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小哥出发前,在每份订单上标记楼号 志愿者化身搬运工,打通物资配送“最后100米” 张淑贤 朱凯/图文
,编者按:截至4月19日,上海累计阳性感染者超40万人。面对疫情,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或足不出户、或居家办公、或积极保供,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过程的不易或许文字不足以表达,情绪的冲击或许外人不足以体味,但我们依然希望通过截取生活、工作中的几个片段,既描述他们在这段特殊时期的无奈、艰难和焦虑,也反映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守、毅力和信心,还原一些普通人这段“绝无仅有也不希望再有”的特殊经历。
,,
2022年春天,上海逾2500万人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开打一场艰难的疫情防控攻坚战。
,疫情之下,这座城市的人们,正在经历什么?又正在做什么?证券时报记者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聚焦生活在上海的“你我他”,呈现一个个普通又不平凡人的生活、工作状态。
,抢菜、核酸、抗原,成为当前这座城市人们的日常;团购、团长、跟团,见证物资短缺时的互助;居家办公、在线网课、闭环生产,减少疫情对工作学习的影响。
,疫情下的“你我他”,让我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互助和温暖,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携手抗疫、共克时艰,都在期盼如常生活早日归来!
,生活篇:
,抢菜核酸抗原成“三件套”
,不看内容不看价格,只要能买就下单,是小区大多数邻居的心态。最近蔬菜等物资虽然仍难买,但状况已经好了很多。
,4月18日,早上5点半,黄朵就醒了。
,自小区3月10日封控以来,她已经养成了这样的生物钟:早上6点前醒来,开始抢菜,尽管绝大多数都是无功而返。抢完一波菜,开始准备早饭,7点半至8点吃早饭时,与家人讨论新出炉的上海新增感染者数据。
,这一天,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在生鲜平台上抢菜,因为由小区居委会牵头对接的社区团购前一天到货了。4个团购套餐,她一次就下单了3个,既有牛奶、肉蛋,也有水果,再加上单位投放了一波物资,可以有几天的时间不用考虑物资问题了。
,黄朵告诉记者,不看内容不看价格,只要能买就下单,是她所在小区大多数邻居的心态。这次团购毫无悬念爆单,2000多户,合计8000多单,以此估算,平均每个家庭每个套餐都下了一单。
,早上7点28分,楼栋群通知,10点前完成抗原检测,下午核酸检测。吃完早饭,黄朵就召集全家做了抗原,上传到楼栋群。3月10日以来,黄朵已进行17次核酸检测。由于所在小区属于封控区,根据要求,4月18日至4月21日,每天还要进行1次核酸检测。
,“抗原次数有点数不清了,不知从哪天起,每天要么是一次核酸+一次抗原,要么就是上下午各一次抗原。”黄朵说。
,她告诉记者,最近蔬菜等物资虽然仍难买,但状况好了很多,居委会对接的官方团购平台开通了,部分生鲜平台恢复营业,门口的小店也能配送了,“前一段时间,附近的生鲜平台站点暂停服务,门口小店关门,政府投放不定期,靠着私人团购才不至于断炊。”
,上海疫情期间,团长称得上各小区的活跃角色之一。易君即是团长之一,身为一家外企PR,疫情期间大半工作处于停滞状态,这才有了点时间开团。谈起开团初衷,她告诉记者,家里只备菜到4月5日,随着解封日期一再推迟,绿叶菜告急,刚好看到有位于上海郊区合作社的朋友发布“50元绿叶菜套餐”的消息,但要50份起送,于是尝试在小区群里拼单。
,“5分钟内,50份被秒抢,邻居强烈要求加单,最终1小时不到,参团150单。”她向记者这样描述当初的情形,“夸张到什么程度?晚上11点到货,发完货都晚上12点过了,一位老人还在旁边蹲守,希望有多余的蔬菜可以捡漏。”
,第一次团购的尝试,让易君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接着她又接连团了水果、猪肉等,每次都是因为自己家要吃而拼团。随着所在小区进入防控区,易君结束了团长生涯,“一个人要完成表格、回信息、收货、发货等工作,太累了,完全是贴时间在做。”
,短暂的团长生涯,让她见识了上海疫情期间形形色色的团长,“基本可分四类:做事不赚钱、做事赚钱、不做事赚钱、做坏事赚钱。我只做第一类,但不要求所有人都做第一类,生活不易,不少人需要赚钱维持日常生活,可谁要做第四类,比如卖三无产品,我一定会曝光。”
