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兴趣特长详情

“神兽”归笼:家长不要高兴得太早

  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向好,各地中小学校也陆续开学,在家憋了好几个月的“神兽”们开始复课。对此,很多家长表示“做梦都要笑出了声”,觉得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不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黄峥博士却提醒各位家长“不要高兴得太早”——习惯在家生活的孩子,回到班集体,重新适应校园生活,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进行疏导和帮助。

  根据中科院心理所的调查,“爱告状”“学习、做事情总是知难而退”“缺乏耐心”和“等不及”是孩子在学校学习、同伴交往中最易出现的代表性问题。那么,在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引导孩子建立更成熟的是非观

  黄峥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爱告状”的行为在小学低年级孩子身上特别常见。在两种情况下孩子特别容易告状:第一种情况是跟别人发生冲突摩擦的时候。黄峥发现,孩子在大约七八岁的时候,虽然有了一些能从别人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但当发生冲突时,还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事情,倾向于认为自己没错,错的是别人,或者是“他先惹我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寻求有权威的成人来评理和帮助,所以就出现了“告状”的现象。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觉得别人违反了规则的时候。黄峥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道德发展的“习俗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内心会有类似“好孩子”这样的是非观念和行为标准,期望老师和家长也对自己有这样的赞扬和认可。当孩子发现别人违反规则时,他会觉得通过检举和告状,可以让老师和家长知道自己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黄峥说,上述两种情况在10岁以下的孩子身上特别常见。随着孩子的人际能力、共情能力,以及道德观念逐渐成熟,大概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爱告状的现象大多会自然消失。

  不过,如果有的孩子过于爱告状,家长就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引导。黄峥建议家长先要帮助孩子增强处理冲突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小冲突和小摩擦的能力,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自己解决矛盾冲突。“比如同学拿了自己的橡皮,或是弟弟偷吃了自己的零食,这个时候要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想想除了向老师或家长告状,还能想出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办法越多越好”。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绘本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不要总是将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要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做得好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通过别人做得不好来显示自己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进步,孩子就会有更成熟的是非观念,爱告状的行为也就会随之减少。”黄峥说。

  影响孩子后续行为反应的,是教育者的归因方式

  在学龄前儿童身上,黄峥发现了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小孩子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很有限,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觉得丢脸、无能,想要逃避。加上有一些小朋友天生脾气比较急,做什么事情都急于求成,对学习一项本领,增长一个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和练习,他们都没有认知和思想准备,所以遇到困难时就会有很大的反应。”黄峥分析说。

  造成孩子习惯性知难而退的另一个原因,或许和家长对待孩子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有关。黄峥说:“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开始学习走路和吃饭,会反反复复经历各种尝试和挫折,比如摔倒了、弄洒了饭菜、打破了杯子等。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犯错总是持比较宽容、耐心的态度,孩子就会知道‘我做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重新尝试就好了’;反之,如果家长倾向于批评和数落孩子,就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和弱小感,从而会阻止他们继续尝试。”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也不能一味进行,而是要讲究方法。黄峥分享了一个心理学实验:把孩子们随机分成两组做数学题,第一组做完后,老师告诉孩子们:“你答对了很多,你真聪明。”第二组做完后,老师告诉孩子们:“你答对了很多,你真努力。”两组小朋友都受到了表扬,都很开心。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给两组小朋友出了一些很难的数学题,这时发现,那些被表扬“真聪明”的孩子,这次纷纷都知难而退,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不愿意做题;而那些被表扬“真努力”的孩子,却在面对难题的时候,表现出了坚韧和耐心。

  黄峥解释说,影响孩子后续行为反应的,是教育者的归因方式。“如果把孩子的成功归因于智力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也会这样自我归因,觉得‘别人比我聪明’‘我不够聪明,所以做不出来难题’,从而草草放弃了努力。而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勤奋、努力等可掌控的因素,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更有可能觉得通过努力可以解决问题”。

  延迟满足的能力比智商的作用更大

  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研究,叫做“棉花糖实验”,就是给小孩子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如果能独处15分钟忍住不吃,就能得到额外的棉花糖奖赏。参加实验的小朋友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立马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忍耐再三最终还是提前吃掉了棉花糖,也有的孩子坚持到了最后,得到了额外的奖赏。研究团队持续对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追踪观察,最终发现,能够忍住不吃糖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出了更高的自控力,也比其他孩子更加成功和卓越。

