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兴趣特长详情

小课堂连接百年变局大时代

  本报记者 赵秀红 通讯员 孙也程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全球大流行,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

  面对疫情,我国迅速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为世界提供了关键的防疫窗口期。同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大国的责任担当,为全世界早日战胜疫情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了在疫情防控中讲好思政大课,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疫”专题思政课应运而生。

  舆论场是思政课教师的新战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和大家一样每天关注疫情,但关注不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关键时期勇于发声、善于发声是我们的职责。”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战疫”专题思政课第一讲的主讲教师刘娜娜直言。

  1988年出生的刘娜娜是近几年北航引进的优秀青年教师,曾连续两年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这几年,她一直在摸索打造立足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的思政课堂。每一次课,她都会引入国际国内社会相关的讨论和分析,选取原汁原味的外文材料,让学生阅读、翻译、讨论、分析,一气呵成。为此,她总是被学生“吐槽”上课需要配备英语教师当外援。在刘娜娜看来,国际视野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对青年学生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大有裨益。

  今年1月,刘娜娜注意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我国抗疫情况,但同时她发现,欧美主流媒体在疫情初期或多或少地带着一种隔岸观火、冷嘲热讽的态度。《华尔街日报》刊登辱华标题评论文章后,刘娜娜和很多学者一样,第一时间写邮件抗议该报的傲慢与无知。“一味地被动忍让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在国际舆论场主动发声,因势利导。”出于职业习惯,刘娜娜开始搜集整理相关的新闻和论文,还与国外学者、国外留学生联系沟通,不断积累第一手的素材。

  2月下旬,在北航党委书记曹淑敏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战疫”系列专题备课组成立。凭借提前准备的笔记,刘娜娜作了急先锋,“人生第一次体验做主播”,通过视频主讲了第一课《疫情初期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抗击疫情的三种面孔》。活泼的语言和新颖的内容,牢牢抓住了网络那头的00后学生们,讨论区里热火朝天,在国际间的横向对比中,他们读懂了中国自信。

  2019级本科生段宇轩来自湖北,他的母亲是这次疫情阻击战的一线医护人员。他亲眼看到母亲疲惫的双眼和脸上被口罩勒出的印痕,见到市里医疗秩序初期遭受的冲击,看到援鄂医疗队的力挽狂澜,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什么叫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同舟共济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信心,这种信心和底气来自我们的制度优势。”

  “两个大局”背景下的专题思政课

  这次的“战疫”专题课,并不是北航第一次开设专题思政课。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017年,也是北航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成立北航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第一年,如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学生工作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北航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系统谋划,“大国领袖”专题思政课诞生了。

  2017年秋季,“大国领袖”专题课首先以北航学院士谔书院的党建工作坊系列党课形式出现,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开课。经过两轮教学实验和经验积累,2018年秋季学期,该专题思政课正式列入开课目录,向全校开放选课。

  “大国领袖”课程突出系统化、案例式,以“两个维护”为主题,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党章党规以及领袖人物的成长奋斗历程,用历史讲理论、用道路讲制度、用誓词讲党章、用人物讲精神。

  在课程组织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宁和时任士谔书院执行院长刘科生看来,必修思政课是“面”,而专题思政课则是“点”。比起必修思政课,专题思政课更聚焦时事热点,在内容更新速度上有独特优势,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而比起讲座报告,它具有课程的连贯性,师生每周见面互动研讨,在理论深度上更进一层。因此,它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机制的创新。“学生的听课态度、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都是空前的。”高宁表示。

  从领袖的人生历程中深刻体悟其思想历程,许多学生直呼“不够听”“多加几次课”“完全没有听尽兴、学过瘾”。士谔书院2019级本科生于九阳说:“‘大国领袖’让我拨开了初入大学的迷茫,树立了学习榜样和前进目标。这对于我今后的人生选择有重要作用。”

  本次“战疫”专题课,在建设机制上也延续了“大国领袖”的开课模式,是北航专题思政课在特殊形势下的又一次成功实践,目前已经进行了8场直播教学,累计近3000名师生参与学习。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内容、总结经验、锻炼队伍,计划于2020年秋季学期,推出第三门专题思政课——“百年变局与青年使命”。