,相比物资的匮乏,雍萍更担心父亲的病情。她父亲身患尿毒症,每周需要透析三次。浦西4月初封控时,她母亲担心无车去医院,就陪同父亲住进了医院。然而,近期医院要收治阳性感染者,要求透析病人离开。最终在多方协商下,医院承诺可以继续透析,但不能住院。
,由于居住楼栋有阳性感染者,如果回家的话,每次去医院出门都会很困难。“最终居委会协调让父母住进小区车库,且提供盒饭。”雍萍既心疼父母也心怀感恩,“居委会已经很给力了,没有推诿,疫情后,我要给他们送面锦旗。”
,保障篇:
,打通物资配送“最后100米”
,无论是团购,还是私人快递,从小区门口到楼栋,这“最后100米”的配送,都压在社区工作者、物业和志愿者身上。
,4月19日傍晚,上海闵行一小区业主群里出现了一张团购物资到货的照片,所在片区团长立马发消息:“不要出来拿,会有志愿者送至楼栋口。”
,在近2个小时内,教师、程序员、工程师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纷纷化身搬运工,借助三轮车、电瓶车、滑板车等工具,将数千份团购物资一一运至200多个楼栋口。
,上海此次疫情期间,封控区较多,居民被要求足不出户。无论是团购,还是私人快递,从小区门口到楼栋,这最后100米的配送,都压在社区工作者、物业和志愿者身上。
,汪雨是一名配送志愿者。她所在小区居委会将志愿者排班,早上9点30分到晚上11点,每两个小时一轮换,每次两人。
,“快递到门口,需要完成消杀、搬上推车、送到楼栋口,再分批一个个叫人下来取货。”汪雨告诉记者,如果赶上快递高峰期,2个小时内要不停地来回跑,“还是很累的,有时嗓子都喊哑了。”
,她呼吁,真的要少买可乐、瓶装水等非必需物资,因为从门口搬进来,消杀后装到推车上,再到楼栋卸下来,太费劲了,“排班时,尽量男女搭配,就是怕有大件快递,女孩子搬不动。”
,物流地产从业者黄晖在加入小区配送志愿者团队后,也不由地感慨:“最后100米的配送,在特殊时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事实上,疫情期间,不仅最后100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也难上加难。
,天猫生鲜店小二“忆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台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抓手,尤其在配送最后一公里方面,常常感到有心无力。“清明小长假前,有商家主动联系说可以发货,即利用顺丰保供计划线下配送,我们马上摸底调研,盘点可以发货的商家,想要大面积推行,结果上海疫情发展迅速,顺丰也不能送了,最后就没能落地。”
,忆深说,小长假后继续盘点资源,非常多的商家反馈说仓库可解封,但最大问题是没人能送货,“最终决定优先寻找在上海拥有自有运力的商家,有自己的仓、自己的货,自己配送,4月8日初步锁定了3家,到4月15日,商家数量增加到18家。”
,工作篇:
,居家办公学习更忙了
,由于公司实施闭环生产,疫情期间客户需求一样旺盛,居家办公一个多月来,王玲玲工作一点儿没少,反而比在办公室时还要忙。
,尽管上海浦西4月1日起正式封控,但计划工程师王玲玲的居家办公早在3月9日即开始了。当时,因孩子所在学校有老师是阳性感染者的密接,孩子及同住人被要求居家隔离。居家办公一个多月来,王玲玲工作一点儿没少,反而比在办公室时还要忙。
,“封控前,公司已让必须在生产线上的工人、工程师等住在公司了,实施闭环生产,因此疫情期间客户需求一样不少地过来,需要按照客户的紧急程度排生产优先顺序。”王玲玲说,“同时由于物流等原因,原材料不能及时进来,很多事情做一半得记下来,后续接着催,一下子事情就多出不少。”
,张波是一家外企研发设计人员,早上8点30分外勤打卡,下午5点30分下班,居家办公期间严格按照上班时间表。他告诉记者,由于邮件、设计系统都可以用,他的工作基本不受影响,但有些同事的工作受到不小影响。
,“目前工厂停工了,工人没班上,收入可能会受影响,而且时间久了,迟迟不能生产,外地客户的订单可能会流失。”张波向记者表示。
,正埋头工作时,手机“嘀”的一声,这是提醒张工下楼做核酸了。3月中旬起封闭在家,在目睹社区工作者用喇叭喊居民下楼做核酸将嗓子都喊哑时,来自AI公司西井科技的张工,与同事通宵开发出核酸叫号小程序,供有需要的社区免费使用。
,居家学习同样不轻松。汪老师是上海市一所初中的年级组长、语文教师。上海疫情期间,她开始在线上课,学生们居家学习。“每天备课、在线上课、批改作业等一通忙下来,不要说孩子,老师眼睛也有点受不了。”汪老师说。
