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辽宁省2012年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始,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最主要的依据,《2012年在辽宁省招生高等学校招生章程》(详情请登录教育部高考阳光平台查询)是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时了解招生院校录取规则、办学性质等相关信息的最重要资料。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本刊邀请省招考办普通高校招生负责人就辽宁省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志愿设置、填报志愿的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如下介绍。
一、今年我省高考的基本情况
2012年我省有近24.8万人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不含三校生),全国共有1446所经教育部确认具有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我省招生,计划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21万余人,其中本科11.8万余人,专科(高职)9.3万余人。
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为6月15日至23日。考生填报志愿、志愿信息录入、考生校对签字等环节的具体时间安排,由各市招考办另行规定。
二、我省高考志愿的结构和分类
1.我省高考志愿按考试科类分文史类、理工类;按报考类别分普通类(文史、理工)、艺术类(文史、理工)、体育类(文史、理工)。
2012年我省高考志愿设置如下:
普通类(文史、理工)
提前批次(含本科和专科)设2个有序志愿和无条件的批次服从志愿;一批本科A段、B段均设3个平行志愿;二批本科、三批本科和专科(高职)批次均设1个有序志愿和8个平行的参考志愿。提前批次(含本科和专科)每个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其他批次每个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无条件的专业服从志愿。
艺术类(文史、理工)
一批本科只设1个院校志愿;二批本科和三批本科均设1个院校志愿和无条件的批次服从志愿;专科(高职)批次设2个有序志愿和无条件的批次服从志愿。
体育类(文史、理工)
一批本科、二批本科和专科(高职)批次录取院校均设1个院校志愿、2个平行的参考志愿和无条件的批次服从志愿;三批本科只设1个院校志愿。
2.考生填报志愿时,理工类考生只能填报理工类的院校(专业),文史类考生只能填报文史类的院校(专业),艺术类考生既可填报艺术类的院校(专业)也可兼报理工类或文史类的院校(专业),体育类考生既可填报体育类的院校(专业)也可兼报理工类或文史类的院校(专业)。因录取程序和时间限制,考生填报艺术类本科院校(专业)志愿或体育类第一批本科院校(专业)志愿后,不得兼报普通类提前批次志愿。考生填报艺术类专科志愿后,不得兼报普通类第三批本科的补报志愿。
3.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只设1个院校志愿,院校下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经招生院校选拔考核合格并经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集中公示的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入选考生,须将选报的院校填报在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志愿表内。同样因录取程序和时间限制,填报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的考生,不得兼报普通类提前批次院校和艺术类本科批次、体育类第一批本科院校(专业)志愿。(东北大学自主招生志愿填报以学校简章内容为准)
三、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编排办法
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编排办法按普通文史类、普通理工类、艺术文史类、艺术理工类、体育文史类和体育理工类分别编排。每类按录取批次先后顺序排序,每批次按院校名称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英文字母顺序)排列。院校编号以招生院校为单位,由四位数字组成;专业编号由两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注意自己的报考类别,认真核对院校的招生类别和录取批次,核准院校编号及专业编号。
四、各类别、各批次普通高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划定办法
为有利于招生院校完成招生计划,有利于落实招生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招生院校的调档比例最高可达120%),根据国家规定,省招考委首先将各类别全省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再依据各类别、各批次院校招生计划总数,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数的适当比例划定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这就意味着达到某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并不能全部被该批次院校录取。
五、各普通高校录取调档分数线的确定
普通高校录取时的调档分数线,是在录取过程中由省招考办根据招生院校要求的调档比例(最多不超过计划的120%),向高校提供考生电子档案的最低分数。
各高校的调档分数线一般情况下是不相同的。生源充足的高校,其调档分数线要高于相应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生源一般的高校,其调档分数线可能与相应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接近或持平;生源少于招生计划数的高校,其调档分数线就是相应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
按教育部有关规定,省招考办向高校提供电子档案的比例由高校自主确定,但调档比例最多不得超过招生计划数的120%。高校确定调档比例后,省招考办按照这个比例,根据考生志愿进行调档。先按这个比例投放第一志愿考生的档案,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再投参考志愿考生的档案,以此类推。普通类第一批本科A段和B段(包括其他批次的平行参考志愿)因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办法,只进行一轮投档。
六、各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确定
