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兴趣特长详情

线上教学质量如何“不打折”?尊重教学实际+做好质量监控

  “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必须充分考虑线上教学与疫情结束后的正式课堂教学之间有效衔接,建构为整体的一致性行动,确保教学工作延续性、规范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近日,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聂建峰就疫情期间高校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谈了自己的思考。

  线上教学要尊重教学实际:有“轻重缓急” 要“科学分类”

  由于涉及学生毕业等相关工作,春季学期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对教学计划按时执行的依赖性更强。聂建峰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式,都需要各高校负责教学工作的相关部门,按照“轻重缓急”程度,系统梳理各项工作,明确正式开学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事项与可以适当延后的工作事项,在此基础上对各项工作进行细致排序组合,从而保障教学计划落实与教学秩序运行重点突出、优先紧急、缓急有序、轻重适配。

  在聂建峰看来,高校教学活动,涉及工作复杂,主体对象类型多样。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适用性有限,很难满足高校的全方位多层次需要。这就要求各学校应对涉及的所有工作、全部课程以及主体对象进行详细分类,匹配线上教学功能,增强线上教学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具体来讲,一是要对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系统分类,明确哪些工作可以依靠线上教学平台完成,哪些工作则必须在线下才可开展。针对可在线上完成的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快速设计推进;针对无法在线上平台完成,需要延期开展的教学工作,则需迅速通知广大师生,做到事事明确方式,件件落实进度,桩桩心里有底,确保广大师生及时、全面、清晰了解教学工作安排。

  二是对课程进行分类,明确哪些课程可以在线上开展教学,哪些课程必须在线下进行教学;并针对不同类型课程,提供直播式教学、利用MOOC开展教学、利用网络指导学生自学等多种线上教学方式,供教师根据实际选择。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基于社会互动的知识建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在选择线上课程教学时,应尽力保障授课的实时性与互动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直播式教学,并在教师的组织下,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创造性开展互动学习。

  三是学校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差异,如不同教师对线上教学的熟悉、理解与掌握程度不同,部分教师疫情期间不在学校、所在地使用网络不便,部分海归教师更喜欢用英文授课等实情,针对多种不同情况,创造性为教师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教学方式。

  四是学校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情况,如部分学生在疫情期间因所在地网络不便,导致无法开展线上学习,创造性建立机制,支持学生选择不同方式开展学习。

  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数据采集优势做好教学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是线上教学的难点,也是长期以来高校不愿选择线上教学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学校会同平台方,共同设计开发适合本校的质量监控方式。”聂建峰说。

  如何做好质量监控?聂建峰表示,首先应明确要求教师加强课程设计与学习分析,对课程资源质量、教师备课、教学大纲与教辅材料、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等可测量内容提出详细要求,规范程序环节。其次,应在正式开课前,对线上教学课堂纪律、考试考核评价纪律等进行明确规范。再次,应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数据采集优势。聂建峰认为,当前虽然很多平台都会提供线上教学活动相关数据作为质量监控的分析依据,但是如何使用好这些数据,保证数据反映质量事实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还需学校做出努力,因此,建议高校成立专门的质量监控团队,包括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教学督导等主体,力求全面、准确分析数据,公开反映教学质量的分析结果,及时向管理部门与教师反馈,提升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效率与效益。最后,通过平台或其他渠道(如质量监控专项工作微信、QQ群、专门邮箱等),畅通部门与师生间沟通交流,及时收集、反馈师生关于教学质量的信息,有效掌握教学活动基本情况。

  “客观的说,疫情期开展线上教学,对高校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同时也为高校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孕育着良机。”聂建峰表示,高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此次尝试线上教学的积极意义,将此次的尝试有机嵌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之中,深入分析线上教学的优势与弊端,全面系统总结经验与不足,为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入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语文考试: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其他科目成绩的基础。首先,学生要掌握好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阅读和理解。多读书,积累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其次,注意积累古诗文知识,这不仅在考试中有加分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结果指出2023年是中考最难的一年,而也提到了2023年中考比较难的原因,包括竞争激烈、考试制度智力化、考试科目更加复杂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
  •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高率持续走低:2023年比2022年中考人数增加了1.35万人,但普高学位只增加了2689个,普高学位的增长率为4.3%,又创新低。2023年是近几年中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但学位的增长却没有明显跟上。由此可见,2023年中考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普高率怕是要再创新低。
  •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考前注意事项:(1) 学习复习:考前请认真复习各科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复习。(2) 保持身体健康:在考试前一次体检,有病早治早好。考试前一晚,一定要早睡早起,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3) 准备考场必备品:考试中需要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文具、水杯、手表、计算器等考场必备物品。(4) 检查考场和考试时间: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和考点,到考点进行考场的认真查看,尤其要注意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事项。
  •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饮食安全:避免任何形式的“食物中毒”。最好父母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食物的做法,要按照孩子的体质而定。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怕冷,就要少吃冷饮和凉菜;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不要给他吃油腻煎炸;如果孩子容易上火,就要吃得清淡一些。凡是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都应当非常慎重。同时注意,饮食安排一定要以孩子满意作为前提,尤其是如果有些食物是孩子非常反感的,一定不要出现在饭桌上。
  •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正确看待中考:首先,正确看待中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中考,并意识到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中考虽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儿戏,更不能将它当成生命中的终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中考中遇到了失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结束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补足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拿到试卷时,别急着答题,先浏览试卷一遍:第一次参加中考,大家的心情都会比较激动,甚至有点紧张,这个时候先别急着做试题,可以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几页,试卷的结构,有多少题目,也可以判断一下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通过浏览试卷,可以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也可以很好的防止“漏做题”。
  •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报名:中考报名一般是在初三下学期,学生需要在学校或者网上进行报名。报名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等。备考:在报名之后,学生需要开始进行备考,准备参加中考。备考期间,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
  •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取消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按满分24分计入学生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体育与健康总分60分不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考试占36分,按学生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取消外语听力口语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中考外语总成绩。
  •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项目有少数民族加分,农村双女户加分,市级以上奖励加分,国家级运动员加分,独生孩子。中考加分针对独生孩子在中考是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中考独生孩子的加分政策限于具有农村户籍的独生孩子和纯二女户,每个省份的加分分值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