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动态详情

于无声处听惊雷 盘点浙江首次新课改高考

浙江新课改高考的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学生轻松地走出考场。高亦平 摄

浙江日报讯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宁波市民范先生一直关注着浙江的高考改革,尤其是动作如此之大的首次新课改高考。在今年高考招生全部结束后,他坦然笑言整个过程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改革力度很大但激起的社会动静却很小。多方面反馈信息表明,社会对今年浙江招生录取总体满意。涉及面如此之大、环节如此之复杂的高考改革缘何能在平稳中落幕,而且得到了社会舆情的广泛支持,浙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坚守公平底线不动摇

在很多场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一再强调,高考制度既是连接大学与高中的枢纽,又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承载着素质教育导向、教育资源配置、社会公平维护等诸多重任,一定要把新课改高考作为硬任务来抓,确保高考公平是核心,是底线,也是我们推进新课改高考的着眼点。

与以往相比,今年浙江新高考方案的基本特点就是建立了集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并在其良性互动关系上体现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设计新高考方案遵循的首要原则。这意味着过去那种相对单一的评价体系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方案出台后,对会考成绩、综合素质等指标的使用问题,一度引发部分家长疑虑甚至专家争议。省教育厅最后拍板:“要,但目前状况下宜实行软挂钩。”

今年5月,刘希平厅长在作客浙江在线与网友开展互动交流时再次强调,分数线依然是高校招生的第一条件,“只有通过‘分数线’这个门槛,我们才会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其他的学业水平考试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考试成绩的确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但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家庭孩子之间的平等。

在中国教育史分会理事长田正平教授看来,浙江新高考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推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操作模式,因为它不再用高度统一的考试科目来决定学生的命运,从一个新的层面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高考的应有功能。“分类测试”是一种实质上的公平,是考生可以量力而行并选择合适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对应报考重点、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等三类院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对不同高校而言,也可选拔相应合格的学生。

为强化高考过程公平,今年浙江还首次对所有高考考场实行屏蔽,重点防范和打击团伙作弊和高科技作弊行为,整个考试过程平静有序。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查获违纪舞弊考生32名,犯规舞弊率由去年的万分之二点八下降到今年的万分之零点九。这为新课改高考改革打响“头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此外,所有高考试卷的网上评阅是强化高考公平的又一环节,“网上背靠背打分让高考作文评阅工作更加公平公正。”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廖可斌教授感触良多。在网上,两名作文阅卷者相互看不见评分结果,相互不受干扰;而一旦两者打分差距超过规定范围,计算机就会把考卷发给第三位老师再行评阅。

一切为了有利于考生

2009年高考录取结束不久,9月12日浙江又迎来了2010年高考的第一场英语听力、技术考试。8点未到,丽水某高中门口就聚集了不少高三学生,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不过,现场人们并没有感受到以往高考的那种紧张气氛,考生们解释,因为有两次机会,可以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所以他们的心态普遍比较放松。舟山普陀三中校长阮志康认为,“高考改革能否为社会各界所认同,有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点。”

“过去,80%考生用80%的精力花在那永远搞不明白的20%的问题上。”省教育厅长期分管基础教育的巡视员张绪培感慨说。高考改革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成就,并满足其选择性需求,这也是减负的根本要求。高考前部分专家担心一、二、三类均兼报的考生会偏多,结果却比预想要好,全兼报的考生仅8万余人,约占全部考生的1/4;而单报第三类的考生达到了5.4万人。这与改革前相比形成了鲜明对照。湖州练市中学是一所基础相对薄弱的乡镇高中,今年该校单报第三类的考生为232人,占35.9%,而2010年已实施第三类教学的学生有139人,占29.7%。

不过,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试卷难度的降低才是让他们真正轻松下来的理由。据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浙江高考试卷难度略有下降,形成了减轻考生学业负担的正确导向。试卷总体结构、题量、检测内容等均得到考生认可,特别是首次自主命题的综合科目和自选模块科目,各学科之间的统筹问题处理得比较理想。达到了“看上去不难,做起来也不易”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事实上,为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高考改革方案,使包括考生、学校等在内的各关联方受益,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教育厅及考试院早在2006年初就设立了专项课题组。到2008年4月方案正式公布,前后历时长达3年,召开23次调研座谈会,分别向师生、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广泛征求意见;在反复论证修改确定新高考方案后,省教育厅和考试院又组成多个讲师团分赴基层、中学宣讲,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社会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抽取各市2万余高三学生进行大规模分层试测,并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考试说明意见。

衢州一些偏远中学至今还津津乐道网上填志愿这一配套新举措。鼠标一点就可以完成整个志愿填报和补报,不必在县城和学校两地之间来回奔波。专家认为,与传统纸质志愿相比,网报有效提高了准确率,有利于维护考生利益,更可谓省时省力。今年浙江的高考共经历了13次网上填报(征求)志愿,15次平行志愿模拟投档和26轮正式投档,虽然招生时间拉长,对考试机构而言工作量大大增加,但考生和院校却从中受益,实现了“双赢”。首批高校录取中,考生第一志愿满足率由去年的93%上升到今年的98%,而院校第一志愿满足率则由去年的70 %上升到今年的90%以上;此外,高分考生落选率和征求志愿比例均再创新低。这主要归功于今年浙江高考招生的两个“新政”。一是首次采用分类分批划线、分批填报志愿、分段录取的办法,二是平行志愿统一增加到5个以及合并原来的二、三批志愿。从机制上最大限度保障了考生权益。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