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兴趣特长详情

北语教授主编 《中国名诗三百首》出版

  《中国名诗三百首》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召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界的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撰写。该书精选中国文学史上305首经典诗歌(广义的诗歌概念,包括部分词和散曲小令),予以详细注释和独到鉴赏,发掘中国诗歌的境界之美和技艺之精。总体来看,该书具有作者队伍强大、视野贯通古野、鉴赏专业独到等特点。

  从先秦到当代 诗歌收集横跨千年

  该书主编韩经太和各时段撰写者赵敏俐(先秦两汉)、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葛晓音(隋唐五代)、莫砺锋(两宋)、张晶(辽金元)、左东岭(明代)、蒋寅(清代)、张富贵(现当代),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深耕多年,且研究成果卓硕,获得了全国同行的认可。由他们撰写自己研究领域的诗歌鉴赏,既保证了书稿质量的高水准,又能够将多年的研究成果通过普及性读物传播给大众,避免近些年来一些古诗词选本低层次重复泛滥的弊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学界对于普及与提高做过很好的探讨,许多学术大家都非常重视普及性读物的编写,如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马茂元的《唐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等,都成为了经典选本,影响了几代人。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论文项目化,许多学者不愿意从事普及性的工作,因为普及性读物在许多高校不被视为科研成果。这样就造成专家学者的高深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普及性读物予以传播,既限制了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又限制了普通大众读物质量的提高。《中国名诗三百首》的编写,可以看作是对这一现象的一次回应,希望将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普及读物予以传承和传播,功莫大焉。

  “通古今之变” 古典与当代“首度交合”

  无论是中国古典诗词,还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都已经是一种“历史流传物”,需要予以合理阐释才能激活它们的价值。而如何阐释,需要一定的视野,对此《中国名诗三百首》的主编具有明显的理论自觉:“在我们看来,这应是一种穿越古今而找寻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特质的探询意识。的确,‘通古今之变’而在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作品中精选出‘三百首’,其中包括跨越‘五千年’传统文化与‘一百年’现代文化鲜明对峙的历史界限。”明确将“通古今之变”,跨越“五千年”传统文化与“一百年”现代文化之间的鸿沟作为本书努力突破的问题予以对待。

  这一意识在本书中的直观体现是将中国传统诗词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通选析。这一点,只要与主流的选本略加对比就一目了然。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史和诗歌选本都不自觉地分为两橛,即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分疆而治。这无疑加大了二者之间的鸿沟,不利于进行古今的融会贯通。《中国名诗三百首》明确将中国现当代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选在一编,不仅体现了中国诗歌史的完整性,而且有利于观中国诗歌古今演变的大势。虽然一个选本难以彻底解决古今贯通这个宏大的问题,但是这一尝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古今贯通的意识不止体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同台共震上,而且渗透在对各个时段的诗歌选析中。本书所选诗歌都立足于对当代人格的养成和当代文化事业的建设,是对中国诗情画意传统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文学名家联手 打造诗歌精品普及版

  本书所选诗词都配有作者简介、注释和鉴赏。作者简介对作者生平、诗歌风格、艺术成就略加介绍,为理解作品奠定一个基础。注释对诗词中的疑点难点予以疏解,扫除阅读阻碍。鉴赏是本书的重心所在,也是最见撰写者功力、水准和专业性的地方。整体而言,本书的鉴赏写出了水平,发掘了诗词的诗心意蕴和艺术成就。现举几例以见尝鼎一脔之效。

  负责唐代部分的北京大学葛晓音先生在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中指出:“李白幕天席地,友月交风,‘诗仙’的潇洒狂放掩盖了他内心深刻的孤独。这组《月下独酌》的第一首,便以花下独酌、举杯邀月的清狂形象赢得无数赞誉,而其中深刻的人生思考却少有人领会。”对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的分析云:以“荡胸”二字置于“生层云”之前,似乎层层云气是从诗人的胸中升腾,充分表现出诗人仰望泰山时精神的激荡,以及将大自然的浩气都纳入胸怀的豪情。有此力度,下句说目送归鸟以至要“决眦”的夸张,才更显出“望”的专注急切和目光的清澈深远。这样的分析体现了作者对李白、杜甫精神世界的深度把握和透彻了解。负责宋代部分的南京大学莫砺锋先生分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两句云:“一般来说,人们游山玩水时多喜晴而厌雨。诗人却认为晴景固好,雨景亦奇,这表达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观,也体现出独特的人生态度。苏轼的思想自由通脱,其情感则执着又潇洒。他以宽广的胸怀拥抱人生,以超越的眼光观察世界。蜀山蜀水固然是其情之所系,异乡客地也使他安之若素。苏轼既欣赏庐山、西湖等天下名胜,也喜爱密州等地的平冈荒坡。此诗表面上仅是对西湖景色的赞叹,其实何尝不是诗人旷达人生观的生动体现?”这样的分析是建立在莫先生对苏轼整个人生境界的体认基础之上的,所以娓娓道来深中肯綮。这样的分析在全书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整本书充分体现了八位当代诗学专家的学术个性和他们在选释阐发过程中的独到感悟,是一部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名家为大众打造的普及读物。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语文考试: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其他科目成绩的基础。首先,学生要掌握好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阅读和理解。多读书,积累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其次,注意积累古诗文知识,这不仅在考试中有加分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结果指出2023年是中考最难的一年,而也提到了2023年中考比较难的原因,包括竞争激烈、考试制度智力化、考试科目更加复杂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
  •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高率持续走低:2023年比2022年中考人数增加了1.35万人,但普高学位只增加了2689个,普高学位的增长率为4.3%,又创新低。2023年是近几年中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但学位的增长却没有明显跟上。由此可见,2023年中考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普高率怕是要再创新低。
  •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考前注意事项:(1) 学习复习:考前请认真复习各科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复习。(2) 保持身体健康:在考试前一次体检,有病早治早好。考试前一晚,一定要早睡早起,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3) 准备考场必备品:考试中需要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文具、水杯、手表、计算器等考场必备物品。(4) 检查考场和考试时间: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和考点,到考点进行考场的认真查看,尤其要注意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事项。
  •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饮食安全:避免任何形式的“食物中毒”。最好父母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食物的做法,要按照孩子的体质而定。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怕冷,就要少吃冷饮和凉菜;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不要给他吃油腻煎炸;如果孩子容易上火,就要吃得清淡一些。凡是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都应当非常慎重。同时注意,饮食安排一定要以孩子满意作为前提,尤其是如果有些食物是孩子非常反感的,一定不要出现在饭桌上。
  •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正确看待中考:首先,正确看待中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中考,并意识到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中考虽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儿戏,更不能将它当成生命中的终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中考中遇到了失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结束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补足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拿到试卷时,别急着答题,先浏览试卷一遍:第一次参加中考,大家的心情都会比较激动,甚至有点紧张,这个时候先别急着做试题,可以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几页,试卷的结构,有多少题目,也可以判断一下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通过浏览试卷,可以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也可以很好的防止“漏做题”。
  •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报名:中考报名一般是在初三下学期,学生需要在学校或者网上进行报名。报名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等。备考:在报名之后,学生需要开始进行备考,准备参加中考。备考期间,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
  •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取消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按满分24分计入学生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体育与健康总分60分不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考试占36分,按学生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取消外语听力口语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中考外语总成绩。
  •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项目有少数民族加分,农村双女户加分,市级以上奖励加分,国家级运动员加分,独生孩子。中考加分针对独生孩子在中考是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中考独生孩子的加分政策限于具有农村户籍的独生孩子和纯二女户,每个省份的加分分值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