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孩子一个好前途,高考结束后,有些低分考生的家长就“乱投医”,听信“花钱就能上大学”的谎言。有人抓住低分考生家长急于让孩子进入正规院校学习的心理,专门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临沂一低分考生家长为此被骗8万元。
承诺>> 交钱保证能上大学
7月10日,罗庄警方破获了一起诈骗学生家长8万元的案件,两名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2009年6月,市民李某的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听说罗庄区的陈某可以帮忙让孩子上统招本科院校。电话联系后,陈某说能办,并回话要李某准备2万6千元钱。
几天后,李某与陈某在罗庄见面,接着向陈某的银行账户里存入2万元现金,陈某说事成后再给剩下的6千元,并要走了李某孩子的准考证,要李某的孩子在家等入学通知。几天后,李某得到陈某通知,孩子可以到青岛某大学就读本科。
然而没过几天,陈某又借口需要给学校老师送礼,李某带2千元去青岛。在青岛某大学门口,李某见到了帮忙者——一位自称“刘老师”的年轻人,并再次送上2千元现金。一个小时后,“刘老师”说事情办成了,让李某回家等通知。
结果>> 8万元上了个自考班
2009年9月,李某一家终于等来了孩子的入学通知。可李某看后总觉得不像正规的录取通知书。几经周折,李某孩子的求学之路再次受挫,“刘老师”传来消息,所托的关系人出事了,孩子到青岛上学的事无法成行,2万元打了水漂。
此时,“热心”的陈某和“刘老师”再次提出补救措施,可以通过熟人让李某的孩子到济南或山东省某高校就读统招本科,条件是需要资金活动。
今天3万,明天1万,几经周折,在付出8万多元现金之后,李某的孩子最终得以到某高校就读。孩子上学一段时间后,李某才得知自己的孩子上的是自考助学班,只要交钱,高中毕业就可以上。李某忙找“刘老师”所在学校的领导反映,才得知该学校根本就没有“刘老师”这个人。此时,李某一家人才恍然大悟,并随即到公安机关报案。
提醒>>骗子四种伎俩要提防
记者从临沂市公安部门了解到,每年高考后的7、8月份是高考招生诈骗案件的高发期。考生家长需瞪大眼睛,对一些“能人”的非正常招生行为,一定不能轻信,一旦发现有此类可疑情况,最好咨询一下教育部门,否则损失钱财不说,还会耽误孩子前程。另外,若是不小心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由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争取挽回损失。
民警还提醒,骗子主要有四种伎俩。一、混淆不同类型办学方式进行行骗。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
二、调动所谓学校内部指标。骗子们常以每个学校都有内部指标、花点儿钱可以操作个指标等说法,诱骗家长上当。
三、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行骗。骗子称现在学校有自主招生权,可以点录某个考生,其实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花钱能买到的。
四、招生中介替一些不具备招生资格的院校进行招生。
文/本报通讯员郝国华本报记者季善文