  思政课焕发出青春活力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给北航的思政课创新指明了方向。

  近三年来,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了21名青年教师,学院焕发出了青春活力。这些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年轻教师与00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他们同样爱刷抖音、爱看B站,他们有多学科综合背景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这样年轻而专业的授课队伍,让学生们读懂了马克思主义的青春底色,正确认识了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新时代。

  亲其师,信其道。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付丽莎的PPT上,经常会结合热点蹦出几条00后们的日常用语,她将其视为与00后学生社交的“通行证”。“学生们看到这些就会露出会心微笑,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随后付丽莎便会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思考,“让学生带着困惑来,带着思考走,不断沉淀,获得成长”。

  学生工作部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最为了解。因此专题思政课由学生工作部门搭平台、出题目、做组织,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专题研究、集体备课、名师授课,实现了学生工作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生思政教育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义良介绍,目前,专题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北航思政课创新体系的“一体两翼”,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疫情大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和大国情怀。希望你们切实肩负起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责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曹淑敏在参与“战疫”专题课时的叮嘱,更深化了士谔书院2019级本科生李蕊婷对入党的认识。

  这个看似瘦弱的小女生坚持每天志愿服务五六个小时,在春寒料峭的夜晚守在天津市一个社区门口测量体温、登记人员信息。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这次重大突发事件中,我看到了祖国强大的力量!在疫情防控一线,正是党员们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我们才有了战胜疫情的希望。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迫不及待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担起新时代的青年责任。”

  青年学生们正在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读懂马克思主义。他们正在快速成长,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上的生力军。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语文考试: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其他科目成绩的基础。首先,学生要掌握好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阅读和理解。多读书,积累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其次,注意积累古诗文知识,这不仅在考试中有加分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结果指出2023年是中考最难的一年,而也提到了2023年中考比较难的原因,包括竞争激烈、考试制度智力化、考试科目更加复杂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
  •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高率持续走低:2023年比2022年中考人数增加了1.35万人,但普高学位只增加了2689个,普高学位的增长率为4.3%,又创新低。2023年是近几年中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但学位的增长却没有明显跟上。由此可见,2023年中考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普高率怕是要再创新低。
  •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考前注意事项:(1) 学习复习:考前请认真复习各科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复习。(2) 保持身体健康:在考试前一次体检,有病早治早好。考试前一晚,一定要早睡早起,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3) 准备考场必备品:考试中需要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文具、水杯、手表、计算器等考场必备物品。(4) 检查考场和考试时间: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和考点,到考点进行考场的认真查看,尤其要注意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事项。
  •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饮食安全:避免任何形式的“食物中毒”。最好父母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食物的做法,要按照孩子的体质而定。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怕冷,就要少吃冷饮和凉菜;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不要给他吃油腻煎炸;如果孩子容易上火,就要吃得清淡一些。凡是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都应当非常慎重。同时注意,饮食安排一定要以孩子满意作为前提,尤其是如果有些食物是孩子非常反感的,一定不要出现在饭桌上。
  •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正确看待中考:首先,正确看待中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中考,并意识到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中考虽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儿戏,更不能将它当成生命中的终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中考中遇到了失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结束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补足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拿到试卷时,别急着答题,先浏览试卷一遍:第一次参加中考,大家的心情都会比较激动,甚至有点紧张,这个时候先别急着做试题,可以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几页,试卷的结构,有多少题目,也可以判断一下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通过浏览试卷,可以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也可以很好的防止“漏做题”。
  •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报名:中考报名一般是在初三下学期,学生需要在学校或者网上进行报名。报名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等。备考:在报名之后,学生需要开始进行备考,准备参加中考。备考期间,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
  •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取消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按满分24分计入学生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体育与健康总分60分不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考试占36分,按学生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取消外语听力口语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中考外语总成绩。
  •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项目有少数民族加分,农村双女户加分,市级以上奖励加分,国家级运动员加分,独生孩子。中考加分针对独生孩子在中考是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中考独生孩子的加分政策限于具有农村户籍的独生孩子和纯二女户,每个省份的加分分值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