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素质教育详情

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大美育”课堂取得阶段性成果

“社会大美育”课堂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的重要举措。“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被列入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旨在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供给,满足市民大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市文化旅游局经过征集遴选,于2月15日2023年度春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向社会正式公布了覆盖全市各区的6大类、70个首批“社会大美育”课堂名单。首批课堂囊括了沪上知名专业文化艺术场馆和机构,包括25家博物馆、18家美术馆、13个剧场、4个院团、4个公共图书馆、5个非遗场馆以及1个特色艺术空间。每个专业场馆机构都进行了全年整体策划,形成了有主题、成系列的主打美育品牌。在一批示范性项目带动下,截至5月底,全市7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共推出2500余场面向市民、免费或公益开放的高品质公共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做有准备的欣赏

上海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系列导赏活动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以42万人次的参观人数,成为今年上半年的城市文化热点,“做有准备的欣赏”成为上海博物馆“社会大美育”课堂的主题。展览举办期间,上海博物馆共举办106场艺术影像导赏、33场针对大中小学生的专场导赏、6场公众讲座、1场持续24小时的“艺术嘉年华”,制播8集原创导览片,以丰富的线上线下美育课堂帮助观众加深对展览和展品的理解。 

奉贤博物馆

探索美育多元途径和形态

奉贤博物馆原创沉浸式互动剧目《仓颉》

充分发挥奉贤博物馆总馆、沈家花园分馆等阵地作用,面向全年龄段观众搭建“社会大美育”平台,探索博物馆美育的多元途径和形态。邀请专家学者开设“奉博讲堂”系列讲座;创设“我们的节日”中小学生手作体验;与高校合作开展志愿讲解、文创设计征集、“节气课堂”小视频等活动。启动奉博文物修复中心观摩体验活动;打造原创沉浸式互动剧剧目《仓颉》,将丰厚的历史以现场演绎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在沈家花园分馆举办静木花开——木刨花、篆刻一方木印、“美好生活——嗅觉重塑”“寻迹南梁·城市考古”等活动,带领参与者感受老南桥风貌。

美术馆

中华艺术宫

“美术馆现场课”融合新机制

“无墙美术馆”打破次元壁

中华艺术宫“美术馆现场课”

2月15日,2023年度春季学习开学第一天,“美术馆现场课”启动仪式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7堂别开生面的现场课程让400余位中小学生在美术馆里上了别致的“开学第一课”。这样的“美术馆现场课”已举办11场,1600余名学生参与。同学们在美术馆里既能品读海派艺术经典作品,也能结合思政教育,学习红色题材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事件,有效探索“美术课”“历史课”“思政课”融合新机制。

中华艺术宫馆藏精品进社区

同时,中华艺术宫以“社会大美育”课堂为平台,设立“无墙美术馆”计划,携馆藏精品走入社区、送到地铁,为城市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馆藏原作《上海:红色起源地》来到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邀请创作者、艺术家洪健来到社区,为居民讲解创作故事;将馆藏作品(复制品)送到陆家嘴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居民在楼道中、拐角旁、电梯里都能欣赏艺术作品,将更多社区空间打造为“美术新空间”;在地铁南京东路站举办了“新海派·新力量——中华艺术宫青年艺术家推介展”,这是上海地铁首次有美术馆级别的原作展览进驻。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课程化的当代艺术教育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对对对书店”系列艺术体验活动

2023年上半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共举办103场“社会大美育”课堂,包括儿童工作坊37场、教育推广活动47场、公众讲座11场、系列课程8场,为22万名线上线下观众带去丰富的艺术体验。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对对对书店”系列艺术体验活动

围绕“丁立人、夏阳双人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十周年特别展”和“一份献给PSA的礼物:程昕东当代艺术作品捐赠展”两个馆藏展,设计了面向青少年的课程化当代艺术教育活动,面向亲子家庭开设“我有艺见”艺术欣赏与表达课。围绕“雷蒙·德巴东:现代生活”展览,推出“拍拍看:PSA x X-SPACE亲子漫步摄影”亲子漫步摄影活动。在“对对对书店”推出系列艺术体验活动。

剧场

上海大剧院

“下一站,剧院”艺术体验之旅

上海大剧院“下一站,剧院”艺术体验之旅

作为上海大剧院“社会大美育”课堂的重要组成,“下一站,剧院”艺术体验之旅是面向社会公众,旨在启蒙艺术感悟、丰富精神生活,激发观众对剧院、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的公共美育课程。“下一站,剧院”结合剧院导览与艺术体验为一体,通过开放参观、后台体验、建筑知识、艺术普及、剧院礼仪、艺术讲座、公开彩排等丰富内容,将课堂搬进剧院,深入剧院的台前幕后,了解剧院的前世今生,解锁多个隐秘空间,寻找剧院不同空间中关于艺术的种种细节,更可以到艺术藏品馆一探镇院之宝。2023年上半年,共开展了针对亲子家庭、中小学校、市民大众的“艺术体验之旅”8场,共677人参与。