各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在录取过程中,各高校在某个批次完成招生计划自然形成的分数线。每所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一般都等同或高于相应批次的控制分数线(按教育部规定的政策性降分录取除外)。各高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低,取决于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专业设置及就业等情况,更取决于全省上线考生报考各高校的数量。上线的高分考生报考数量越多,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就越高,反之就相对较低。
七、普通类补报“征集志愿”办法
为保证普通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和公开,增加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今年我省继续在普通类一批本科(A、B段)、二批本科、三批本科和专科(高职专科)实行补报“征集志愿”的办法。
普通类一批本科(A、B段)、二批本科、三批本科和专科(高职专科)批次均不设院校服从志愿,未完成的剩余计划,向社会公布,未被录取考生可重新填报“征集志愿”(已被录取考生不得填报“征集志愿”,未被录取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征集志愿”视为自动放弃,后果自负),进行补充录取。补充录取时,先在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照公布的高校剩余招生计划和未被录取考生重新填报的“征集志愿”投档录取;如部分高校计划仍未完成,可适当降低分数,仍按照考生重新填报的“征集志愿”(原始志愿作废)投档录取。辽宁省普通高校录取工作结束后不再另行组织补录。
八、报考免费教育师范生的相关规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精神,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继续在我省招收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收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部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择优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教育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免费教育师范毕业生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并建立免费教育师范生的诚信档案。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需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免费教育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免费教育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九、高考志愿及其注意的事项
高考志愿就是当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根据教育部和省有关招生政策规定,结合本人成绩、志向和兴趣爱好,通过填写《高考志愿表》来表达考生希望就读的高校和专业的意愿。
考生应按招生部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报名点领取登记表、志愿表和有关资料。志愿表必须由本人填写。考生志愿输入微机后,打出本人志愿清样,由考生本人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高考志愿信息是省招考办向高校投档和高校决定录取及调配专业的重要依据。没有高考志愿,省招考办就不能投档,高校也就不能录取。考生如果放弃了高考志愿,就等于放弃了被高校录取的机会。因此,志愿信息是否清楚、准确,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被录取,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录取到符合本人意愿的高校和专业。考生对志愿表校对签字,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是对自己前途负责。志愿表一经签字确认,就不允许更改。考生要对自己校对并签字确认的志愿信息负全责。因考生本人原因造成的失误一般主要有:不按规定参加志愿填报,错过填报时间;自动放弃填报志愿和补报机会;在规定时间不校对签字;委托家长、老师或同学等代填、代报、代校、代签;考生本人拒签、错填、错报、漏填等。
从近几年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委托他人代填、代报、代校、代签的考生确实不少。这样做极易造成志愿信息的错误,也说明考生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任。一旦造成不良后果,考生和家长都后悔莫及。希望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有责任意识,慎重填报志愿,高度重视志愿校对确认工作。
十、填报高考志愿前应了解的主要信息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充分利用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决策的过程,多方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是合理填报高考志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般来说,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前至少应了解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招生形势。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考生和家长从整体上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今年我省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政策调整、新的管理办法、全省各科类的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的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
2.招生政策和规定。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首先要了解我省今年的招生政策和有关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比如我省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办法、优先录取照顾政策、录取程序、各批次投档办法、高考体检(军校军检、公安现役院校军检、公安院校体检)指导意见等。
