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各地法规详情

长沙学院艺术类专业立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牢固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长沙学院艺术类专业将红色文化与专业教学、创新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了“红色思政+蓝色技能+金色创意”的“红、蓝、金”三色赋能立体育人新模式。

红色思政:“中国红、党旗红”引领立德铸魂

通过设置红色思政教学模块、创建红色文化数字云库、开展红色艺术创作实践等形式,进行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设置红色思政教学模块:以落实课程思政为主旨,打造一流金课,设置“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二级课程思政教学模块;通过“隐性+显性”双线同构的形式,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现育人与育才同步并行。共建设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立项建设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5项。

创建红色文化数字云库:充分挖掘湖南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利用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借助红色文化研究平台,整合红色文化相关影像、图文、实物资源,并进行数字化处理,立项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3个,构建了“红色视酷”等“红色文化数字云库”2个,为教学提供平台,为学生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

开展红色艺术创作实践:结合专业特色,对接地方政府、企业,设立红色主题实践项目,设置艺术创作选题和内容板块,开展红色主题艺术创作,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学生创作红色主题作品200余件,开展艺术实践活动30余场次,《百年党史百米剪纸长卷》等作品获团中央嘉奖3次,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原创精品”。

蓝色技能:“科技蓝、职业蓝”助力强基塑能

通过推进工作室制、创建蓝色工坊、引进项目驱动、开展蓝岗实训等形式,进行实操实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市场适应能力。

推进工作室制,创建蓝色工坊:着眼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 ,成立动画艺术工作室、数字绘本工作室、环境模型工作室、服装材料工作室等,完善工作室制,发挥工作室双导师实训教学优势,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对接行业、市场,引进项目,创建“蓝色+”专技实训的“蓝色工坊”教学模式。

引进项目驱动,开展蓝岗实训: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设定科学的项目任务,引进真实的设计(创作)项目,倡导“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动手实操能力;同时,与企业、工厂、机构对接,展开多维合作,进行联合育人,创设高度仿真的工作岗位,进行设计生产(创作)流程的体验和职业能力检验的“蓝岗实训”,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改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和推介。

金色创意:“金奖、金梦”提升启智创新

通过组织双学竞赛,锻造金色奖牌、点亮金色梦想、植入创客教学等形式,组织教学竞赛和学科竞赛,融入创客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金色+竞赛,锻造“金”奖。一是以赛促教。以教学竞赛为推手,鼓励教师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二是以赛促学。以学科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启发创意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社会显示度。教学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科竞赛获奖499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2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55项。

金色+创客,点亮“金”梦。将创客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入企业导师共组教学团队,整合跨学科、跨行业资源,线上线下结合,构建创客教学空间与氛围。学生作品获得知识产权转让费用累计30万多元,学生累计自主创办企业350家。

近年来,长沙学院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思想品德素质提升显著,专业技能不断强化,创新思维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5%以上,育人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以“百日冲刺”状态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指导
    以“百日冲刺”状态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指导
    今天,教育部召开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座谈会,总结交流就业促进周开展情况,分析研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部署推进“百日冲刺”系列活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主持会议。
  • 西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的公告 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西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的公告 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今天上午举行,有关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民生话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健康的养老观念?
  • 湖南大学“四创”助力毕业生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湖南大学“四创”助力毕业生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湖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完善“四创”举措,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努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 全国人大代表牛三平:发挥社会力量促进职教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牛三平:发挥社会力量促进职教发展
    “建议制定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对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职业院校,都给予鼓励和支持。”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工商学院校长牛三平围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提出建议。
  • “两会时间”开启!代表委员为何如此热衷未成年人话题?
    “两会时间”开启!代表委员为何如此热衷未成年人话题?
    青少年是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 教育部强化校外培训投诉举报问题核查处置 推进隐形变异培训治理
    教育部强化校外培训投诉举报问题核查处置 推进隐形变异培训治理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今年,教育部将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和治理隐形变异作为重中之重。为此,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群众向教育部直接投诉举报问题的处置工作,将“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转来的各批次校外培训问题线索逐一转交地方核查处理。通过这项工作,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督促各地重视并改进校外培训治理。
  • 积极探索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
    积极探索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
    “双减”后,各地各学校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特别是在寒暑假这段相对比较长的业余时间,如何有效利用和引导学生持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一个需要足够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
    日前从教育部了解到:目前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3年累计扩招413.3万人,1万余所职业学校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职业教育适应性不断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 苏州大学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工作 3万余名师生齐聚云端
    苏州大学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工作 3万余名师生齐聚云端
    “不能线下面授,线上授课也要给学生最好的上课体验!”工作日一早,居家办公的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晓蕾打开电脑,调试好网络设备,认真地将课程PPT再次完善,以确保下午的线上授课高质量进行。在课前的第一时间里,王晓蕾还组建了QQ群调研学生学情,根据学生思想状况和关注热点,选取“科技助力最燃冬奥”、“苏州抗疫面面观”等鲜活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学之问、时代之新和青年之责。
  • 提醒家长:科学用眼和户外活动才是近视防控“良药”
    提醒家长:科学用眼和户外活动才是近视防控“良药”
    近视能被治愈?别被商家忽悠了!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消费提示,提醒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勿轻信所谓的治疗近视广告,科学用眼加上适量的户外活动才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