院团

上海京剧院

“走进上海京剧传习馆”

公众开放日

“走进上海京剧传习馆”公众开放日

上海京剧传习馆位于岳阳路168号,原为上海京剧院院部驻地,见证了国粹京剧在上海的蓬勃发展。上海京剧院策划推出“走进上海京剧传习馆”公众开放日活动,每周二、五免费向市民开放,截至目前共举办22场,累计参观人数超千人,针对14周岁以下青少年开设专场。公众开放日围绕“传”与“习”双线展开普及推广工作,市民游客可以参观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传”字楼,导赏“源流”上海京剧院五大流派珍贵影像展,聆听京剧故事,观摩《曹操与杨修》、《萧何月下追韩信》等京剧电影。

公共图书馆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

“艺术小行家”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艺术小行家”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聚焦青少年美育工作,以“社会大美育”课堂为引领,策划推出“艺术小行家”项目,设计了艺术鉴赏、艺术体验、小小插画师和小小建筑师等四大系列课程。项目邀请艺术各领域名家、研究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为青少年打开美育之门。项目启动以来,吸引了8000余名青少年参与。

艺术鉴赏课程邀请名师开展线上线下美育讲座、展览导赏等,为青少年讲述艺术之道。艺术体验课程带领小朋友手绘灶王爷、制作兔子灯、开展展览写生等。“小小插画师”课程在上海美术协会支持下,聚焦馆藏《小朋友》画报,邀请插画师与小朋友共同创作封面,还推出第一届“小小插画师”插画大赛。“小小建筑师”课程结合建筑绘本书籍,通过基础课、营造课和参观课三类课程交替教学,引导小朋友感受建筑之美。

非遗场馆

笔墨宫坊

“我是非遗小匠人”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语文考试: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其他科目成绩的基础。首先,学生要掌握好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阅读和理解。多读书,积累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其次,注意积累古诗文知识,这不仅在考试中有加分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结果指出2023年是中考最难的一年,而也提到了2023年中考比较难的原因,包括竞争激烈、考试制度智力化、考试科目更加复杂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
  •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高率持续走低:2023年比2022年中考人数增加了1.35万人,但普高学位只增加了2689个,普高学位的增长率为4.3%,又创新低。2023年是近几年中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但学位的增长却没有明显跟上。由此可见,2023年中考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普高率怕是要再创新低。
  •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考前注意事项:(1) 学习复习:考前请认真复习各科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复习。(2) 保持身体健康:在考试前一次体检,有病早治早好。考试前一晚,一定要早睡早起,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3) 准备考场必备品:考试中需要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文具、水杯、手表、计算器等考场必备物品。(4) 检查考场和考试时间: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和考点,到考点进行考场的认真查看,尤其要注意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事项。
  •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饮食安全:避免任何形式的“食物中毒”。最好父母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食物的做法,要按照孩子的体质而定。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怕冷,就要少吃冷饮和凉菜;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不要给他吃油腻煎炸;如果孩子容易上火,就要吃得清淡一些。凡是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都应当非常慎重。同时注意,饮食安排一定要以孩子满意作为前提,尤其是如果有些食物是孩子非常反感的,一定不要出现在饭桌上。
  •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正确看待中考:首先,正确看待中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中考,并意识到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中考虽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儿戏,更不能将它当成生命中的终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中考中遇到了失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结束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补足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拿到试卷时,别急着答题,先浏览试卷一遍:第一次参加中考,大家的心情都会比较激动,甚至有点紧张,这个时候先别急着做试题,可以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几页,试卷的结构,有多少题目,也可以判断一下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通过浏览试卷,可以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也可以很好的防止“漏做题”。
  •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报名:中考报名一般是在初三下学期,学生需要在学校或者网上进行报名。报名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等。备考:在报名之后,学生需要开始进行备考,准备参加中考。备考期间,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
  •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取消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按满分24分计入学生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体育与健康总分60分不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考试占36分,按学生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取消外语听力口语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中考外语总成绩。
  •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项目有少数民族加分,农村双女户加分,市级以上奖励加分,国家级运动员加分,独生孩子。中考加分针对独生孩子在中考是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中考独生孩子的加分政策限于具有农村户籍的独生孩子和纯二女户,每个省份的加分分值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