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科生,胡亦非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SCIⅡ区论文。这得益于华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胡亦非是该校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2019级学生,大一入学后,他就加入导师秦明辉的课题组,并申请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华南师大物理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自2006年起,该校就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参与前沿科学研究训练,构建“一贯穿二融合”物理学师范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在调研中,该校发现,部分院校在构建理科人才培养体系时,未能从培养全过程的视角,推进课程思政。“我校结合师范教育要求和物理学科特点,努力攻坚,将师德养成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华南师大校长王恩科说,学校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建构物理学专业师德养成教育体系。
华南师大物电学院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学生实践创新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科研教师带领学生党员,开发高校学生综合服务平台、疫情防控系统,服务全国20余所高校,约50万人受益。
如何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物理学专业人才?华南师大直面痛点,通过重新撰写教学大纲,推动物理学科研与教学、学生课内专业学习与课外实践创新相融合。
传统的“提交预习报告、撰写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2017年,华南师大物理学专业应需而变,探索“预习汇报+结果答辩”的实验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师范技能。
为了解决以往科研、教学联动不紧密问题,华南师大以“课程—教材—实验室一体化”为着力点,促进科研、教学相融相促,建立完善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学体系,将科技前沿和教师科研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增设进国家级一流课程“近代物理实验”里。
“学生先通过基础性、设计性实验,打好基础,提高综合能力;创新性实验则要求学生自主寻找选题,发现、解决问题,提高科研探究能力。”华南师大物电学院教学副院长吴先球发现,学生通过进阶式的物理实验体系,动手能力不断提高。
华南师大通过开展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训练,将课程延伸到课外科研实验,构建“顶天立地”的课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鼓励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入驻实验室,逐步成长为科研骨干。
刚进入大学的本科生,如何更好地了解科研?他们如何开展科研实践?华南师大物电学院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合为着力点,打造实践创新平台,建立约600平方米的学生课外实践创新基地。在基地里,新生可在学长学姐指导下,通过朋辈互助学习,了解并开展科研创新。
华南师大2018级学生陈俊旭在刚入学时,便通过基地等平台,对引力和黑洞物理等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主动加入导师黄家辉课题组,研究黑洞超辐射。在导师和学长麦展风等人的帮助下,他和队友们一起完成了“标量微扰下黑洞的超辐射稳定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华南师大建设学生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以赛促学。物电学院创建省级“大学生学业和科技学术实践指导工作室”,组建学生科研训练指导团队,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一起,开展融通课内外的精神交流、学术互动和科研合作。
近5年来,华南师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获得18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夺得60个国家级奖项、80多个省级奖项;该专业本科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获30多项专利授权。
作者:通讯员 陈宋釜 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