字日、红十字博爱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红十字活动和文化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红十字工作的良好氛围。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通过一系列新举措、新保障,上海市红十字会将坚持依法履职,着力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人道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目标,在红十字工作中得到生动实践。

,

《条例》的贯彻落实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久久为功。今后一段时间,上海市各级红十字会将把《条例》学习宣传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认真领会《条例》所传达的精神和要义,准确把握《条例》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保障各项规定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促进上海红十字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健康发展,形成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上海经验,从而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人道主义服务,推动上海红十字事业健康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青海近12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对农牧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及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格局,落实落细有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组织规模化近12万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全年目标的47.6%。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乡村振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挣,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增收。
  •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大学生离校、迁户、转档、就业的必要凭证。
  •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各地就业政策频出 “花式”引才聚才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日前印发通知,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与此同时,地方人社部门发布各种政策,高校、企业等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吸才、引才,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出实招真招。
  •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购买一辆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购车容易,但修车却很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处奔波才能找到汽车故障的源头。
  •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离校未就业别发愁 这些政策支持你
    1、积极促进市场化就业:对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加大就业服务保障:针对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3、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对于离校后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针对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见习培训等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
  •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山东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就选山东”集中招聘活动
    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5月30日,该厅联合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质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山东成武县技工学校联合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5月16日,成武县社区矫正对象“百人参训 人人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县技工学校开班,当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百余人,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此次培训班局党组高度重视,派专人与县人社局、技工学校沟通协调、精心部署。经过前期摸排、走访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本期培训为期3天,分为中式面点、中式烹调2个班,为确保教学质量,特意邀请县经验丰富讲师现场授课。
  •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日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为培训机构“立规矩”,为经办部门“明职责”,为培训监管“聚合力”,为技能培训“提质效”,填补地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规章制度空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
  •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促进人岗精准匹配,6月6日,人社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