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兴趣特长详情

民办高校思政“金课”如何打造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共同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办学基础、经费来源、师资队伍和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民办高校推进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步伐始终相对缓慢。

  具体而言,由于民办高校普遍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采取相对独特的办学体制,办学基础较为薄弱、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出于办学效益与学校稳定运转考虑,往往更专注于事务性工作,对思政课建设保障不足。另外,师资队伍是制约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高水平推进的瓶颈。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由专职、双肩挑、外聘三部分构成,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且流动性大,双肩挑教师“一心难以二用”,外聘教师“打工心态”突出,这些都在整体上削弱了思政课的建设水平。此外,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思辨能力不足、自信心与进取心较弱、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影响、易受外界环境诱惑的问题,生源质量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党建引领,建好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挥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教学是民办高校党建的“重要桥梁”,民办高校应持续加强党建工作,自觉努力地推动学校党建与思政课建设工作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从纵深推进民办高校党委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民办高校应成立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思政课建设“指挥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需特别注重对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阵地意识、夯实高校党建工作根基,创新思政课教学载体、拓宽党建工作思路,发挥党建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联动效应、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形成兼具开放性、科学性,各相关部门协调运作的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课建设的工作体系。另一方面从横向拓展民办高校党委对学校行政工作的统一领导,处理好党组织与董事会、行政管理班子之间的协调关系,构建董事会、学校党委“双向进入、交叉兼职”的管理体系,各相关部门按照“指挥部”的统筹安排,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质量管理、教改项目支持、教材建设攻坚、第二课堂衔接等环节,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金课”生产链。

  优化师资,打造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要解决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引进来”“留下来”“走出去”的关系问题。“引进来”是指民办高校需要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富有民办特色的思政课教师引才用才机制。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人才筛选机制、创设优质环境条件、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着力提升对高水平高素质思政课教师的吸引力,尽快补齐民办高校专任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的短板。“留下来”是指民办高校一方面要有效满足思政课教师自我成长需求,为思政课教师创造各类自我提升的平台与机会,以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基础技能教育、实践融合教育为核心,打造五位一体综合素质与技能提升培训系统,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动能,让引进来的人才“留得下”。民办高校需在严把“选聘关”和“审核关”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对双肩挑、外聘等非专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充分发挥非专任教师在思政课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走出去”是民办高校要借力国内各类思政课“金课”建设孵化器,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培养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从“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的转变。

  吃透学情,打好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动仗”。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是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民办高校的思政课要达到立体生动、鲜活明快之效,就必须吃透学生的基本学情,准确把握他们在思政课堂上普遍存在的情绪化学习(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系统性理论则学习效率较低)、思辨性不足、自信心偏弱等问题,高度聚焦思政课“教法攻坚”,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民办高校特点的思政“金课”方法论。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基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传递真理性知识,组织开展各类增益性课堂活动之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接受方式和课堂话语偏好,更多地使用生活化、大众化、故事化、协商化、情感化等语言。应善于在富有温度的思政课堂场域中将“理论干货”以生动活泼的话语方式呈现给学生,将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如盐溶水般地化于饶有趣味的课堂话语之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学生心中,浑化无迹、有味无痕,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外化为学生自觉自律的行为选择。

  (作者:章清,系浙江树人大学党委书记,本文节选自2019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19NDJC260YB)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
    语文考试: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其他科目成绩的基础。首先,学生要掌握好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阅读和理解。多读书,积累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其次,注意积累古诗文知识,这不仅在考试中有加分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吗 难在哪里?
    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结果指出2023年是中考最难的一年,而也提到了2023年中考比较难的原因,包括竞争激烈、考试制度智力化、考试科目更加复杂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023年中考难度较大。
  •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年中考有多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高率持续走低:2023年比2022年中考人数增加了1.35万人,但普高学位只增加了2689个,普高学位的增长率为4.3%,又创新低。2023年是近几年中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但学位的增长却没有明显跟上。由此可见,2023年中考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普高率怕是要再创新低。
  •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中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考注意事项合集
    考前注意事项:(1) 学习复习:考前请认真复习各科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复习。(2) 保持身体健康:在考试前一次体检,有病早治早好。考试前一晚,一定要早睡早起,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3) 准备考场必备品:考试中需要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文具、水杯、手表、计算器等考场必备物品。(4) 检查考场和考试时间: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和考点,到考点进行考场的认真查看,尤其要注意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事项。
  •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中考前如何饮食 中考期间适合吃什么食物?
    饮食安全:避免任何形式的“食物中毒”。最好父母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食物的做法,要按照孩子的体质而定。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怕冷,就要少吃冷饮和凉菜;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不要给他吃油腻煎炸;如果孩子容易上火,就要吃得清淡一些。凡是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都应当非常慎重。同时注意,饮食安排一定要以孩子满意作为前提,尤其是如果有些食物是孩子非常反感的,一定不要出现在饭桌上。
  •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中考如何调整心态 中考心态会对考试有影响吗?
    正确看待中考:首先,正确看待中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中考,并意识到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中考虽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儿戏,更不能将它当成生命中的终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中考中遇到了失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结束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补足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拿到试卷时,别急着答题,先浏览试卷一遍:第一次参加中考,大家的心情都会比较激动,甚至有点紧张,这个时候先别急着做试题,可以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几页,试卷的结构,有多少题目,也可以判断一下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通过浏览试卷,可以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也可以很好的防止“漏做题”。
  •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中考流程是什么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
    报名:中考报名一般是在初三下学期,学生需要在学校或者网上进行报名。报名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等。备考:在报名之后,学生需要开始进行备考,准备参加中考。备考期间,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
  •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2023年中考政策是什么 中考加分项有哪些?
    取消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按满分24分计入学生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体育与健康总分60分不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考试占36分,按学生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取消外语听力口语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中考外语总成绩。
  •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都有哪些?
    2023年中考加分项目有少数民族加分,农村双女户加分,市级以上奖励加分,国家级运动员加分,独生孩子。中考加分针对独生孩子在中考是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中考独生孩子的加分政策限于具有农村户籍的独生孩子和纯二女户,每个省份的加分分值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