3.高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招生章程是高校对本校基本情况、招生政策、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所做的政策性介绍。内容包括高校的地理位置、学校建设、校区、历史沿革、院系和专业设置、学科特点、办学性质、师资水平、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规模、奖(贷、助)学金设置情况等。考生和家长应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自己准备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充分了解报考院校各方面的详细情况。各高校的招生章程请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查询。
4.各批次分数线和院校调档线。考生和家长要注意研究近年来我省各批次分数线和各院校在我省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等信息。因为我省实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办法,所以考生和家长还要了解本中学、本地区的升学率,结合自己的估分成绩,预测自己在本学校、本地区和全省的大致位次。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考生和家长分析各高校的录取情况。
5.相关科目的高考成绩。所谓的相关科目,就是与自己所要报考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减少。各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会对高考相应科目成绩做一定的要求。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收集、研究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6.院校及专业就业情况。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搞清所报考的院校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院校及专业将来毕业就业情况等。虽然目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但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在就业范围、就业机会上是有差异的。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如果能了解院校和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可能更有助于填报志愿。
十一、填报志愿应考虑的因素
高考成绩达到或超过某类、某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后,能否被较为满意的高校和专业录取,考生填报的志愿将起决定作用。因此,每个考生都必须十分重视志愿的填报。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确定具体的学校和专业志愿以及科学合理地安排它们的顺序,确实是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但是,填报志愿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1.正确估分是填报志愿的基础。我省今年继续实行估分填报高考志愿的办法。正确填报志愿的基础是考生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正确的评估。考生在估分时一定要客观,要实事求是,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妄自菲薄。2.了解备选院校近年来招生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以及近年来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人数、实际录取数、录取分数线等数据,作为自己填报志愿的一个参考。另外还要根据考生本人平时学习成绩和高考的临场发挥情况,推断自己在本校、本地区考生中的位次,再结合往年该位置被录取的情况,来确定自己应该选择哪一类、哪一层次的院校。3.要详尽掌握《体检标准》,根据考生本人身体条件,确定有无限报的专业。这些都是每位考生和家长选择志愿的重要依据,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认清形势,找准位置,确定目标,实事求是,不可好高骛远。
考生填报志愿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升学、就业、学校和上学成本应该是考生和家长考虑最多的因素。1.升学因素。重点考虑这一因素的考生,一般是把保证被录取作为第一目标,把其它因素放在其次,这一般是高考成绩不大理想又希望确保升学的考生。因此在大学的专业选择面上存在一些局限,甚至很多人宁可报考“冷门”,也不愿冒不必要的风险。这种考虑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现实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保证能够被录取的情况下,仍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能否通过学这个专业得到更大发展,选择面虽然少,但仍有选择。一方面,在有限的选择中,去选择更适合自己潜能发展的专业,无疑为自己今后的发展选择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另一方面,虽然不能进入符合自我潜能发展的“最佳”专业,但如果进入相近专业,同样为今后“最佳”专业方向的发展打下一定基础。2.就业因素。近年来,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考虑就业是一部分很有把握被录取考生的想法,能否顺利就业,也是考生家长非常关心的。但如果过于看重就业因素,而忽视个人潜能的发展,也有可能得不偿失。原因有二:一是职业“特点”变换很快,难以把握。当你认为很“热”的时候,可能快到“冷”的时候了;二是即使找到了需求很大的专业,如果学得不开心或不够出色,或者说不适合这种职业,同样也容易被淘汰。因此,家长和考生们切莫被眼前某些专业“火热”的就业形势所误导,在充分考虑就业前景的同时,别忽视了自我潜能是否能在这个领域得到更大的发展。3.学校因素。非名牌大学、非一流大学不去,这是一部分“尖子”学生的普遍想法。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和光彩,而和自我潜能发展的专业相去甚远,可能获得的只是暂时的“面子”。在报考名牌大学、一流大学的同时,不要忽视专业的选择。因为专业将可能终生与你为伴,而学校只与你相处短暂的时光。未来社会虽然需要通才,或复合型人才,但专业更是立足之本。选择了更能充分发挥潜能的专业或职业,你的人生目标就会更明确。4.成本因素。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一般要考虑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金、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而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如果自己的潜能发展的确可以在这样的院校找到相应的专业,那是最好不过了。但如果和自己的潜能发展相背离,则需要慎重考虑。我国已经出台了“贷款助学”的政策,充分利用这个条件进入你的“最佳”专业,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社会实践。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需要把升学、就业、成本和潜能发展等几个因素统筹兼顾,综合考虑。事实上,许多家长还有更多的因素要考虑,如考生身体状况、院校或专业竞争状况、地理位置、院校条件等,但无论如何,考生必须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十二、考生要对平行志愿有正确的认识
