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兴趣特长详情

调查显示国内未成年人听书率达26.2%,高于成年听书率

  “故宫里的大怪兽”“谁是你心中的战神”“给孩子的希腊神话”“带孩子用耳朵走遍21个国家”……儿童听书节目正进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之中。

  专家在肯定这种新变化的同时,强调不应忽略传统阅读方式在提升深度思考能力、培育阅读品味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无论采取何种阅读方式,家长的陪伴、共读与倾听,都是不可或缺的。

  网络丰富亲子阅读场景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未成年人听书率达26.2%,高于成年国民听书率,增长显著。

  从翻阅图书绘本,到捧着电子书,再到点开手机里的音频APP,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阅读”的逐步深入,亲子阅读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

  北京的冯女士家中小雨已经10岁了,最近喜欢上了听书。每天睡觉前,都会自觉打开某听书软件,搜搜“钱儿爸、米小圈、三国”,听了半个小时就会美美地进入梦乡。

  “还有《哈利·波特》系列,看文字肯定还看不懂,但是很感兴趣,他就会时不时搜出来听听。”冯女士说,听书在小雨同学们中间很普遍。

  海外网在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音频平台看到,均设有专门的儿童或亲子频道,排在榜首的节目累计收听超过12亿次,已成为平台的主要流量入口之一。

  作为儿童有声书知名IP品牌,“凯叔讲故事”先后推出了《凯叔西游记》《凯叔讲历史》《声律启蒙》等原创节目,广受市场欢迎。截至2018年3月,总播放时长超过1.55亿小时。

  在这方面,传统出版商也积极“触网”。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上线“小荷听书”微信公众号,为中小学生打造专属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实现阅读、听读、视读的全阅读体验。

  技术进步不断催生新的表达方式。专家指出,网络时代各方应适应亲子阅读的新变化,相关平台、出版机构应提供线上线下并举、内容形式多样的产品,让网络真正为少年儿童成长赋能。

  儿童听书市场加快布局

  儿童音频节目,是时下各大音频平台追逐的新一轮风口。

  去年10月,喜马拉雅推出一款故事音频平台“喜猫儿故事”APP,以婴幼、幼儿、小学三个年龄阶段分类,从故事、英语、儿歌、科普四个板块进行个性化推荐。

  蜻蜓FM儿童业务线负责人介绍,2019年,蜻蜓FM预计投入1.5亿元寻找最优质的儿童音频内容。未来2至3年,还将计划生产超过100部优质独家音频节目。

  腾讯旗下儿童内容平台企鹅童话,不仅签约了大量国际及国内知名IP,还做成故事手伴等衍生品,着力打通儿童内容全产业链。

  加大投入、购买版权、整合营销……各平台正在儿童听书市场上加紧布局。但无论以何种形式抢占先机,确保节目质量始终是竞争的核心。

  “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精细化的内容是关键。”中国传媒大学附小资深教师杨松认为,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的歌谣、儿歌等节目,时长最好控制在3分钟内,可增加复述功能;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多一些包含道理或寓意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而历史、经典、科学故事比较符合高年级学生的需求。

  接受海外网采访的多位家长均表示,愿意为优质儿童音频节目付费,但知识性、实用性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外语、国学、教辅将是他们重点考虑的付费节目类型。

  陪伴与深读不能被取代

  “现在人们的工作节奏太快了,听书软件一定程度上是帮家长‘带孩子’。”生育二胎不久的张女士坦言,有声读物可以让已经上小学的大女儿快速安静下来,这样她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照顾小女儿身上。

  专家表示,对于家长来说,听书软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取代自己与子女之间的直接交流。通过读书、学习、娱乐等活动塑造的感情联系,是音频节目里再动听的声音都无法实现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亲子阅读虽然是家长与孩子彼此的互动,但活动范围不一定局限在家庭内部,完全可以到公共空间里,通过集体活动加深对亲子阅读的理解。

  刚刚过去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不少城市图书馆和书店开辟出“亲子阅读专区”,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有的地方,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同读一首诗,并积极分享阅读照片、读书心得和亲子寄语。还有一些地方,家长与孩子在共读之余还做起了手工,共同完成一件精美的小艺术品,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在部分专家看来,传统的纸质书特别是经典文学,对于未成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应忽略。

  前述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徐升国认为,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依然重要,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专注力。

  “中小学生不能迷恋快餐式阅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提醒,多读一些比较深刻又有益于素质提升的书,可以从小保持一种真正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语文考试: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其他科目成绩的基础。首先,学生要掌握好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阅读和理解。多读书,积累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其次,注意积累古诗文知识,这不仅在考试中有加分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结果指出2023年是中考最难的一年,而也提到了2023年中考比较难的原因,包括竞争激烈、考试制度智力化、考试科目更加复杂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
  •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高率持续走低:2023年比2022年中考人数增加了1.35万人,但普高学位只增加了2689个,普高学位的增长率为4.3%,又创新低。2023年是近几年中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但学位的增长却没有明显跟上。由此可见,2023年中考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普高率怕是要再创新低。
  •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考前注意事项:(1) 学习复习:考前请认真复习各科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复习。(2) 保持身体健康:在考试前一次体检,有病早治早好。考试前一晚,一定要早睡早起,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3) 准备考场必备品:考试中需要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文具、水杯、手表、计算器等考场必备物品。(4) 检查考场和考试时间: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和考点,到考点进行考场的认真查看,尤其要注意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事项。
  •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饮食安全:避免任何形式的“食物中毒”。最好父母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食物的做法,要按照孩子的体质而定。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怕冷,就要少吃冷饮和凉菜;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不要给他吃油腻煎炸;如果孩子容易上火,就要吃得清淡一些。凡是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都应当非常慎重。同时注意,饮食安排一定要以孩子满意作为前提,尤其是如果有些食物是孩子非常反感的,一定不要出现在饭桌上。
  •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正确看待中考:首先,正确看待中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中考,并意识到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中考虽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儿戏,更不能将它当成生命中的终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中考中遇到了失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结束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补足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拿到试卷时,别急着答题,先浏览试卷一遍:第一次参加中考,大家的心情都会比较激动,甚至有点紧张,这个时候先别急着做试题,可以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几页,试卷的结构,有多少题目,也可以判断一下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通过浏览试卷,可以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也可以很好的防止“漏做题”。
  •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报名:中考报名一般是在初三下学期,学生需要在学校或者网上进行报名。报名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等。备考:在报名之后,学生需要开始进行备考,准备参加中考。备考期间,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
  •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取消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按满分24分计入学生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体育与健康总分60分不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考试占36分,按学生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取消外语听力口语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中考外语总成绩。
  •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项目有少数民族加分,农村双女户加分,市级以上奖励加分,国家级运动员加分,独生孩子。中考加分针对独生孩子在中考是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中考独生孩子的加分政策限于具有农村户籍的独生孩子和纯二女户,每个省份的加分分值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