,汪老师告诉记者,与以前课堂面授相比,学生在家上网课的效果只能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尤其中小学生,自制力本来就差,再加上没有了课堂环境和气氛,缺少同学之间的整体督促,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都会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上海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高教授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尽管工作受到影响,但2020年疫情首次暴发以来,对于在线开会、授课及研讨等都已习惯,“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些,尤其理工科专业,实验室封闭了,学生也关在楼栋里,如果外省或海外正常进行,那相当于上海的高校与之脱节了。”
,企业篇:
,闭环生产也能觅商机
,因为疫情,孙兴广看到新的商机,他的公司近期开启了新一轮招聘,初试、复试都在线上完成,目前已招聘了20个人。
,疫情期间,最忙碌的当属保供企业。
,“住在XXX小区的,你们物业不收货了,我们送不了。”4月15日一早,叮咚买菜新都站站长胡杰又遇到小区物业拒绝收订单的问题。这已是该站点4月13日恢复营业以来第二次遭遇这种情况。由于感染者持续高位,一些小区不让快递、外卖进门,叮咚买菜也不例外。
,此前12天,叮咚买菜新都站暂停营业,原因是21名员工中的大部分被封在小区或酒店,人员紧张无法营业。在公司出面协调后,叮咚买菜新都站4月13日恢复营业。
,“原本分为早中晚三个班次,现在人手紧张,只有一个班次,早上差不多6点开始分拣,下午6、7点钟下班,分拣员每天人均4、5万步。”胡杰说,“安全方面,我们夜班接货、都有消杀,仓管、分拣和配送等人员都戴口罩和手套,配送小哥早晚两次抗原,每天一次核酸。”
,除保供企业外,上海疫情期间还有不少企业一直闭环生产。
,先声(上海)医药有限公司是先声药业集团全球重要的创新药研发中心之一,目前仍有超过50位员工坚守工作岗位。园区有食堂和宿舍,大家的一日三餐和休息都能得到保障,公司也会定期为园区配送相关物资。
,“很多同事虽然居家隔离,但工作仍然保持全情投入状态,一些负责人仍然安排项目正常运行,并尽可能合理安排部分工作到CRO(医药研发外包)公司进行,以减少对项目的影响。”先声药业集团常务副总裁唐任宏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出于疫情防控要求,公司全部的会议均以线上形式进行。
,4月18日,上海复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兴广住进公司已满月。“3月18日早上7点多还可以进园区,8点就不让出了。”他向记者表示,与园区其他20多人属于被动封在公司不同,他属于主动被封。园区封控前,他所在小区已封控,他本就打算住进公司。
,“每天开两次会议,晨会和晚会,虽然实验和与客户对接都不能有效展开,但前期准备工作都在进行。”孙兴广说。
,正是因为这次疫情,让孙兴广看到新的商机,“公司业务是生鲜的物理保鲜材料,此前做的都是2B业务,基于疫情囤货的需求,公司打算进军2C业务。”为此,孙兴广的公司近期开启了新一轮招聘,初试、复试都在线上完成,目前已招聘了20个人。
,也有不少企业遭遇物流等难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以来,公司虽然闭环生产,但由于物流等原因导致原材料紧缺,生产进度还是受到了影响,“现在是有什么库存就生产什么,优先供应紧急的客户。”
,上海益隆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峻则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业务之一是厂房出租,有些租户可能存在倒闭风险,“开工厂,既需要原材料进来,又需要把产品卖出去,目前这两个渠道都被切断了,进而可能导致客户流失,不少租户已为此感到担忧了。”
,随着上海深入推进复工复产,相关情况预计将有所缓和。上述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透露,公司已开始征集厂外人员返厂的意见,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安排返厂工作。据悉,员工返厂后,仍将实行驻厂闭环管理。
,(文中黄朵、易君、王玲玲、汪雨和张波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