近年我省对高校招生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在普通类一批本科A段和B段实行了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办法,投档原则由以往的“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调整为“位次优先,遵循志愿”。这一办法有效降低了高分考生填报志愿风险,进一步提高了考生高考志愿的满足率和满意度。
1.平行志愿的含义。平行志愿是相对传统的有序志愿而言的,指考生填报的同一录取批次同一投档时间段中的多个院校志愿。它体现了志愿之间的平行结构关系。平行志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志愿平行。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相互平行。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报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2)位次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科类按总分加政策照顾分(总分加政策照顾分相同时,文科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理科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分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3)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仍有自然顺序。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时,是按考生填报志愿时排列的院校自然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投档分符合首先被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即被投档到该校,由高校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将不再检索该生的其它志愿。
(4)一轮投档。由于考生所报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档检索只能进行一轮。如果考生因几个平行志愿均未满足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被院校择优后退档,就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2.平行志愿的投档办法。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位次优先、遵循志愿”。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投档时,首先对全体考生分科类(文或理)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体现“位次优先”的原则;再根据考生位次对考生所填报的A、B、C等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依次检索,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投档,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体现“遵循志愿”的原则。档案投出后就完成了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是否被录取由院校决定。
3.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依然存在风险。相对于志愿优先录取方式,实行平行志愿确实可以降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但平行志愿本身并非灵丹妙药,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实际上其仍然存在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长的重视。
第一,择优过程中正常落榜的风险。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允许院校投档数略大于招生计划数,因此,超过招生计划数的部分已投档考生依然面临正常落榜的风险。
第二,平行志愿自身缺陷的风险。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考分考高了,就一定能考上,这是对平行志愿的一种误解。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只进行一轮投档,投档后一律不再补投。考生被投档后,如果成绩相对较低、排名靠后,或专业不服从调剂、或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或不符合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该考生就有可能被高校退档,而此时平行填报的其他学校也已经完成投档,不再进行第二次投档,即使这名考生的分数高于平行填报的其他学校投档分数很多,也会因再没有被投档的机会而落榜。
第三,考生定位不恰当的风险。我省今年继续实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有的考生估分不准确,有的考生定位不恰当,盲目选择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线的院校,都会对考生录取产生不良后果。如果考生高考分数虽然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但均未达到所填报的三个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考生就不可能被投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了。
第四,志愿梯度不合理的风险。实行平行志愿后仍然存在院校志愿合理分布问题,如果考生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之间没有适当的梯度,则考生被投档的机会就会减少,假如A志愿不能投出,而B、C等后续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分数比考生高考成绩还高,则后面的平行志愿都无法投出,就可能出现高分落选。
十三、考生如何规避平行志愿带来的风险
平行志愿带来的风险有的是自身缺陷导致的,但有些风险也是完全可以规避的。其一,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为自己准确定位,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其二,考生在选择专业志愿时一定要慎重,要合理搭配专业志愿,并尽量在“服从专业调配”上做出选择。其三,要避免误闯政策禁区。高校有的专业是有特殊要求的,考生要细读高校招生章程,弄清哪些专业有特殊政策限制,更要避开考生自身身体条件受限的专业,以提高自己的录取机会。其四,要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平行志愿之间一定要有合适的梯度,拉开一定档次。也就是说,后面院校志愿的投档分数一定要比前面院校志愿的投档分数降低一定的幅度才有意义。