  棉花糖实验检验的正是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延迟满足的能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一个小孩有强烈的愿望想玩游戏,但是能够忍耐和克制自己一小段时间,写完作业再玩。”黄峥强调说,“不要小看这种能力,很多研究表明,延迟满足、自我控制的能力对于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社会交往都有很大帮助,往往比智商的作用更大。”

  相较于延迟满足,“即刻满足”在4岁以下的小朋友身上更为常见。“比如想要的玩具不给买,就在商场里满地打滚,就像婴幼儿一样,饿了马上就要吃,累了立刻就要让人抱”。

  “孩子越小,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技巧就越差,等不及的现象就越多。”黄峥分析说,“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家长尽可能提供及时充足的照顾是必要的。但是当孩子长到4岁以后,也就是在幼儿园中班以后,家长应有意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并不复杂,善用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制定一定的行为规则,就有助于增长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比如,可以要求孩子先收拾好玩具,洗完手后才能吃东西;好的行为奖励一个小红花,积攒了几个小红花之后可以换一个小奖励;给孩子买个存钱罐,鼓励孩子把零花钱攒起来,为自己买一个更大更有趣的玩具等。”黄峥建议:“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滑滑梯之类需要排队等待、轮流玩而不是争抢的娱乐游戏。这些对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规则意识都很有帮助”。

  黄峥也提醒家长,延迟满足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满足”上。“如果只让孩子付出,比如不停地上各种课外班,学完了、练完了也不让孩子玩游戏,这样不仅不利于增强孩子的自控力,还会增加他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当孩子越来越能从学习本身发现乐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时候,他对外部奖赏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语文考试: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其他科目成绩的基础。首先,学生要掌握好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阅读和理解。多读书,积累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其次,注意积累古诗文知识,这不仅在考试中有加分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结果指出2023年是中考最难的一年,而也提到了2023年中考比较难的原因,包括竞争激烈、考试制度智力化、考试科目更加复杂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
  •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高率持续走低:2023年比2022年中考人数增加了1.35万人,但普高学位只增加了2689个,普高学位的增长率为4.3%,又创新低。2023年是近几年中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但学位的增长却没有明显跟上。由此可见,2023年中考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普高率怕是要再创新低。
  •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考前注意事项:(1) 学习复习:考前请认真复习各科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复习。(2) 保持身体健康:在考试前一次体检,有病早治早好。考试前一晚,一定要早睡早起,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3) 准备考场必备品:考试中需要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文具、水杯、手表、计算器等考场必备物品。(4) 检查考场和考试时间: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和考点,到考点进行考场的认真查看,尤其要注意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事项。
  •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饮食安全:避免任何形式的“食物中毒”。最好父母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食物的做法,要按照孩子的体质而定。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怕冷,就要少吃冷饮和凉菜;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不要给他吃油腻煎炸;如果孩子容易上火,就要吃得清淡一些。凡是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都应当非常慎重。同时注意,饮食安排一定要以孩子满意作为前提,尤其是如果有些食物是孩子非常反感的,一定不要出现在饭桌上。
  •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正确看待中考:首先,正确看待中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中考,并意识到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中考虽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儿戏,更不能将它当成生命中的终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中考中遇到了失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结束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补足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拿到试卷时,别急着答题,先浏览试卷一遍:第一次参加中考,大家的心情都会比较激动,甚至有点紧张,这个时候先别急着做试题,可以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几页,试卷的结构,有多少题目,也可以判断一下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通过浏览试卷,可以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也可以很好的防止“漏做题”。
  •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报名:中考报名一般是在初三下学期,学生需要在学校或者网上进行报名。报名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等。备考:在报名之后,学生需要开始进行备考,准备参加中考。备考期间,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
  •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取消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按满分24分计入学生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体育与健康总分60分不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考试占36分,按学生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取消外语听力口语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中考外语总成绩。
  •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项目有少数民族加分,农村双女户加分,市级以上奖励加分,国家级运动员加分,独生孩子。中考加分针对独生孩子在中考是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中考独生孩子的加分政策限于具有农村户籍的独生孩子和纯二女户,每个省份的加分分值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