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小升初政策详情

浙江省教育厅公布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新政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简称《招生通知》),也被业内称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新政”,其中明确规定:各地各学校招生报名时间不得早于5月份。

  《招生通知》共有五大方面17条细则,大家最关注的还是民办学校招生范围,也就是《招生通知》中表述的“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

  民办学校的审批地在哪里?在浙江省教育厅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得到的回复是:义务教育主要以县级为主办学,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绝大多数都是由县级教育部门批设的,仅有少数是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设。

  再说得通俗点,以杭州为例。杭州市教育局就属于“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杭州大多数民办学校的审批地是其所在城区。打个比方,某民办学校是由上城区教育局审批的,属于上城区教育局的管辖范围,按照新政就要在上城区内招生。

  民办审批地招生

  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纳入统一管理的包括招生计划、招生区域、招生对象、招生时间、招生方式、招生规程、招生结果、学籍管理等。学校招生计划包括招生名额、班级数、班额等。

  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设的民办学校招生范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跨市域招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招不足的,可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在本市域内的其他县(市、区)补招。

  民办学校招生的报名对象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明确。全省各地实际情况有差异,允许各地的公民办学校招生报名对象及报名条件略有差异,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在符合审批地范围招生的前提下,只要符合当地公办学校招生报名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可以参加当地民办学校的招生报名。

  《招生通知》明确:依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规定。公办学校要严格按照就近入学要求按学区招生,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招生区域;公办初中学校可以按照单独划分学区的方式招生,也可以按照小学学校学区划分,实行小学与初中“校校对口”的方式招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简言之,公办学校在学区招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招生。

  全民摇号

  《招生通知》没有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可报名1所还是多所民办学校,具体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民办学校数量和实际入学需求等情况作设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学校不得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报名就读民办学校设置任何限制条件;民办学校也不得设置任何限制条件,拒绝或变相拒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报名。

  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报名对象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核定的招生计划数全部通过电脑随机派位产生。

  民办学校如果其入学报名人数未超过核定的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

  民办学校设有幼儿园部的,其适龄儿童与其他幼儿园的适龄儿童一样,参加当地统一的招生管理系统入学报名。具体操作规则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招生实施方案中明确。

  今年全省各地义务教育招生全部在统一的招生管理平台上进行,目前招生工作还没有开始,个别学校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所有变相的招生行为都是违规的,所谓的已私下预录取也是无效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个别学校违规招生引发的一切后果要由学校承担,如果地方教育部门不及时制止和查处的也要严肃追责。

  公民办同招

  公民办同招是指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公民办同招主要是为了制止少数学校愈演愈烈的违规提前掐尖招生行为,回归正常的招生秩序。公民办同招强调的是所有公办民办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下按统一步调有序开展招生,在实际操作中,公办民办学校招生批次安排会有先后,这是正常的。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统一的招生管理系统,所有公办民办学校都须在当地统一的招生管理平台开展招生录取工作。公民办同招的基本流程和具体步骤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设定并向社会公布。实行公民办同招后,招生报名、录取等工作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牵头组织。按“最多跑一次”改革和疫情防控的要求,全省各地全面推行无纸化入学报名。公办民办学校招生信息、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信息登记、报名、审核、录取、公布结果等整个流程均在当地统一的招生管理系统进行。

  实行公民办同招后,不允许公办民办学校另行组织招生报名或自行通过网上预约、信息登记等形式提前进行预报名。

  免试入学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规定,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挑选学生,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学校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等,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名义招生编班。学校不得劝退或变相劝退已录取的学生,不得在学段的中途扩班或增加班额。严禁学校借转学名义变相掐尖招生,严格执行取消“择校生”“借读生”的规定,严禁挂靠学籍,切实做到“人籍一致”。

  别信“私塾”

  全面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等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

  取消特长生

  《招生通知》中的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或体育专门学校是指经教育及文化或体育等行政部门批准设立、专门招收艺术或体育方面有特长、专门培养艺术或体育苗子的学校。术科一般指的是区别于普通学校所设学科的专业性科目,《招生通知》中的“术科”指音乐、美术和体育等科目。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艺术或体育专门学校按现行方式招生,可进行艺术或体育的术科测评,但不得组织文化科目考试。艺术或体育专门学校招生方案须分别报审批的教育及文化或体育等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实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9〕1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基〔2019〕32号)中均已明确:“继续压缩义务教育学校特长生招生规模,至2020年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招生通知》中强调:“2020年开始,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停止招收各类特长生。”一些地方公布的体艺特色学校不等同于体艺专门学校,义务教育阶段非体艺专门学校均不得招收体艺特长生,也不得在招生过程中进行任何名义的体艺术科测评。

  九年一贯制学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包括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其小学部学生都可以直升其初中部。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如果其初中部招生名额多于小学部直升名额的,多余的名额按民办学校的招生录取规则面向审批地统一招录;如果其初中部招生名额少于小学部直升名额的,也要通过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记者 沈蒙和 金丹丹)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语文考试: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其他科目成绩的基础。首先,学生要掌握好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阅读和理解。多读书,积累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其次,注意积累古诗文知识,这不仅在考试中有加分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结果指出2023年是中考最难的一年,而也提到了2023年中考比较难的原因,包括竞争激烈、考试制度智力化、考试科目更加复杂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
  •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高率持续走低:2023年比2022年中考人数增加了1.35万人,但普高学位只增加了2689个,普高学位的增长率为4.3%,又创新低。2023年是近几年中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但学位的增长却没有明显跟上。由此可见,2023年中考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普高率怕是要再创新低。
  •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考前注意事项:(1) 学习复习:考前请认真复习各科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复习。(2) 保持身体健康:在考试前一次体检,有病早治早好。考试前一晚,一定要早睡早起,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3) 准备考场必备品:考试中需要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文具、水杯、手表、计算器等考场必备物品。(4) 检查考场和考试时间: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和考点,到考点进行考场的认真查看,尤其要注意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事项。
  •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饮食安全:避免任何形式的“食物中毒”。最好父母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食物的做法,要按照孩子的体质而定。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怕冷,就要少吃冷饮和凉菜;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不要给他吃油腻煎炸;如果孩子容易上火,就要吃得清淡一些。凡是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都应当非常慎重。同时注意,饮食安排一定要以孩子满意作为前提,尤其是如果有些食物是孩子非常反感的,一定不要出现在饭桌上。
  •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正确看待中考:首先,正确看待中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中考,并意识到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中考虽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儿戏,更不能将它当成生命中的终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中考中遇到了失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结束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补足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拿到试卷时,别急着答题,先浏览试卷一遍:第一次参加中考,大家的心情都会比较激动,甚至有点紧张,这个时候先别急着做试题,可以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几页,试卷的结构,有多少题目,也可以判断一下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通过浏览试卷,可以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也可以很好的防止“漏做题”。
  •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报名:中考报名一般是在初三下学期,学生需要在学校或者网上进行报名。报名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等。备考:在报名之后,学生需要开始进行备考,准备参加中考。备考期间,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
  •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取消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按满分24分计入学生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体育与健康总分60分不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考试占36分,按学生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取消外语听力口语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中考外语总成绩。
  •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项目有少数民族加分,农村双女户加分,市级以上奖励加分,国家级运动员加分,独生孩子。中考加分针对独生孩子在中考是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中考独生孩子的加分政策限于具有农村户籍的独生孩子和纯二女户,每个省份的加分分值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