十四、考生要高度重视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就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在每一个批次(除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外)中填在第一位的学校志愿。它是考生最希望和最理想被录取的学校志愿。
第一志愿是招生部门在每个批次录取过程中,根据国家政策首先投档给招生院校供其选择录取的考生志愿。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也是第一志愿考生的电子档案。当第一志愿上线的考生人数能够满足招生院校对录取新生的要求时,招生院校就不需要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十五、考生应慎重填报参考志愿
参考志愿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在设有参考志愿的批次中所填报的学校志愿。参考志愿排在第一志愿之后。我省在普通文、理类二批本科、三批本科和专科院校志愿中设8个参考志愿。
参考志愿在录取投档时是并列的,与平行志愿投档相似。主要根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和考生填报志愿情况,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即在第一志愿投档结束后,招生部门首先将同一科类批次分数线上的“自由可投”的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投档,检索到有志愿且尚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就完成了投档。所以参考志愿也是考生志愿的一个重要选择。
十六、考生更应慎重填报院校服从志愿
服从志愿是考生在其他志愿全部落空的情况下,无条件地愿意服从录取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高校。服从志愿是考生在某批次中最后的录取机会。每年因填报服从志愿被录取而又要求退档的考生不在少数。因此考生在填报服从志愿时要慎重,不应随意填报。
今年我省在普通类提前批次,在艺术类二批本科、三批本科和专科(高职专科)录取批次,在体育类一批本科、二批本科和专科(高职)录取批次及普通类各批次“征集志愿”中设置了院校服从志愿,目的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当然都希望按志愿录取,但是受高考成绩、其他有志愿考生人数多少、分数高低等不确定因素限制,有的考生会把志愿报得较高,有的考生则处理不好各个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以致有序志愿和参考志愿落空。这时填报了服从志愿就有利于防止不应出现的落选问题。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服从志愿不可忽视,特别是对竞争能力较弱的考生,更是如此。但是,当考生一旦填报了服从志愿,就有可能被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任意一所高校或专业录取,同时,考生也就失去了被下一批次高校录取的机会。所以在这里提醒考生,填报服从志愿时,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慎重选择。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线考生多于招生计划数,总会有一部分考生落选。因此,并非所有填报服从志愿的考生都一定会被录取。
十七、考生志愿的梯度应合理配置
受各个院校的名气、实力不同,教学水平、教育资源、教学条件不同,师资力量强弱不同,招生专业的“冷”、“热”不同,学校所处地域不同等因素影响,同一批次院校的录取分数有高有低,自然形成了分数高低的梯度,决定了各招生院校的顺序与位置。如果考生志愿梯度配置不合理,第一志愿如果未被录取,其它志愿也由于填报不合理而未被录取,会使考生失去在同一批次被录取的机会。
所谓志愿的梯度合理配置就是指在报考同一批次院校的志愿时,考生选择各个院校志愿之间的录取分数要有一定的差距,以确保前面志愿落空时,后续志愿能发挥作用。为做到有适当的梯度,有几点需要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加以考虑:一是尽量了解以往该批次院校的录取情况和院校、专业之间形成的自然梯度。二是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之间也要按“冷”、“热”拉开档次。三是名牌大学和生源充足、热门院校填作参考志愿一定要慎重,因为这些院校往往在参考志愿投档前已经完成录取工作。
十八、填报志愿容易产生的误区
填报高考志愿确实非常复杂,常常难以取舍。从我省近几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情况来看,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1.盲目攀比、从众填报。
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
2.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2倍、3倍甚至十几倍之多,志愿“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或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3.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竞争是在全省考生范围内进行的,全省绝对高分的考生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不会有问题,但相对高分的考生就很难保证了。主要原因在于志愿填报不当,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
4.信心不足,怕高就低。
与盲目攀比相反,另一种情况是信心不足,只求稳妥保险,怕高就低,往往造成高分低就,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平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中。其实,完全没有自我低估的必要。成绩好的学生要勇于报考重点大学,第一志愿可选择正常情况下能够考得上的目标学校,把保险和稳妥留给其他志愿。
5.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置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只因为有的学校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愿填报。
6.“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所谓“热门”专业,就是很多人争着报考的专业,计划招生数与报考人数之间比例非常悬殊,其结果是录取分数水涨船高。首先,“热门”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今年的“热门”,毕业时也许就不那么热了,也许就变成了“冷门”。其次,“热门”不能与好等同。再次,不少人把好就业看成是好专业,炒成“热门”,这也不恰当。就业的难易取决于市场需求,取决于供需比例,而市场需求也是变化的。所以选择专业志愿时不要被“冷”、“热”所左右,主要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实力出发。
7.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违背考生意愿,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考生做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
十九、考生填报时应注意高校地域性的分布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特别是教学质量较好的高校大多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这些地区的高校历来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每年报考的考生都相当多,由于招生计划少,造成很多考生落选。因此,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根据高考成绩,对这些区域的高校应慎重选择。事实上,任何省区都有教学质量好的高校。考生在选择高校时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只把目光放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十、香港澳门高校应是考生的另一种选择
今年香港十二所高校和澳门五所高校继续在我省招生,凡参加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均可按照规定报考,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招生列入了国家统一下达的招生计划,并参加全国统一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为普通类提前本科批。
几年来,香港和澳门高校在我省招生形势比较好,已得到社会的认可。考生在报考时,可把香港和澳门高校作为自己的另一种选择。报考时,考生和家长要考虑一下经济因素,香港和澳门高校的学费和生活费比内地要高出许多,而且生活条件、学习环境与内地高校有较大不同,经济条件不适合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的考生不宜报考。
二十一、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须注意的事项
父母都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材。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会在考生填报志愿时充分表露,有些家长还固执得有些过头。其实,高考志愿毕竟是考生本人的志愿,该由考生本人做主。作为家长和老师以自己的经验和分析,提供一些指导意见是应该,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包办代替,一味由家长或学校老师说了算。在填报志愿整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角色如果说是个“参谋”可能更好。
(一)提供资讯支持
备考中的高三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几乎将所有能支配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学习上家长帮不了多少忙,顶多是提供较好一些的学习环境和后勤保障,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帮助考生做许多事情。家长可为考生收集下列资料: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当年招生工作规定、政策及体检标准,我省关于招生工作具体规定。这是高考和填报志愿的依据,是所有考生都应了解和遵循的。
2.高等学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规定了该校招生录取的规则,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最重要参考资料。
3.高校专业介绍资料。据调查,很多考生及家长对专业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向等知之甚少,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不是盲从就是望文生义想当然,或者是道听途说,盲目从事。家长要准备一些相关资料,供填报志愿时参考。
4.重点大学、重点学科分布,各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现状及前景等资料。
5.近几年我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及录取情况,包括录取率、各高校录取分及一志愿录取率等本省的招生录取统计资料,越详细越全面越好。
6.考生就读中学近几年高考升学率,包括报考人数,考取重点大学、普通本科、专科的人数,考取的学校,一志愿录取率等统计资料。
7.考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可以根据各种相关资料作些分析,结合考生本人具体情况提出选择志愿的建议。
(二)只当参谋不包办代替
1.家长当好参谋。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其考试成绩在班上、学校内处于什么水平,在全省又处于什么位置,能考取哪一层次的高校等问题,一般说来,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应心中有数,能作出相对比较客观的评价。家长在帮孩子填报志愿之前应该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老师也应实事求是地提出指导意见。
2.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志向、兴趣和爱好,家长对孩子据此作出的志愿选择应该尊重。如果孩子的认识不全面、看法不正确影响到他做出恰当的选择时,家长应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
3.家长在指导孩子填报志愿之前,要做好如下的准备,才能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
(1)全面了解招生政策规定,认真分析当年的招生形势;
(2)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分析考生的竞争实力和所处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了解、分析拟报高校在本省的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以及近几年的报考人数、录取分数及第一志愿录取率等情况;
(4)了解孩子的志向及大体意愿。
4.当家长的意愿和子女的选择有矛盾时,不能强迫子女按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把填报志愿的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
填报志愿没有绝对的捷径可循,要在认真研究和参考相关资料及信息的基础上,客观合理地选择院校志愿。祝愿我省广大考生如愿升入理想院校深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